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完整的儿童”而言,其个性主要体现为“游戏性”,游戏性既包括主体性的特征(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又包含开朗、快乐、幽默等品行。民间游戏具有的竞争性、合作性、娱乐性等特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动力源泉。民间游戏之所以广受欢迎在于其所带来的乐趣远大于失败产生的不安,使儿童逐渐养成了积极、主动、坚韧等良好的个性及意志品质。如,水族地区民间有种游戏叫“打飞鼠”就非常考验儿童的创造力和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滚铁环”“斗鸡”“扔石子”等民间游戏都非常具有技巧性和智慧性,儿童要想在游戏中赢得胜利没有一定的毅力和正视自我的觉悟是很困难的。儿童只有在游戏中获得了积极的游戏体验,需要得到了满足,兴趣得以展现,才能形成外向、开朗、乐观的性格,实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因此,应将这些丰富的民间游戏资源作为当地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开发多元化、丰富性的课程模式,为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注释】
[1]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309;杨柳桥.荀子话译[M].济南:齐鲁书社,1985:509.
[2]曹中平.儿童游戏论——文化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三维视野[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3][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29.
[4][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29.
[5]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4:80.
[6]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4:80.
[7]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4:80.
[8]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4:80.
[9]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司,1984:80.
[10]王军.教育民族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39.(www.xing528.com)
[11]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373.
[12]符太浩.溪蛮丛笑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13]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4]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373.
[15]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66.
[16]麻国钧,麻淑云.中华传统游戏大全[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
[17]郭泮溪.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18]赵庆伟,朱华忠.游戏风情[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31.
[19]麻国钧,麻淑云.中华传统游戏大全[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
[20]杨凯.幼儿园童谣教学现状调查与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