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背景下,第四共和国一再出兵镇压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起义。法国政局动荡不安,已成为法属殖民地132年的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成了法国最为头疼的事情。
1958年年初,为了应付阿尔及利亚的民族反抗运动,法国政府增兵50多万,耗资巨大,但依然无济于事。5月,驻阿法军发动叛乱,要求建立以戴高乐为首的救国政府。当晚,国民议会通过了以人民共和党领袖弗林姆兰任总理的内阁,但叛乱仍在扩大,甚至波及阿尔及利亚全境。驻阿法军司令萨朗再次吁请戴高乐主政,并带头高呼“戴高乐万岁”。此时,戴高乐也向新闻界发表声明,愿意以祖国利益为重,重新出山接管权力。
5月26日,弗林姆兰秘密会见戴高乐,并于次日宣布辞职。5月29日,法国总统科蒂向国民议会发出咨文,宣布他请戴高乐出任政府总理,并说,如果议会拒绝他的请求,他将提出辞职。科蒂还在各党派中积极活动,反复申明自己的立场。5月的最后一天,戴高乐会见了共产党以外的所有政党首脑,以获取他们的支持。1958年6月1日,经过磨合的国民议会同意戴高乐重返政界,新内阁成立。当晚,戴高乐回到巴黎的旅馆时,他对旅馆的门童说:“阿尔贝,我赢了。”
此后,阿尔及利亚形势随即缓和。这年6月,戴高乐将军到访阿尔及利亚,从士兵到百姓,都向他热情欢呼。1959年,戴高乐宣布乐于接受阿尔及利亚民族自决,开始和民族解放阵线谈判,并在1962年签订了《埃维昂协定》。阿尔及利亚实现完全独立。
在阿尔及利亚之后,法国继续推动非殖民化运动。1958年,戴高乐给予中西非殖民地两种选择:要么放弃后续援助获得独立,要么继续保持与法国本土的联系但只能拥有部分自治。几内亚选择了前者,其他国家则选择了后者。令法国头痛的殖民地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戴高乐又一次帮助法国穿越了一段艰难的航程,接着便着手实现自己的种种抱负。他组建的内阁承上启下,是第四共和国的最后一届政府。出任总理后,戴高乐开始制定新的宪法。在1958年9月的全民投票中,新宪法以80%的多数票获得通过,第五共和国诞生。12月,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
与第三、第四共和国宪法相比,第五共和国的国家权力不在议会而在总统。总统既是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保障者,又是所有国家机构之间的最高仲裁者,任期7年,有权任命总理和其他高级文武官员。一旦与议会发生冲突,总统可以解散议会,举行新的选举。法国政权终于进入一个有力而稳固的时代。在戴高乐11年的总统任期中,法国政府一反先前总理和内阁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替,只换了3个总理和6届内阁。
在政局稳定的背景下,戴高乐统治的第五共和国经济发展迅速。从1958—1968年的10年中,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均增长了60%以上。在资本输出中,法国仅次于美、英,居世界第三位,由一个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www.xing528.com)
在外交方面,戴高乐致力于把法国发展为真正的世界大国。为保障大国地位,戴高乐加强了法国的国防力量,发展起自己独立的核装备;同时注意同欧洲其他国家保持合作关系,以共同对付美国的霸权主义。至于宿敌德国,戴高乐也主动与之建立友好关系,逐步消除积怨。
在第五共和国最初的10年中,法国国际地位明显上升,还成了西方诸国中唯一敢于对美国说“不”的国家。这不仅体现了法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也与法兰西强大、独立和进取的民族精神以及戴高乐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密切相关。
1869年,戴高乐引退,但他赋予法国的影响依然未变,后继者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保持了戴高乐战略的延续。虽然任务艰巨,但法国始终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实现大国梦。而随着世纪之交新的世界局势的出现,法国也对国际战略进行了取舍。它逐渐放弃成为欧洲唯一霸主的野心,希望在必要时能以欧盟的名义采取行动,期望欧洲有朝一日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要角色。
【相关链接】
法德和解
重新执政的戴高乐从现实中领悟到,要发挥法国的作用,使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法德从和解到合作是必经之路。1962年,在欧共体成立初期,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互访,并于次年1月22日,在巴黎爱丽舍宫签署了《爱丽舍宫条约》,规定了两国首脑定期会晤。这一条约标志着法德两国捐弃前嫌,实现了真正的谅解。法、德都需要通过走欧洲联合之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法国有强烈的大国意识,但经济实力不足;德国虽经济实力雄厚,但因历史问题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只有互补共进才能使法德成为推动欧洲一体化车轮滚滚向前的“发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