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华尔街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爆发前期,法国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在其他国家经济衰退的时候,法国经济显得相对“生机勃勃”,法国政府甚至一度乐观地想要拨款50亿法郎,趁这段时间大力发展,让法国成为这次经济危机笼罩下的唯一绿洲。
事实证明,这些当权者又想错了。他们以为法国的实力足够强大,足以抵抗这次金融危机,但实际上完全相反。法国之所以没有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不是因为它资本充足,却是因为它经济的落后。当时,法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国内小规模企业占多数,这些小工厂、小商户对资金需求并不大,而且通常都有固定的熟客,就算爆发经济危机,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不过,在全球关系网中,间接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当其他国家货币贬值时,法郎也就变相升值。法郎的升值导致原本就缺乏竞争力的法国商品无法出口,这时的法国就不能幸免于难了。经济危机的魔掌紧紧攥住这个已经因战争而凋敝的国家。失业、贫穷、饥饿开始席卷全国。比起英、美等国,法国因为经济落后而对危机的响应慢了半拍。当其他国家渐渐走出萧条的泥潭时,法国还在其中痛苦挣扎。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社会党上台了。这也是社会党自1902年成立以来第一次登上执政地位,其领袖莱昂·勃鲁姆也在1936年成为法国首位社会党总理。
勃鲁姆上台后,积极推行保障工人福利的政策,设定年假、缩短工时等。有人将勃鲁姆的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相提并论,并把他的整改方案称为“勃鲁姆试验”。可惜,勃鲁姆没有罗斯福那么幸运,他的整改遇到了重重阻碍。那时,法国上下穷困,富商一心想着保住自己的财产——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者藏匿起来。由于资金调动不力,勃鲁姆的方案一再受挫,被迫在1937年2月暂停改革。法国还没来得及拯救这场经济危机,就迎来了一场更加残酷的灾难,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全球经济一片萧条之时,各国都在想方设法摆脱困扰。当美国在罗斯福的带领下逐渐显露新气象时,法国的邻居和宿敌——德国却变成了一个危险的国度。希特勒和纳粹党抓住了历史给予的绝佳机会,希特勒靠着出色的演讲能力,成功蛊惑了整个德国,成为国家元首。
起初,法国还能保持对德国的强硬态度。狡猾的希特勒在德国还没有真正恢复元气的时候,就以一副温顺模样博取他国的同情。但法国外交部长巴尔都一眼看穿希特勒的伪装,他在读希特勒口述自传《我的奋斗》时,就清楚这是个战争狂人。他发表演说、拉拢盟友,竭力主张法国应该建立自己强大的军队,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防备德国。不幸的是,这位具有杰出战略眼光的外交家在1934年遇害身亡。巴尔都死后,继任者赖格尔完全改变了巴尔都之前的做法,采取亲德政策。在法国的顺从与纵容下,德国越来越放肆,最后终于酿出希特勒进击莱茵区事件。
德国西部的莱茵区是德国进攻法国的出发基地。克雷孟梭在一战胜利后力争在这里规划了一个非军事区,令德军远离法国。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向莱茵区悍然进军。后来,希特勒回忆这次出兵,说那两天是自己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因为当时的德军远不是法军的对手,只要法军一拦截,德军只能灰溜溜地撤退,这样一来,希特勒恐怕也就直接下台了。令人惊讶的是,法国居然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正面抵抗,只是象征性地表示抗议,眼睁睁看着德军进入莱茵区,让自己暴露在枪口下,这大大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www.xing528.com)
此后,希特勒明白现在的法国政府软弱无能,他可以肆无忌惮地进攻了。8月,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则推行不干涉政策,实际上是纵容德意干涉者,结果,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德国借西班牙战场完成了军事实验。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同年10月,时任法国总理的达拉第与英国首相张伯伦一起出席慕尼黑会议,会上同意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是法国的盟友,也是在东边遏制德国的重要堡垒。法国不但没有对盟友出手相救,反而助纣为虐。
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最丑恶的表现。直到今天,达拉第和张伯伦还遭到后人的唾骂。可在当时,达拉第从慕尼黑回到巴黎后,居然受到千万民众的欢呼拥戴。法国人都认为达拉第为法国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时候,法国全民都表现得懦弱、苟安,失去理智。时隔半年,法国又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拱手交给得寸进尺的希特勒。法国在外交方面越来越愚蠢,很快就体验到养虎为患的痛楚。
【相关链接】
法国外交的堕落
1919年巴黎和会上,身为战胜国的法国对各方颐指气使,克雷孟梭一度声称要让德国人把最后一块马克都交出来。但自1925年以后,法国外交开始转入守势,逐渐落入下风。巴尔都出任外交部长时,曾提出《东方公约》的构想:把东欧和英法联合起来,组成同盟,从东、西两个方向钳制德国,使其不能轻举妄动。这一构想得到各国响应,但他本人被刺身亡,该构想的实现便不了了之。此后,法国外交不仅丧失了主动权,而且最终成了绥靖政策的同谋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