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1981年秋,在辽代上京的腹地,即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上石匠山村,在一处辽代的建筑遗址上,发现并出土一处用灰色陶瓮装埋在地下的辽代古钱窖藏。该古钱窖藏经文博工作者奔赴实地清理发掘,发现窖藏古钱保存较为完好。窖藏古钱共重180千克。经清理共出土辽代古钱9种,可分为13个品类,共计123枚,其中只有一枚天禄通宝钱。①
用“天禄”一词作为年号来使用,通过检索史料,唯见辽代的第三位皇帝——世宗耶律阮即位改元时启用。其时间将近四年,即947—950年。
20世纪40年代,郑家相先生对天禄通宝钱有如下论述:“天禄通宝平钱,辽世宗耶律阮天禄年间铸。此钱从来未见,新近发现为陈长庚所获。面文为旋读,通宝二字,绝类应历、保宁,其为辽钱无疑。”②由于不见史料记载,又缺少出土资料来佐证,单凭一纸图录来推断,结果引来了争论。有的认可,有的质疑,有的是存而不论。
上石匠山村出土的天禄通宝钱,为青铜质。古钱的面背,在布满淡而暗的绿色锈蚀的包浆上,又有一些并不规则而斑斑驳驳的翠绿色锈迹。
天禄通宝钱的钱径为2.4厘米,穿径为0.6厘米,郭厚为0.1厘米;重为4克。面背肉好具周郭。
面文四个汉字“天禄通寳”钱文的排序,为右旋读。钱文的结体,在朴拙中见有异态。钱文的书体,兼有楷隶之韵。天、禄、通三个字的大小,基本均等,唯“寳”字略显见长,可谓之长宝。
钱文中的异态,尤以“禄”字清晰可辨。“禄”字本是从示录声,禄字旁的示字,原本是在两横画下为小字。而该钱文的示字,则减少了笔画,将短横画下的一长横画,改变为将长横画的左端头偏左向下垂直而书,形成一竖笔画。而其右侧的两笔画,则是利用“录”字下方左侧的两点,借笔成型。禄字从声的“录”字,其顶端为侧山字;侧山字下面的水字,则改变正中的竖钩,不再有钩,只是一竖画;原来在竖钩两侧的撇捺结体,改变为四个点画;其左侧的两点,既是水字左侧的两笔,又充当并满足了示字的借笔。
该钱文字中的“寳”字,可谓长宝。这是因为天、禄、通三个字的高低或长短均可置于穿郭之内;而“寳”字则不然,因其顶端与穿郭平齐,而下方“貝”字的双足笔画,已超越了穿郭下端的外缘。(www.xing528.com)
此外,钱文中通字的“甬”字上方,有接内郭的现象。
古钱的背文,光素无文。
上石匠山村出土的天禄通宝钱,是没有任何瑕疵的,是辽世宗耶律阮天禄年间自铸的年号钱。
附:钱拓。
注释:
①韩仁信——巴林右旗上石匠山村辽代窖藏古钱清理报告《中国钱币》,1986年第1期。
②郑家相——辽钱考《古泉学》,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