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黄河流域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近些年,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开展的与内蒙古黄河文化相关的节庆、主题文化活动主要有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包头鹿城文化节、额济纳胡杨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其中以额济纳胡杨节为主题,同时举办的“阿拉善文化旅游节”“阿拉善英雄会”等文化旅游活动,均已成为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品牌节日,也成为旅游者的胜地,其中有一大部分都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内蒙古沿黄河各盟市。
内蒙古黄河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主要是源自晋北、陕北一带的汉族移民传统文化和蒙古族等草原游牧文化高度融合而成。近些年,与“内蒙古黄河文化”主题相关的非遗和传统技艺等文化内容发展成效显著。艺术领域的活动典型的主要有:2015年,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二人台再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2]2015年3月16—25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派出180多名演员,赴山西省太原市参加“中国梦·黄土情”晋冀蒙陕甘宁6省区地方戏曲及民乐民歌“三展”联动演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的与黄河文化直接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对于宣传内蒙古黄河文化内涵有着重要影响。2016年,内蒙古群众艺术馆于8月下旬策划实施了“走进爬山调之乡”第二届西部民歌会,西部8省区和内蒙古西部的8个盟市的60余位歌手参演。[3]2016年,内蒙古群众艺术馆组织完成第十届大河上下黄河流域9省区艺术摄影展作品推荐工作,内蒙古自治区荣获珍藏级作品奖、收藏级作品奖各1名,优秀奖2名,创新奖6名。[4]这些虽然并未专门以“内蒙古黄河文化”为宣传口号和主题,但其中的主要文化内涵都是与黄河文化相关,而且具有鲜明的内蒙古黄河文化特色,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高度融合产生的多元文化综合型产物。
2015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面启动了“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抢救性记录工程”,这项工程是根据文化部《关于全面推进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实施的[5],对于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2015年6月下旬,由内蒙古群众艺术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巴彦淖尔市文化局、乌拉特前旗政府主办的“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在乌拉特前旗举办,展示了爬山调、乌拉特民歌、二人台、漫瀚调、裕固族民歌、宁夏民歌山花儿等典型的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这场民歌会加强了部分西部省区和内蒙古西部各盟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合作,弘扬了晋陕蒙交界地带的民间民俗文化。(www.xing528.com)
2016年8月下旬,由内蒙古文化厅、包头市人民政府主办,包头市文化新闻广电局、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内蒙古地方戏剧目展演暨第四届二人台艺术节在包头市举办。此后,内蒙古地方戏剧目展演、二人台艺术节每年都举办,影响深远。与此同时,由内蒙古群众艺术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巴彦淖尔市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走进爬山调之乡”第二届西部民歌会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举行。西部民歌会基本上每年召开一次,现已成为西部沿黄河地区的一个品牌。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上游和中游,内蒙古地区的也主要来自内蒙古黄河流域各盟市,可见西部民歌主要展现了黄河文化特色。
201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完成了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工作,全区共普查及著录了剧种16种[6],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戏曲都归属黄河流域地方文化行列,尤其是晋陕一带的戏曲,传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后,得到了继续传承和弘扬。
地方旗县也陆续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尤其是一些典型文化旅游景观区纷纷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如2017年4月,黄河大峡谷·老牛湾旅游区开园仪式暨清水河县首届非遗文化艺术节,中国·河套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度在巴彦淖尔市举办;等等。此外,内蒙古沿黄河流域地区典型的代表性非遗项目有:爬山调、和林格尔剪纸、蒙古皮画、武川莜面制作技艺、走西口歌谣、九曲黄河灯等等,都具有鲜明的内蒙古黄河文化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