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学基础:管理主体和角色

管理学基础:管理主体和角色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一些公司的销售经理,除了监督及激励其下属完成指定销售额以外,自身也可能承担一部分具体的销售任务。因此张某必须到当地的管理局为本厂申辩。最后一个是罗某,她负责文字处理和办公室的工作。在上面的案例中,张某、王某、李某、罗某都是管理者,但分别扮演了不同的管理者角色。直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和指挥。

管理学基础:管理主体和角色

1.管理主体的概念

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传统的观点认为,管理者是运用职权,对人进行统驭和指挥的人。它强调的是组织中正式的职位和职权,强调必须拥有下属,如企业的厂长、公司的经理、学校的系主任等。而现代观点则认为,管理者首要的标志是对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而不是拥有权力。只要共同承担职能责任,对组织的成果有贡献,就应视为管理者,而不在于其是否有下属,例如,拥有知识并负有贡献责任的工程师也是管理者。另外,管理者除了指挥别人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以外,也可能承担某项具体工作。例如,一些公司的销售经理,除了监督及激励其下属完成指定销售额以外,自身也可能承担一部分具体的销售任务。

★知识链接

管理者角色

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对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在大量观察的基础上,他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管理者究竟在做什么的分类纲要。他的结论是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从总体上分为三大类型,即人际关系角色,包括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包括信息接收者或者监听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决策制定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故障排除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这10种角色不能轻易分开,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

例如,一家造纸厂有4名员工,张某是这家造纸厂的厂长。这家造纸厂正面临着一项指控:厂里排泄出来的废水污染了邻近的河流。因此张某必须到当地的管理局为本厂申辩。王某是该厂的技术工程部经理,他负责协调自己部门的工作和销售部门的计划。李某负责厂里的生产管理,他刚接到通知:昨天向本厂提供包装纸板箱的供应厂商发生了火灾,至少在1个月内无法供货,而本厂的包装车间想知道现在该怎么办。李某说,他会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一个是罗某,她负责文字处理和办公室的工作。办公室里的职员为争一张办公桌刚发生了一场纠纷,因为该办公桌离打印机最远,环境比较安静。

在上面的案例中,张某、王某、李某、罗某都是管理者,但分别扮演了不同的管理者角色。

2.管理主体的类型

(1)按管理者的层次分类。按所处的管理层次,管理者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如图1-1所示。

图1-1 管理者的层次

1)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高层管理者在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

★管理故事

丙吉问牛

西汉时期,有一个丞相叫丙吉。有一天,他到长安城外去视察民情,走到半路就有人拦轿喊冤,查问之下原来是有人打架斗殴致人死亡,家属来告状。丙吉回答说:“不要理会,绕道而行。”走了没多远,发现有一头牛躺在路上直喘气,丙吉下轿围着牛查看了很久,问了很多问题。人们议论纷纷,觉得这个丞相不称职,死了人不管,对一头生病的牛却那么关心。皇帝听到传言之后就问丙吉为什么这么做,丙吉回答:“这很简单,打架斗殴是地方官员该管的事情,他自会按法律处置,如果他渎职,我再来查办他,我绕道而行没有错。丞相管天下大事,现在天气还不热,牛就躺在地上喘气,我怀疑今年天时不利,可能有瘟疫要流行。要是瘟疫流行,我没有及时察觉就是我这个丞相的失职。所以,我必须了解清楚这头牛生病是因为吃坏了东西还是因为天时不利。”皇帝听后非常赞赏。

管理启示:管理者应该清楚自己所处的层次和自己的职责,明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有所为有所不为。

2)中层管理者,通常是指处于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者,是决策的贯彻执行者。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更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

3)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是指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分类。按职权关系的性质,管理者可以分为直线管理人员和参谋人员。(www.xing528.com)

1)直线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对下级直接指挥的管理者。他们与下级之间存在着领导隶属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职权关系。直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决策和指挥。直线管理人员主要指组织等级链中的各级主管,即综合管理者。

2)参谋人员,是指对上级提供咨询、建议,对下级进行专业指导的管理者。他们与上级是参谋、顾问与主管领导的关系,与下级是非领导隶属的专业指导关系。参谋人员的主要职能是咨询、建议和指导。参谋人员通常是指各级职能管理者。

(3)按管理者工作的性质和领域分类。按工作的性质和领域,管理者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1)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整个组织或组织中某个事业部的全部活动的管理者。对于小型组织来说,可能只有一个综合管理者,那就是总经理。总经理要统管组织内包括生产、研发、营销、人事、财务、后勤等在内的全部工作。对于大型组织来说,可能会按照产品类型分别设立几个产品分部,或按地区设立若干个地区分部。

2)专业管理者,是指仅仅负责管理组织中某种职能的管理者。根据所管理的专业领域,可以将专业管理者分为生产部门管理者、研发部门管理者、营销部门管理者、人事部门管理者、财务部门管理者等。

3.管理主体的素质

管理主体的素质,即管理者的素质,是形成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基础,是做好管理工作、取得管理功效极为重要的条件。管理者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良好的身心素质。管理活动是一种艰苦的实践活动,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身心素质,是指管理者本人的身体状况与心理条件,包括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开朗、乐观的性格,广泛而健康的兴趣等。

(2)较高的政治文化素质。政治文化素质,是指管理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化基础,包括政治坚定性、敏锐性;事业心、责任感;思想境界与品德情操,特别是职业道德人文修养与广博的文化知识等。

(3)较好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指管理者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内的知识与能力,包括一般业务素质和专门业务素质。

【拓展知识】优秀管理者的10种素质

4.管理主体的技能

管理主体的技能主要是指管理者为有效行使管理职能所需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和态度。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特殊的专长或技艺,熟练完成某一专业领域内特定工作所需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及熟练运用专业工具的技术等,如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

(2)人际关系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包括理解、激励他人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良好合作的能力。

(3)概念技能。概念技能又称思维技能,是指纵观全局、辩证思考和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包括理解事物的关联性、判断关键性因素、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等。

处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应掌握和应用的技能具有一定差异。一般而言,高层管理者主要应掌握概念技能,能很好地理解组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的战略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有清晰的把握和准确的定位,使组织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组织中的基层管理者应认识到自己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了解工作职责和任务;学会运用班前预测、班中控制、班后掌握的技巧,有效地防范、控制与解决现场的问题。基层管理者则需要有很好的技术技能,要在基层的作业环节中有效地带领团队,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不论是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管理者,对他们同等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技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