黄河轴带保护展示延展区可分为四区,即西延展区(豫晋陕—三门峡)、东延展区(豫苏皖—商丘)、南延展区(黄淮—许昌、周口、漯河)、北延展区(豫鲁—濮阳)。以此四区为骨架,来做好文化资源整体成片保护开发。
1.文化遗产分布情况
黄河轴带保护展示西延展区(豫晋陕—三门峡)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其中以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上岭村虢国墓地和虢都“上阳城”遗址为代表的西周文化,以函谷关与《道德经》为代表的道教文化,以崤函古道为代表的交通与战争文化最有特色,具有根源性、丰富性等特点。三门峡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12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3412处文物遗址点。黄河轴带保护展示东延展区(豫苏皖—商丘)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是燧人氏、朱襄氏等始祖文化荟萃地;记忆的完整性,是“殷商之源”,夏商周到明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印记;底蕴的深厚性,是夏、商、宋等六朝古都;思想的元典性,是庄子故里,老子、孔子等的重要活动区域,是我国主要元典思想的起源与传播地。商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永城市文物遗址分布密度最高。黄河轴带保护展示南延展区(黄淮—许昌、周口、漯河)地处黄淮中心区域,黄淮地区是我国南北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交汇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同时又深受黄河夺淮、河水泛滥之苦,被称为黄泛区。黄淮地区历史文化具有悠久性,伏羲、神农曾长期居住于此;融合性,东西南北文化在此碰撞、融汇;具有多彩性,三国两晋名人荟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许昌、漯河、周口地处黄淮核心区域,文化面貌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独具特色。许昌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1处,其中有80多处三国文化遗址,是三国文化核心区之一。漯河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38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周口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2处,不可移动文物3884处。黄河轴带保护展示北延展区(豫鲁—濮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独特,具有根源性,是尧舜等始祖的主要的活动区域,史前文化遗址众多;思想文化的丰富性,孔子、孟子在此游学,吕不韦、吴起等名人众多,产生了众多的思想文化;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是城濮之战、戚城会盟的发生地。濮阳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
2.总体布局与利用
黄河轴带保护展示西延展区(豫晋陕—三门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应该遵循“一廊三片区多支点”的整体成片开发布局思路。“一廊”指黄河一线“中华文明之源”文化长廊,以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北阳平遗址群为骨架,打造中华文明之源文化长廊遗址公园带。“三片区”即“虢国文化区”“卢氏红色文化”“函谷关文化区”。“多支点”指分布在各区县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核心的文化遗址点。(www.xing528.com)
黄河轴带保护展示东延展区(豫苏皖—商丘)文化资源整体成片,展示保护布局必须遵循“两带五片区”的思路。“两带”一是黄河故道文化遗产带,二是大运河通济渠文化带。“五片区”指史前文化区、商文化区、元典思想文化片区、永城芒砀山汉文化区、古城文化区。
黄河轴带保护展示南延展区(黄淮—许昌、周口、漯河)地处黄淮核心区域,许昌、漯河、周口三市文化各具千秋,总体布局遵循“三核”“三片区”“两线”。其文化整体成片保护的总体布局是突出三市特点,打造三大核心,即许昌三国文化核心,漯河字圣文化核心、周口伏羲始祖文化核心。“三片区”即史前文化片区、陶瓷文化片区与老子文化片区,“两线”即故城文化线与宗教遗迹文化线。
黄河轴带保护展示北延展区(豫鲁—濮阳)历史文化资源整体成片保护展示的总体布局是遵循“两带一核三片区”思路。“两带”,一是黄河文化带特别是治黄历史文化,二是大运河文化带。“一核”指以西水坡为核心史前文化公园,“三片区”指以戚城为中心的春秋文化片区、以濮阳县古街为代表的明清文化区、以单拐革命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片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