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意识对教学机制的最大贡献就是让教师确立了一种内在的责任意识,继而转化为趋向某种行动的意图和动力。在关于教学自主权的论述中,我们曾肯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否决权、选取权和创造权,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包括融入自己的经验、体验、认识和冲动等因素。但权力不等于责任,因为权力可以放弃或暂缓不用,而责任则意味着不得不如此,它是一种内在压力。从教师做出优质教学的行动意图来看,责任比权力对教学机制的影响更为直接,这也是在论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后,我们再强调课程意识的原因。
教师创生意识使教师主动教学机制得以形成。教师在把静态的课程文本转化成动态的课程实施中,感到自己对课程内容的加工、改造和创新不但是一种可能,更是一种必要。当教师怀揣着这种责任感,他会以更加敏锐的眼光来审视课程内容,思考这些内容的课程价值,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超越自发的自觉性。教师会在不同情境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结合自己的独特教学经验和即时感悟,不断地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创造性的调整和处理,表现出教师临场机智的发挥或对习以为常的教学内容进行崭新的塑造。这一过程是以教师的创生意识为内在动力,以满足教学的现场要求为直接目标,它是教师能动性与创造性的综合体现,从而表现为教师的主动教学机制。(www.xing528.com)
而教师所具有的学生主体意识和课程开放意识则有助于教师引发被动教学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各种反应不再被认为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因素;相反,从学生的即时反应中正好可以发现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学生的反应并不都是教师可以完全预料的,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教师没有准备而往往又很难立即回答的问题。这时,教师的课程意识将要求教师认真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回避,因为这些问题恰好构成了下一步教学的依据。除了学生的问题之外,当课程实施被当作一个开放适度的过程系统时,教师必须准备随时超越原有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教师都可以用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标准加以检视,以发现其中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由此,当教师用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来重新整合教学现场的诸多因素时,这种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引发的被动教学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