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霞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文,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人物形象感人至深,表达了作者不忘过去,珍惜、赞美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课文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开头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继而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课文以“灯光”为题,并在文中多次提及灯光、火光,这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灯光”与“火光”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与课文题目的联系。
2.读“阅读链接”,借助查找资料等方法把握内容,并关注整体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联系生活,揭题导入
1.指名说说生活中哪里有灯光,灯光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和灯光有关的课文,说不定学完之后灯光能带给你一些新的启示。(板书课题并齐读)
3.简介作者:王愿坚(1929~1991),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197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闪闪的红星》等。
二、提纲挈领,梳理线索
1.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灯光、火光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1)投影课本,校对所画句子。
第一处(第1自然段)——天安门广场璀璨的灯光
第二处(第4自然段)——郝副营长在微光中看书沉思
第三处(第7自然段)——郝副营长点燃了烟,对未来产生美好向往
第四处(第9自然段)——战士们在微弱的火光下突围
第五处(第10自然段)——郝副营长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
第六处(第12自然段)——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
(2)依据上述描写,梳理写作顺序:现实——回忆——现实,用了倒叙的写法。
(3)抓住灯光线索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到千万盏灯,回忆起当年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为了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路,点燃手中的书本暴露自己,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
三、聚焦灯光,品味情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依据课前的学习提示,联系上下文,重点研读刚才聚焦的几处句子。(www.xing528.com)
1.出示学习提示。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和同学讨论: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
2.再次默读,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1)探讨关于书上插图中的灯光的句子。
句子1: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句子2: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①抓住郝副营长看书时关注的内容,体会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抓住动作、神态及语言描写,读出郝副营长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2)探讨激烈战斗中照亮前进的路的句子。
句子1: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句子2: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①对比语句,联系上文读懂“千钧一发”的含义,理解郝副营长壮举的意义,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
②朗读体会人物的英勇精神。
(3)探讨灯光、火光之间的联系及象征意义。
①结合灯光、火光的重点描写,引读课文。
②理解内在联系。
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们的革命理想,天安门广场上的华灯表示曾经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而火光象征的是无数革命志士的奋战,也正是火光,把理想变成现实。课文的题目“灯光”作为线索,推动着事情的发展,也是幸福生活的象征。
四、阅读链接,体会情怀
1.学生默读《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关注其中的整体和细节描写,体会情感。
2.推荐阅读书籍,引导课外借助书籍体会革命者的情怀。
总结:通过对课文《灯光》的学习和对阅读链接中文章的阅读,相信同学们对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有了更多的了解,对革命者深沉的爱国之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身处和平年代,让我们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灯光(线索!象征!)
引起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
广场灯光 插图灯光 天安门华灯
战场火光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