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民族地区儿童民间游戏应用成果

贵州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民族地区儿童民间游戏应用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这些方面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引入更能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引入更能帮助儿童认识、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既能有效地避免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也能进一步在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诸方面给予帮助和促进。

贵州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民族地区儿童民间游戏应用成果

理论上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园教学活动促进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一定的前提条件,例如:在教学活动中促进集体感的优势,只有在教师避免“一言堂”,为幼儿之间提供更多交流、合作、分享的空间之时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师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时,自然谈不上发挥教学“走在发展之前,引导发展”的优势,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在教学活动所需的前提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果。

接下来,将主要从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对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发挥以及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对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少数民族民间游戏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一)民族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关系

具体而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发挥往往受到以下几个要素的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这几个要素的处理并不是线性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这也正是幼儿园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难题。例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也必须对所选择教学内容进行价值分析。在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也要考虑它所蕴含的发展功能的性质等。而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这些方面能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帮助。

民间游戏,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着当地人民的传统风俗习惯,流传于民间,既是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消闲方式,又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在从事此类游戏时,能够更直接地感受、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1.民族民间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以游戏为第二生命的。”[4]同时,民族民间游戏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将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学活动,即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以高涨的情绪、全神贯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接受游戏中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与风俗习惯。

2.民族民间游戏能够帮助幼儿教师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或高或低,难以建立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而引入民族民间游戏,能够极大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

游戏能够反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在游戏中真实地表现着自己,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以及发展趋势,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提供充分、可靠的参考依据。

3.民族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恰当来源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材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来源不仅限于教材。民族民间游戏长久流行于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玩法多样,深受不同时代的儿童的喜爱,既符合儿童好游戏的天性,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民间游戏的广泛流传,带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例如,著名的孟母三迁故事中,有孟子幼年时玩殡葬、买卖、学礼节的游戏叙述;又如布依族糠包游戏,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布依族青年男女之间友好交流的情景;再如,广为流传的名为“蚩尤戏”的顶牛游戏,反映的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黄帝、蚩尤之战的历史文化故事。儿童在操作这些游戏时,实际上正是在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4.少数民族民间游戏是适合儿童学习方式、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认知的发展始于主体与课程环境的互动,有意义的学习一定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众多实例已经表明,幼儿主要不是通过书本、大量的抽象符号来学习的,仅仅依靠教师讲授、儿童聆听是很难让儿童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儿童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完成自身认知的建构。游戏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6],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引入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喜闻乐玩的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符合儿童操作学习、游戏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

(二)少数民族民间游戏与核心素养的关系(www.xing528.com)

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所具备的重要价值,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支撑着这一观点。在这里,我们将从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简要地分析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对于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何在。

1.社会参与

人的发展经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主要包含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

儿童因为游戏聚集起来,更因为游戏是源自当地、流传于当地的少数民族民间这一共同背景,而带有了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这样的游戏中,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通过交流协作,凝聚力量,解决难题。

因此,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引入更能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主要包含了学会学习以及健康生活两方面,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这两方面亦具备了重要的价值。

在源自当地生活的少数民族民间游戏中,儿童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游戏经验,更有利于引发高水平游戏的开展,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练习本民族的生活习惯、生活技能,也在游戏之外的实际生活中,应用所有这些学到的生活知识,并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引入更能帮助儿童认识、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3.文化基础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的复杂过程中形成的”[7],任何只顾一面,而忽视另外一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游戏的形成,正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接触完全的、多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地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元素,培养理性思维。

因此,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引入更能促使儿童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既能有效地避免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也能进一步在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诸方面给予帮助和促进。这使笔者想到了一则关于少数民族民间游戏的观察记录,“布依糠包游戏花絮:儿童四五成群,各自分组,围绕在游戏场地,随着教师一声令下,加油声、助威声四起,游戏中的儿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更令人感动的是,赛后,失利组的一位布依族儿童,脱口而出的‘Myaecdogtnaais’(不要气馁)竟引起游戏中布依族、汉族、苗族儿童们的一致应和”,幼儿园中这样的游戏、声音多了,文化就有了传承,儿童就有了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