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帝国的根基原本就不牢固,何况王权又交给了一个软弱无能的继承者路易。他治国无才,却笃信基督,因此被称为“虔诚者路易”。查理曼也不是不希望把自己一手建立的业绩传给年轻有为的儿子,但其他儿子比他自己离世还早,到了查理曼分遗产时,虔诚者路易已经没有任何竞争对手了。
路易对上帝的膜拜已近乎迷信。有一天,路易经过的走廊突然发生坍塌,险些让他丧命。本来躲过一劫是幸事,可虔诚者路易偏偏认为这是上帝要召回他的信号,认为自己就要不久于人世了。他立刻着手遗产分配工作。817年,路易宣布长子洛泰尔分得意大利地区,次子丕平分得阿基坦地区,最小的儿子路德维希分得巴伐利亚以东的地区。为了避免兄弟相争的悲剧,虔诚者路易还破格立长子洛泰尔为王,让洛泰尔与自己同做皇帝。
路易自以为他的安排万无一失,可两个弟弟对称王的哥哥嫉妒不已,不久便联合反对两位国王。各路贵族也借机叛乱,王室相互残杀,内战不断。而上帝并未急着召回路易国王,饱受自己一手造成的20多年波折动乱的折磨后,这位懦弱的虔诚者于840年郁郁而终。
洛泰尔得以独揽大权,次子丕平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但路易的私生子“秃头”查理又开始不满。3年后,经过一番妥协,三方签订了《凡尔登条约》,重新分配国土。莱茵河以东为路德维希所有,称东法兰克王国;莱茵河以西为“秃头”查理所有,称西法兰克王国,这就是法兰西(法国)的开端;洛泰尔依然称帝,拥有从意大利到波罗的海,夹在东西法兰克之间的狭长地带,称中法兰克王国。从此,法兰克帝国再也没有统一起来,这3块封地后来分别发展成今天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
觊觎王权的统治者们不会为百姓考虑,所以《凡尔登条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划清政治边界,而百姓也不会关心自己被分到了谁的领地上。事实上,一个新的民族文化分界在不经意间出现了。“秃头”查理执政的西法兰克用的是“乡村罗马话”,也叫罗曼语,从拉丁语发展而来,后来成为法语的基础。路德维希所在的东法兰克则讲条顿语,也就是日耳曼语。两国如有交流还需要翻译来进行沟通,但东、西两国内部的居民则和谐统一。
至于中间地带,因为这里民族混杂,彼此没有什么共同点,洛泰尔去世后不久便被几个统治者分割而治,没有一个王朝能在这里长存。何况,它还一直是东、西两个王国争夺的对象。在9世纪末期,中部帝国被纳入西法兰克的版图;在下一个世纪又被拉进了东法兰克。这也许是1000年后洛林命运的预言,正像法国与德国一直在此争斗不休。
西法兰克虽然与东法兰克对峙,但国内状况并不乐观。“秃头”查理无力驾驭封建贵族,地方伯爵逐渐放任自恃,不再听从国王的任命。祸不单行,君权对内瘫痪的同时,法国又遭受了外来民族的侵略。3个来自欧洲偏远地区的民族向法国发动武装袭击。破坏力最大的是来自极北地区、既是水手也是海盗的维京人,其余两个民族分别是入侵法国南部的穆斯林撒拉逊人,以及靠近亚洲的弓箭骑兵匈牙利人。虽说在侵略者看来,这种抢劫只是买卖和生存的一种手段,但客观上的确对法国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www.xing528.com)
一个半世纪以来,这些劫掠者之所以能三番五次地得逞,是因为军事力量过于薄弱,法国国王无力保卫疆土。无论维京人、匈牙利人,还是撒拉逊人都不信仰基督教,他们毫无顾忌地毁坏法国的教堂与修道院,肆意杀害神父与修士、修女。
这是法国最后一次遭遇外族入侵,却给法国带来了空前的恐慌。很多大地主都自行修建起防御性城堡。这种城堡通常建在高地,围墙下挖有壕沟。国王其实并不允许地主们私自修建城堡,这被认为是对国王的违逆。不过,连家国都保护不了的国王是毫无权威可言的,各地涌现的城堡成了中世纪的一种象征——王权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割据。
【相关链接】
维京人
“维京”在北欧语言中的意思是“小海湾”,斯堪的纳维亚人用这个词来借指自己的“海上远征”。8世纪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口增多,资源分配不足,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外出谋生。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练就了坚毅勇猛的品质。维京人向欧洲其他地区进发,惊叹于所见到的财富,在欧洲展开了持久而野蛮的劫掠。在法国,当时软弱的国王将塞纳河附近的地域划分给丹麦维京首领统治,这一支维京人便在此地居住下来。他们皈依了基督教,开始讲法语,习惯了大部分法国的风俗。他们就这样把自己彻底改造成一个新的民族——诺曼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