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晨间活动游戏类型及应用

晨间活动游戏类型及应用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以上游戏的分类和晨间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晨间活动的游戏类型主要包括创造性游戏中的结构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种。也正是在亲手操作的构造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需要得到满足,获得愉悦感受,可以说,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结构游戏的支柱。结构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构造活动塑造出物体的形象,以反映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美好景象,因此结构游戏是一种造型游戏,同时也是幼儿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

晨间活动游戏类型及应用

教育实用的角度出发,根据游戏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我国幼儿园的游戏通常被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大类。

创造性游戏主要是指以幼儿自主创造为主的游戏,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意愿来进行活动,不受外显规则的约束,能较多地体现幼儿主动的、创造的主体特征,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规则性游戏主要是指以教师组织和创编为主的游戏,游戏中的幼儿行为必须受到规则的限制,即游戏有明确的规则,幼儿必须服从规则所要求的步骤、玩法进行活动,以确保达成游戏目的,包括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和音乐游戏等。

依据以上游戏的分类和晨间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晨间活动的游戏类型主要包括创造性游戏中的结构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种。

(一)结构游戏

1.结构游戏的概念

结构游戏常常被人们称为培养建筑师、工程师的游戏,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并称三大创造性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园开展较为普及、幼儿接触时间比较长的游戏,对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想象力,促进幼儿了解各种事物的外形特征及结构特征、操作材料及其物理属性等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构”一词是从拉丁文Gonstrustlc演变而来,它的原意是建筑,即构造活动。一般来讲,结构游戏是指儿童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造活动的游戏[8]

最早的结构游戏是用小木棍、小木块、小木片、石子、泥、沙等常见的材料进行拼搭的建筑游戏。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结构游戏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游戏的材料、玩法、结构物的造型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塑料、金属等多种材料,产生了拼插与镶嵌、钻台与螺旋等多种新的结构技能,结构物的造型也从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扩展到动物、人物、科技新产品等。

幼儿园常用的结构材料有积木、积塑、泥浆、沙土、冰雪、竹制材料、金属材料等。在幼儿园晨间活动中使用较多的则主要是积木和积塑材料,一般在活动室内开展。

2.结构游戏的特点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结构游戏是借助于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和玩具进行的操作造型活动,离开结构材料,结构游戏就不能成立。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是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离开了结构材料,结构游戏也就失去了依据。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结构游戏是幼儿动手操作的造型活动。操作造型是构造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如进行拼插游戏,就要求幼儿动手把一个个积塑块、插塑片、胶粒等进行拼插组合,建构成各种各样的物体造型。结构游戏必须通过直接的动手操作,才能构造出一定的物体形象以反映幼儿主体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也正是在亲手操作的构造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需要得到满足,获得愉悦感受,可以说,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结构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结构游戏的材料是由各种结构元件组成的。结构元件与形象玩具不同,当它处于无结构状态时,只表现为素材,只有通过构造活动,结构元件才会产生出千变万化的形象结构材料和结构活动方式的特点,使结构游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幼儿常常边做边想、边想边做,想象与操作相互促进为幼儿提供了创造想象的广阔天地,幼儿也常常在结构游戏中遇到材料不足的情况,需要以物代物,用相近或者相似的材料组合或改造成可用的结构材料,促进幼儿思维变通性、概括性的发展,而思维的概括性、变通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结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游戏。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结构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构造活动塑造出物体的形象,以反映大自然人类生活的美好景象,因此结构游戏是一种造型游戏,同时也是幼儿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必须遵循艺术造型的基本规律,如结构的比例、色彩的搭配、形状的组合等。幼儿拼搭的结构物往往比较夸张、有趣,是一种充满童趣的艺术品

3.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1)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动作的精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不停地操作着(堆、放、握、挖、拼插、整理等),手和各种结构材料的反复接触以及游戏情境中不断重复的操作动作,提供了发展感知运动技能的充分机会,有利于发展手的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感知变得敏锐、清晰,动作变得准确协调,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

(2)结构游戏对发展幼儿智力有特殊作用。

从表面上看,结构游戏似乎是轻松的,实际上要求幼儿具备一定的空间知觉和形状知觉,具有一定的感知、动作和操作技能,以及象征性的表征能力,并要懂得一些简单的建构技巧及原理。游戏过程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人们常常把结构玩具作为开发智能的一种工具,认为它是启迪幼儿智慧的手段之一,是培养建筑师和发明家的游戏。

在幼儿亲自操作结构材料的过程中,通过手眼等感官与操作材料的反复接触,可以逐步增进幼儿对结构材料以及材料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如认识结构材料的性质、大小、颜色、形状,获得一些空间概念(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等)和数学概念(如对应、序列、整体和部分等)并逐步领会可逆性、守值性等概念,促进幼儿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操纵结构材料进行建构,又需要手脑配合,有利于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3)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结构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在于建构具体的物体和建构的过程充满决乐、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坚持性。同时结构游戏又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一个物体或一座建筑物需要几十个材料元件组合起来才能构成,这就要求幼儿必须耐心、细心、有恒心。在构造过程中幼儿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经历倒塌、不成形等失败,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细致、认真、勇于克服困难,失败不气馁、坚持到底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结构游戏,有独自进行的,也有合作进行的(尤其是建造内容较复杂的主题)。大型的主题结构游戏需要集体共同构成,例如:大班幼儿建构快乐的动物园,就需要几个小朋友事先做好规划,整体布局,然后分工建构,组成不同的活动区域。这就要求幼儿共同协商,分工合作,协调彼此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4)结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

结构游戏和美工制作活动相近,是一种艺术造型活动。结构游戏的成品,在形状、颜色、各部分的比例等方面,要求对称、协调、美观,这些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感受美、表达美的审美能力。

结构游戏是充满想象的模拟建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凭想象中的形象进行结构活动,又要通过美的造型和形象来表现事物的美。例如幼儿要用积木块搭建美丽的幼儿园,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拼搭出他们心目中的完美的符合他们心愿的幼儿园。这不仅仅是临摹,更多的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几何图形的组合等,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同时获得很好的发展。

(5)结构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结构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幼儿进行的构造活动,反映了他们周围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反映了他们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典型的事物和情景,因此能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一般被认为是幼儿游戏发展的高级形式。规则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规则游戏的概念及分类(www.xing528.com)

规则游戏一词来源于西文的games或games with rules,是指至少有两人参与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游戏活动[9]

(1)国外学者对规则游戏的分类。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米和迪佛瑞斯(Kamii & DeVries)以游戏动作为依据,把规则游戏分为八类[10]

①瞄准游戏:游戏者拿东西瞄准目标后击打或投掷。如“保龄球”“套环”。

②赛跑游戏:以奔跑为主的游戏。如“两人三足跑”“端球跑”。

③追逐游戏:是角色互补的游戏,游戏中有追者和跑者。如“丢手帕”“猫捉老鼠”。

④躲藏游戏:包括藏人的游戏和藏东西的游戏。如“捉迷藏”“东西藏在哪里”。

⑤猜测游戏:以触觉、听觉、视觉、言语为线索去猜测是“什么东西”或是“谁”的游戏。如“请你猜猜我是谁”“谁丢了”。

⑥口令游戏:跟着口令做适当的动作。一种是要求游戏者跟着口令做正确的动作,另一种是要求游戏者做出与口令相反的动作。如“大皮球、小皮球”。

此外,还有纸牌游戏和盘面游戏。

(2)国内学者对规则游戏的分类。

我国学者以规则游戏达到的教育、教学目的为依据,把规则游戏分为:

①体育游戏: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而设计,以发展基本动作和技能为基础的规则游戏,也称“运动性游戏”或“体能游戏”,如“老鹰捉小鸡”。

②智力游戏: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而设计,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规则游戏,也称“益智游戏”。如棋类游戏、“七巧板”等。

③音乐游戏:根据一定的音乐教育任务而设计,以唱歌、舞蹈、律动、音乐欣赏等音乐活动为基础的规则游戏。如“抢椅子”“老猫睡觉醒不了”。

规则游戏和幼儿园各领域教育联系密切,我国学者对规则游戏的分类便于教师的选择和运用。晨间活动中运用最多的规则游戏当属体育游戏一类,智力游戏在幼儿园晨间游戏中也有一席之地,音乐游戏在晨间活动中的应用较少。

2.规则游戏的特点

(1)目的性和教育性。

规则游戏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是教育目的不是以教育活动的形式直接向幼儿提出来,而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提出来,通过游戏活动的玩法、规则来实现。

(2)规则性。

游戏的规则是对游戏者在游戏中的动作、行为、活动方式等方面提出的要求和规则。这种要求和规则是在游戏编制时就确定的,是每个参加者都同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具体的、明确的。游戏者接纳同一个规则,游戏才得以进行。规则是规则游戏的主要游戏手段,是核心内容。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规则游戏是“儿童按照一定规则从事的游戏。规则一般由成人事先制定,也可以是故事情节要求的,还可以是儿童自己规定的”[11]

(3)竞争性。

规则游戏具有竞争性。当游戏双方按照一定规则一起游戏时,双方的关系往往具有竞争性。凯米和迪佛瑞斯指出,“规则游戏是根据一定规则进行的身体上或智力上的竞赛活动,游戏者双方的关系是对立的,每一方都试图让自己在游戏中获胜,而让对方输掉游戏”。但是,规则游戏竞争性的强弱,与不同的游戏主题、不同的游戏者有关,如在母子之间和年幼幼儿之间的规则游戏竞争性比较弱或不具有竞争性。[12]

(4)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规则游戏是由成人编制和在成人指导下开展的游戏。这是由这类游戏所具有的目的性、规则性、竞争性等特点决定的。成人掌握着教育的要求和游戏的结构、内容。因此,编制工作只能由成人承担。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才能掌握教师编制的规则游戏,幼儿对某个规则游戏的玩法、规则熟悉后,方可自己进行游戏。

3.规则游戏的教育意义

(1)规则游戏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

规则游戏需要幼儿积极地进行智力活动,因为规则游戏向幼儿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比较和区别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记住事物的特征等。这促使幼儿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想象和记忆,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觉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操作能力。在运动性的规则游戏中,同样需要幼儿积极思考,幼儿为了取胜,不仅需要体力的竞争,还需要智力的竞争。如幼儿玩投球入筐的游戏时,就会发现自己站的位置和用力的大小对命中率的影响,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

(2)规则游戏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

规则游戏有各种动作,如看、听、摸、嗅、摆、猜、讲、躲、跑、藏等。有的游戏能促进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如游戏“夹豆”,幼儿用筷子蚕豆、夹花生米,训练了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在运动性游戏中,发展了幼儿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基本动作。

(3)规则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规则游戏有外显的行为规则,幼儿要学会控制自己,克制自己的愿望,来遵守共同的规则,这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还有助于幼儿理解真实世界的规则,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在规则游戏中,规则的制定、执行都使幼儿有机会了解同伴的观点,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同时理解别人的观点,使自己观点与他人观点协调,最终认同一种规则,从而有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13]

(4)规则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一些心理学的实验说明,通过规则游戏幼儿学得快,效果好。因为规则游戏有材料、有情境、有动作,幼儿的身体、智力能积极活动起来,从而在生动有趣的游玩中获得知识、技能。规则游戏这种幼儿喜欢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