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丁香结》教学设计,感悟生活之美!

《丁香结》教学设计,感悟生活之美!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由“丁香结”这个意象联想到了人生的经历,有了新的人生感悟,流露出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丁香结》,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课文插图等展开交流,初步对丁香结有所了解。第二部分着重写了作者由“丁香结”的诗句引发的联想。

《丁香结》教学设计,感悟生活之美!

董建华

教材分析

单元以“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阅读要素为“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要求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丁香结》是作家宗璞写的一篇散文,课文写了两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侧重写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丁香,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突出了丁香的颜色、样子、气味。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形象,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着重写了作者由关于“丁香结”的诗句引发的联想。作者由“丁香结”这个意象联想到了人生的经历,有了新的人生感悟,流露出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教学本课时,应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出发,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了解作者是从颜色、样子、气味三方面来描写丁香的,并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在此基础上,重点紧扣作者由“丁香结”引发的联想,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法,并联结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

1.会写“缀”“幽”等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词语。

2.了解作者是从颜色、样子、气味三方面来写丁香的,通过朗读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梅花菊花牡丹等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傲岸长青等。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丁香结》,作者赋予了丁香结什么样的情感呢?一起走进课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板书:丁香结)

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课文插图等展开交流,初步对丁香结有所了解。

3.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2)随机出示:宗璞,女,1928年出生,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几部分的内容,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1.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检查字词。

参差 单薄 模糊 缀满

幽雅 衣襟 花蕾 笨拙

(1)第一行,重点引导学生读准三个多音字的读音。

指名读,随机正音,强化读音。

(2)第二行,重点指导“幽雅”“衣襟”字形。

指名读,重点强调“襟”字,教师示范。

3.交流课文大意。

(1)课文写了几部分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哪几个自然段是着重写丁香结的?其余自然段又在写什么?

(2)根据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梳理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重点写了作者生活中所见的丁香花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着重写了作者由“丁香结”的诗句引发的联想。

随机板书:丁香花 丁香结

(3)引导学生结合两部分内容,概括文章大意。

三、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教师过渡:作者写了两个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看看作者眼中的丁香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来写的?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丁香,并圈一圈。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句子画一画,从中你感受到了丁香怎样的特点?并作简要批注。

2.学生默读,自主圈画批注。

3.随机交流分享(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地点一:城里街旁、宅院里

随机出示: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第一句写出了丁香花雪白的特点,眼前一亮,突出了丁香花的白。第二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形态娇小,姿态动人。

1.引导学生抓住“眼前一亮”,体会作者的欣喜之情。

读句子,圈圈关键词,你读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聚焦“眼前一亮”一词,理解意思,体会心情)

2.引导学生抓住“探”“窥”两词,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

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丁香怎样的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来写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动词展开想象,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丁香当作孩子一般,写得生动形象,突出了丁香可爱、娇小、繁密等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地点二:图书馆北面

随机出示: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1.引导学生抓住“潇洒”“朦胧”“幽雅”等词,想象画面,感受甜香。

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闻到了什么?

2.写法小结。

作者是怎样来写月光下的丁香的?

随机板书:颜色、气味(www.xing528.com)

3.有感情朗读。

这样的画面多美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美美地读一读,注意读好两个表示颜色的词。

地点三:斗室外

随机出示: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1.引导学生抓住“檐前积雪”,感受丁香花颜色之白、作者想象之丰富。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作者想象丰富,作者将丁香比作雪,写出了丁香的高洁,流露出自己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抓住“香气直透毫端”,体会丁香之香。

“香气直透毫端”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解。(丁香的气味之香)

3.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随机朗读。

丁香带给了作者怎样的影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丁香虽然娇小,但并不单薄,它直透毫端的香气让作者文思泉涌,神清气爽,变得轻灵,不再浑浊笨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与之相伴的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1.完成课堂作业,随堂校对。

2.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写了三个地方的丁香,从丁香的形态(样子)、气味以及颜色三方面写出了自己笔下丁香灵动幽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特点,充满了想象力,字里行间满是对丁香的喜爱。让我们把这份喜爱带进文章中,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部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回顾所学,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2.对于丁香,作者充满着喜爱之情,那么雨中的丁香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联想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深入探究,启发思考

出示学习要求:自读课文第4~6自然段,边读边想,雨中的丁香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引发了作者怎样的联想,把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一画,简要批注,交流学习收获。

1.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学习收获。(小组或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一)学习交流第4自然段

随机出示: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引导学生圈关键词,体会丁香“妩媚”的特点。

雨中的丁香有怎样的特点?试着圈一圈关键词。“妩媚”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着结合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引导学生抓住“渗”字,想象画面,感受画面之美。

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学生展开想象,交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印象派的画”和“渗”字感受雨中的丁香形态模糊、色彩朦胧、紫色和白色相互交融的美)

3.体会丁香与微雨连在一起的原因。

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引导学生抓住所引用的古人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等体会丁香的象征意义。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丁香就是愁怨的代名词,丁香代表着淡淡的忧伤,所以说要和微雨连在一起)

过渡:古人的诗句,让作者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那么古人为什么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丁香结寄寓着古人怎样的情感呢?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呢?现在让我们到文中寻找答案。

(二)学习交流第5、6自然段

随机出示: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理解取名丁香结的原因。

(1)样子相似。

随机出示丁香花蕾的图片和中式衣襟上的盘花扣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之处,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丁香结象征愁怨。

从字面上看,“结”需要“解”;“愁怨”也需要“解”。因此,“丁香结”和“愁怨”就有了相似性。所以,古人把哀伤的愁绪寄托于丁香结。其实,借丁香结来寄托愁绪的艺术手法,被很多诗人所采用。

出示: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丁香结确实担负着解不开的愁怨。

2.体会诗人引发的人生思考。

丁香结在古人的眼中,代表着愁怨,那么,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随机出示: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学生交流体会。

(2)教师随机点拨。

丁香结年年都有,不顺心的事也年年都有,那么对生活中的结又该持什么态度呢?引导学生抓住“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体会作者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生活中的不顺心,表现出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总结全文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与滋味。

板书设计

丁香结

丁香花:形态(样子) 颜色 气味

丁香结:愁怨 豁达 人生充满乐趣

【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