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诗三首:唐诗《浪淘沙》、《江南春》和宋诗《书湖阴先生壁》

古诗三首:唐诗《浪淘沙》、《江南春》和宋诗《书湖阴先生壁》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诗三首》共由唐诗《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宋诗《书湖阴先生壁》三首七言诗组成。古往今来,引得无数诗人颂赞。刘禹锡创作了名为《浪淘沙》的组诗,其一是指其中的第一首。刘禹锡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有“诗豪”之称,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古诗三首:唐诗《浪淘沙》、《江南春》和宋诗《书湖阴先生壁》

张叶妹

教材分析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在本单元教学时,既要将环保意识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热爱大好河山、守护共同家园的情感,又要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学习与运用,通过具体的课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实现对文章的主要观点的把握。

《古诗三首》共由唐诗浪淘沙》(其一)、《江南春》和宋诗《书湖阴先生壁》三首七言诗组成。

《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古诗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的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泥沙,从天边一路颠簸奔腾而来。如今我要冲上银河去,同古人一起到牛郎织女家看看。前两句诗,作者描绘了九曲黄河奔腾万里的雄伟气势,后两句诗,诗人则通过大胆的想象,将黄河与银河、牛郎织女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表现了诗人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诗的意思是:辽阔的江南地区,莺啼阵阵,绿树红花相互掩映,小村庄依山傍水,酒旗迎风飘扬。这里还有南朝时期修建的数不清的寺庙,这些亭台楼阁都沉浸在蒙蒙烟雨中。前两句诗中,诗人描绘出江南的美丽春景,后两句诗,诗人通过对烟雨迷蒙中的寺庙的描写,展现了南朝时代江南地区佛教盛行的风貌。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诗的意思是:屋里经常打扫,干净得没有青苔,一排排整齐的花木也是主人精心栽种的。屋外,一条小河绕着农田,两座青山好像推门而来,送来了翠绿。本首诗既写出了湖阴先生生活住所的幽雅清静,又展现了湖阴先生品性的高雅。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如《书湖阴先生壁》中,要了解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的邻居,也要理解“书……壁”是指在墙壁上写诗。其次,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如观察了解诗句表达的特点,借助注释、工具书、历史典故等理解古诗的内容,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藏的情感,感受诗词之美。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涯”“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

3.借助诗句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六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学习篇章页,揭示课题

1.出示篇章页,引导学生一起朗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

二、诗句导入,理解题目

1.导入语:同学们,黄河,作为中国第二大河,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摇篮,是中国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引得无数诗人颂赞。你知道哪些歌颂黄河的诗句?

2.结合学生的回答,呈现相关诗句,一起朗读。(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引出课题: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浪淘沙(其一)]

(1)读一读古诗题目。

(2)说一说题目意思。

(3)教师相机补充:浪淘沙是唐代曲名,是由刘禹锡和白居易首创,七言绝句体,后又用作词牌名。刘禹锡创作了名为《浪淘沙》的组诗,其一是指其中的第一首。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读准读通。

2.指名读诗,读准多音字。

3.再读古诗,读准节奏。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四、品读赏析,想象感知

1.品读第一、二句诗。

(1)刘禹锡笔下的黄河有着怎样的风采和神韵呢?默读古诗,找找描写黄河的诗句,想一想,你感受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一:九曲黄河。

①理解“九”字:在古代“九”泛指多数或多次。你知道哪些带“九”的词?交流,如:九天、九霄、九重天、九品、九州大地等。

②结合“九”字理解“万里沙”的“万”字:也表示泛指。(板书:数字)

③照片欣赏:出示“九曲黄河”的远景照片,感受黄河弯弯曲曲的形态之美和磅礴之气势。

师讲解:这就是九曲黄河,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神州大地。它是中国第二大河。(板书:气势磅礴)

④朗读体会,读出画面感。

预设二:浪淘风簸。

①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板书:想象)

②读一读:读诗句“浪淘风簸自天涯”。相机理解“涯”,最早指水边,泛指边际。

③赏一赏:出示九曲黄河波浪翻滚的视频,感受黄河震耳欲聋的声音之美。

④夸一夸:九曲黄河,浪淘风簸,真是(  )啊!(预设:壮观、振聋发聩、波涛汹涌、气势雄伟、大浪滔天……)

教师小结:九曲黄河万里沙,我们欣赏到了九曲黄河蜿蜒的静态之美;浪淘风簸自天涯,我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黄河奔腾而去、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一起再读第一、二句诗,读出黄河绵延、挟沙带浪的壮阔气势。

2.了解诗人。

(1)唐代诗人刘禹锡究竟有着怎样的胸襟与情怀,才能写出如此壮美的诗呢?请大家拿出课前搜集的关于刘禹锡的生平资料进行交流。师相机进行补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有“诗豪”之称,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刘禹锡从小学习儒家经典,但在官场上却不得志,多次被贬,前后长达二十三年。

(2)想一想,这二十三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的心情怎样?

预设:失落、抑郁、悲伤……

(3)在这首古诗中,作者有没有表达他失落、抑郁的心情呢?请继续读诗。

3.品读第三、四句诗。

(1)默读第三、四句诗,想一想,作者由气势磅礴的黄河,联想到了什么?

预设一:到银河去。

①读一读:读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

②想一想:如果换成“如今直到银河去”好不好?为什么?(预设:不能换,“上”字让人感受到作者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教师小结:作者在被贬的日子里,不仅没有失落、抑郁,反而有着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魄,真令人佩服!

预设二:到牛郎织女家去。

①读一读:读诗句“同到牵牛织女家”。

②忆一忆:学生回顾牛郎织女的故事。

③说一说:黄河与银河、牛郎织女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引导展开想象:感受黄河仿佛是从天而降、与银河相通的非凡气势。

补充文学典故:传说黄河与银河相通,汉代张骞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到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这里的“同到”,是指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板书:文学典故)

④想一想:诗人来到牛郎织女家,会看到怎样的画面?(预设:男耕女织、互敬互爱……)

教师小结:如此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语气倾吐出来,真有一种朴实无华之美。诗人刘禹锡虽然仕途不得志,被贬数次,历经坎坷,但仍然不屈服,一往无前,逆流而上。

(2)配乐朗读全诗,读出直上银河的慷慨激昂,读出牛郎织女家的宁静美好。

五、总结方法,背诵积累

1.在本首诗的学习中,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读懂诗人的情感?(www.xing528.com)

2.交流小结:抓住数字,感受气势;

借助视频,感知画面;

结合典故,加深理解。

3.配上音乐,想象画面,学生试背。

4.课外背诵积累描写黄河的诗句。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浪淘沙》(其一)。

2.分享背诵积累的描写黄河的诗句。

3.导入新课,引出课题。

(1)祖国的山山水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我们祖国四季风光的诗,分享并交流。

(2)课件补充,读一读: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引出课题:祖国的四季风景如诗如画,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江南春)说说题目的意思:江南春天的美景。并读一读。

(4)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

(5)江南之春,究竟是怎样迷人的风光,引得大诗人杜牧忍不住吟诗颂赞?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图片出示江南春天风景)

(6)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文字夸赞江南之春?交流。(预设:相关的诗句、成语等)

小结: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花团锦簇,风光无限,好一派迷人的江南之春色!诗人杜牧又是怎样用诗歌来夸赞江南之春的呢,赶紧读一读吧!

二、初读初悟,感知春景

1.默读古诗,读准读通,并说一说在杜牧的笔下,你看到了江南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圈一圈相关字词。

2.交流: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寺、楼台、烟雨。相机指导“莺”的书写。

3.结合这些景物,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相机理解“山郭”“酒旗”的意思。

4.想象“绿映红”“酒旗风”“烟雨”是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描述。

三、深入探究,想象画面

1.想象画面: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再读古诗,想一想在诗人杜牧笔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画。

预设:广阔的江南地区,处处红花绿草相互交映,黄莺歌声婉转动人,村庄依山傍水,酒旗迎风招展。数不清的佛寺楼台在细雨与烟雾中若隐若现,充满迷人的风韵。

相机理解“千里”“四百八十”等词,都表示虚数

2.感受美:诗人杜牧将江南春之美浓缩在短短的四句诗中。如诗如画的江南之春,它到底美在哪里?

预设:前两句写出了江南春光之美:莺啼阵阵,绿树红花,还有依山傍水的村庄和迎风招展的酒旗。后两句写出了数量众多的佛寺在烟雨之中的朦胧之美。

3.读中赞:有感情地读一读古诗,感受作者对江南春的赞美之情。

4.背一背:尝试积累。

四、联结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提炼学诗方法

1.请学生回顾前面两首诗的学习方法。

2.师小结:借助注释、工具进行理解,想象画面,了解诗人作诗背景,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等,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古诗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3.第三首诗的学习,大家可以尝试用上所学的方法。

五、迁移运用,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读通题目,理解题意。

(1)“书……壁”是指:在……墙壁上写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的“题……壁”是同一个意思。

(2)介绍湖阴先生:杨骥,是诗人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

(3)介绍诗人与作诗背景:

王安石,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雄健刚直、简单自然,很有特色。晚年闲居在南京,与湖阴先生是邻居。这一年夏初,王安石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十分欣赏湖阴先生家的环境,便吟成这首诗,写在了湖阴先生家的墙壁上。

2.自由读诗,攻克难点。

(1)读通读顺。读准“畦”和“闼”。

(2)结合注释、工具书、图片,理解“畦”和“排闼”的意思。

(3)引入典故:“护田”和“排闼”均出自《汉书》。“护田”说的是汉朝设置专人保护田地,积攒粮食;“排闼”说的汉高祖生病卧床不肯见人,大将军樊哙推门而入看望。

3.合作精读,明意悟情。

(1)想一想:王安石认为湖阴先生家的环境美在哪里?合作朗读并交流。

预设一:美在第一、二句。

①说说理解:湖阴先生经常打扫,家里干净得不长青苔;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排列得十分整齐。

②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室内的清洁幽雅。

③读一读,体会静态之美。

预设二:美在第三、四句。

①说说理解:屋外的小河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门,送来了绿色。

②你从诗句的哪几个字中感受到湖阴先生的家非常美?抓住“绿”“青”等词感受色彩之美,抓住“护”“排”“绕”“送”等词,体会动态之美。

③结合历史典故,抓住“护田”和“排闼”,体会其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

④斟酌诗句,体会妙处。课件呈现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有什么特点?引出对偶的修辞手法。

⑤拓展积累:说说还有哪些诗句也采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交流。

课件补充,体会对偶之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2)赞一赞:诗人看到如此整洁、幽静的环境,忍不住写下了如此美的诗,他想对湖阴先生说:“(  )!”(引出对湖阴先生的称赞)

(3)读一读,表达对湖阴先生的夸赞。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