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1820—1903)以一篇著名的论文《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引发了一场关于知识在课程乃至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价值的旷日持久的争论。
课程的价值是作为客体的课程和其学习主体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的反映,其本质是对备选学习领域及其知识相对价值的比较研究。如果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那么备选学习领域及其知识相对价值的比较研究就是决定学校课程取舍的关键。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的提出意味着,对教育而言,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更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程度。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的学问、知识、技艺等系统知识,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教育内容选择的重要视点。而且,人类知识是支撑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支柱,夸美纽斯(J.A.Conlenius)就是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他的注重百科全书知识的主张形成了近代学校课程的基本特色。斯宾塞的问题就是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观点的挑战。(www.xing528.com)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斯宾塞的回答是:“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这是考虑到所有各方面得来的结论。”“为了直接保全自己或是维护生命和健康,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为了间接保全自己,即所谓谋生,有最大价值的是科学;为了正确地完成父母的职责,正确指导的是科学;为了了解过去和现在感受生活,使每个公民能合理地调节他的行为所必不可少的是科学。同样,为了各种艺术的完美创作和最高欣赏所需要的准备也是科学。而为了智慧、道德、宗教训练的目的,最有效地学习还是科学。”在斯宾塞看来,教育是个人完满生活的准备,科学作为学校的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最大的价值。他把学习活动按其在有助于社会生活上的用途依次排列为: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2.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系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
作为哲学家,斯宾塞从一个人生活的需要去分析知识在教育中的相对价值,其影响是深远的。他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点:1.教育的重点应放在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各种活动上;2.培养人们卓有成效地完成这些活动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3.科学是课程的核心,因为它有助于有效地完成人类生活的活动。然而,他从功利主义出发得出的观点,是与历来的学科价值观针锋相对的,而且,从其提出的那天起就受到不少教育家的抗争与反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至今仍然是课程价值研究中最有魅力的问题。为此,本专题从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价值观的分析开始,对现代课程价值做一些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