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霞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语文要素,选编了《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循序提升、有效整合,灵活运用多项阅读策略,促进有目的的阅读。
《竹节人》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和小伙伴痴迷于做、斗竹节人,上课玩时被老师没收,后来发现老师也在办公室玩竹节人的事,表达了对童年快乐往事的深深怀念。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借同一文本载体,设计了三个截然不同的阅读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教学本课要紧扣“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借助多元化阅读任务及课后习题提供的多样化阅读方法,为学生打开有目的阅读的新世界。
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生字,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借助学习单,梳理课文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感受童年的美好。
3.通过有目的阅读的阅读策略实践,初步培养学生依据阅读目的选择相关阅读内容,选用与之匹配的阅读方法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三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联结经验,概览阅读策略
1.联结阅读经验,引发认知冲突。
同学们,说起“童年”这个话题,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还记得五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一组有关童年往事的课文吗?(出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目录)回忆一下,当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阅读的?
预设:运用品读感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小结:根据大家以往的阅读经验,阅读以“童年”为话题的文章,通常可以品读赏析、体会情感进而揣摩表达。今天,我们要来一次阅读挑战,尝试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阅读。
2.学习篇章页,明晰语文要素。
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出示篇章页)请你仔细看看篇章页。
(1)图文对照,趣谈人文主题。读一读左上方这句话,再对照插图想一想,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这幅插图很形象地写出了读书好比串门儿,阅读的方法是各不相同的。
(2)紧扣语文要素,粗知阅读策略。(右下方语文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显红)谁来说说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什么?
小结:本单元我们要学的就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是一项阅读策略。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还要用已学过的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的阅读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有目的地阅读。
二、揭题导入,明确阅读任务
1.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家范锡林一起走进他的童年,走进流行于那个时代的传统玩具——竹节人。(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出示作者简介)学生快速浏览。
范锡林,1950年1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担任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他的武侠小说独树一帜,富有新意。
2.阅读学习提示,明确任务。
请你读读学习提示,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明确了有三个不同的任务。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三、整体感知,选择阅读内容
1.快速默读,了解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竹节人,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2.疏通字词,理解词语。
3.借助导图,梳理内容。
预设:围绕竹节人,课文主要讲了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和老师玩竹节人这几部分内容。
4.依据任务,聚焦语段。
再次浏览全文,思考学习提示中提出的三项阅读任务,要关注哪些语段?你是怎样迅速找到的?(学生自学时指导学生结合“提高阅读速度”的阅读策略,采用扫读、寻读的方法快速聚焦语段)
预设:完成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聚焦第3、8、9自然段、第11~16自然段。
完成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聚焦第3~29自然段。
完成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聚焦第20~29自然段。
交流过程中相机出示课后习题,顺势小结:与阅读任务关系密切的内容可以细读,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快速浏览。
四、合作学习,实践阅读策略
1.选择阅读任务,个体探究阅读。
(1)讨论阅读方法,提供学习建议。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来挑战一下。要完成“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两项阅读任务,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读?
预设:第一项任务是要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并教别人玩,提取信息。第二项任务我们比较熟悉,可以赏析感悟、有感情地朗读等。
(2)借助学习支架,自主挑战阅读。
①出示要求。
挑战任务一:读第3、8、9自然段,第11~16自然段,完成竹节人制作指南表格,也可以自行设计图文说明书或思维导图,简要说明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要点。
竹节人制作指南
挑战任务二:读第3~29自然段,圈画能体现传统玩具带给人们乐趣的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份乐趣的,把感受简要批注在课文空白处。(www.xing528.com)
②学生独立阅读,尝试挑战任务。
2.小组合作共学,促进互动思辨。
请完成阅读任务的同学与学习小组的伙伴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1)交流建议:挑战任务一的同学可以看着写好的竹节人制作指南表格,向学习伙伴进行解说。倾听者帮助检查步骤和要点是否完整,说明是否简明扼要。
挑战任务二的同学可以重点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交流做、玩、观斗竹节人的乐趣,分享批注要点,有感情地读给学习伙伴听一听。
(2)学习伙伴分享成果。
3.展评学习成果,提炼阅读策略。
(1)挑战任务一:“玩具制作指南”成果展评。
①指名学生展示表格或自行创意的玩具制作指南,评选“金牌玩具制作指南”。评选标准:制作步骤及要点完整;语言精练;图文并茂更佳。
竹节人制作指南
②展评中相机指导完善成果。如:材料中的纳鞋底的线可建议尝试用其他线代替;适用于分步骤表述,可把课文连贯的一段话中的指代词改成实词,让看的人容易懂;课文描写创新玩法的大段描写要简要概括。
(2)挑战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成果展评。
①指名围绕做、玩、观斗竹节人品味乐趣,体会写法,评选“阅读赏析达人”。评选标准:紧扣内容分享体会,能准确清楚地表达观点;观点独到,有创新性更佳。
②交流要点:紧扣关键语句“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分享成果。
预设1:围绕第3、8、9自然段,抓住动作,体会做竹节人时小心翼翼的认真劲儿和玩竹节人的仪式感。
预设2:围绕第11~19自然段,抓住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创新竹节人的玩法,体会乐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玩竹节人时气氛的紧张激烈,揣摩作家幽默风趣、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预设3:围绕第20~29自然段,抓住体现老师对竹节人态度变化的神态、动作,感受竹节人的魅力之大。
(3)比较阅读方法,提炼阅读策略。
同学们刚才出色地完成了两项阅读任务,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阅读方法呢?
预设: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目的,我们先快速默读课文,再选择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细读。阅读任务一主要是了解课文,提取信息,只要读懂文字表面意思就可以,用的是列表、绘图的方法。阅读任务二不仅要读懂课文意思,还要体会情感,揣摩写法,用圈画批注、朗读讨论的方法读。
五、结课存疑,延伸阅读活动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对有目的的阅读有了初步的了解。竹节人这种玩具不仅让孩子痴迷,还吸引了老师,下节课我们要完成第三项阅读任务。课后,你可以先根据课后习题的提示,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梳理。
【第二课时】
一、回顾梳理,复习阅读策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一课,完成了前两项阅读任务,和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交流要点:根据阅读任务选择阅读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二、合作学习,实践阅读策略
今天,我们继续挑战阅读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梳理脉络,简要复述。
(1)(出示课后习题)指名交流课前对这部分内容阅读梳理的成果。
预设:这部分内容的起因是“我”和同桌上课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并没收;经过是下课后发现老师在办公室里玩起了竹节人;结果是我们心里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相机出示情节图:
(2)借助情节图,练习简要复述。
①根据情节图,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桌练习简要复述。
②指名复述,要求情节不遗漏,部分描述性语言可适当省略,体现简要复述的特点。
2.任务驱动,创造性复述。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被没收竹节人的那个孩子,多年以后,当你回忆起竹节人被没收的这件往事,你会怎样绘声绘色地讲述呢?
(1)讨论可以展开创造性复述的细节。比如,联结前文孩子们玩竹节人的场景,想象老师玩的动作、神态、语言。
(2)练习创造性复述。
三、读写联动,反哺阅读策略
同学们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如果把你们刚才讲述的老师着迷于玩竹节人的场景写下来,就是一段精彩的人物细节描写。你平时观察过某个人做某件事很投入的样子吗?
1.出示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学生阅读片段。
2.交流抓住动作、神态等细节写人物痴迷于某件事的样子。
3.学生练写老师玩竹节人的样子。
4.围绕细节描写是否恰当、精彩进行点评。
5.回归文本比较,理解课文没有展开写此细节的原因。
预设:本文主要写孩子痴迷于竹节人这种传统玩具,而老师也玩竹节人是侧面烘托其魅力之大,对细节的空白处理予以读者更多想象空间。
6.讨论:赏析细节描写的阅读方法适用于哪一类阅读呢?
预设:任务一适用于实用类文本阅读,重在提取信息。任务二适用于文学作品阅读,关注细节描写,才能读得深入。
四、推荐阅读,延伸策略运用
同学们,现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我们要坚持有目的地阅读,才能高效率地阅读更多的好书。这里,老师推荐大家阅读《希利尔讲世界史》和《青铜葵花》这两本书,希望同学们在阅读时想想怎样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并把这项阅读策略运用到今后的阅读中。
竹节人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