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上述的总体目标,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如下。
(一)倡导全人教育
强调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改革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淡化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双基”,精选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需要、学科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中的关系,改变目前部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象。
(四)倡导建构性学习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化,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功能,改变课程评价方式过分偏重知识记忆与纸笔考试的现象以及过于强调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
(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www.xing528.com)
重新明确三级课程管理机构的职责,改变目前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尝试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建立起符合儿童学习特点和需要的以综合为特征、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课程目标对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教学领域内的一次深层次革命,这是一线教师感受最深和最受鼓舞之处。
在美国,生物科的科目目标涉及知识目标、科学方法目标、社会需要目标、个人需要目标、生计教育目标等五个方面。
1.生物学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对生物界的基本理解,包括对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原理的认识。
2.科学方法目标:使学生建立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并掌握从事科研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
3.社会需要目标:使学生为将来服务于社会而获取准备性知识。
4.个人需要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满足个人需要,进而对个人发展做出贡献。
5.生计教育目标:对学生提供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职业前景教育。
与之相比,我国以往生物科的科目目标是以知识性目标为主,而对其他方面较为忽视。由于生物科这一科目在我国起步较晚,在此情况下,强调以知识性目标为主,并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这种方向基本上是正确的。然而,从另一角度讲,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科除了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继续作为基本目标以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信息的技能(如学会系统思维的技巧、能全面理解问题、认识事物的多重因果关系及合理决策的能力),注重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等。
面向21世纪的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将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有助于学生理解自身,有助于未成年人理解他们对未来的投资,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变革性质方向及他们在变革过程中角色定位,有助于学生把课堂学习转化为未来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