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
固定资产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损耗,使其服务潜力逐渐减退,直至最终报废而退出生产经营过程。
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作用而引起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损失。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原因所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损失。
由于固定资产具有上述特点,固定资产的价值应当在其有效使用年限内,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摊,形成折旧费用,计入各期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亦即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大小的因素有:计提折旧的基数、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
1.计提折旧的基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为计提折旧的依据,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计提折旧的依据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企业在具体计算折旧时,一般以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或账面净值为依据。
2.折旧年限(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从而影响企业各期应提折旧的数额。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3.折旧方法。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额也有较大的差异。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折旧方法,以较合理地计提折旧,反映本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现状。
4.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在实务中,通常用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百分比来估算残值。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
1.下列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1)房屋和建筑物。(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工具器具。(3)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固定资产。(4)融资租入和经营性租出的固定资产。
2.下列固定资产不提折旧:(1)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2)以经营性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3)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4)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企业应按月计提折旧。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增减变化时,为了核算的方便,一般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常计提折旧,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若未提足折旧,不再补提折旧。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四)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1.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等额的。年限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计算,一般每月应提折旧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来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计算,一般每月应提折旧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乘以月折旧率来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折旧率可分为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个别或单项折旧率,是指按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时,需先将固定资产按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为一类,再按类计算折旧率,然后用该类折旧率计算该类固定资产折旧额。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个别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其准确性高。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与个别折旧率和分类折旧率相比,采用综合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较差。在实务中,未使用电算化处理账务的企业多采用分类折旧率,采用电算化处理的企业,更多是选择个别折旧率。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所提供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前期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所以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较多;而在其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因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减少。年限平均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显然是不合理的。
第二,固定资产在不同的使用年限所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将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大,而年限平均法也忽略了这一因素。当固定资产在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才显得合理。如果固定资产在各期的负荷程度不同,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所提取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不一致,则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年限平均法只注重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不考虑其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如下:(www.xing528.com)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总工作量
工作量法的优点是,它能够使每期提取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在当期实际的使用程度相一致,因此,这种方法较适用于磨损程度与完成工作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固定资产,或在使用期限内不能均衡使用的固定资产。
3.加速折旧法。又称为快速折旧法,是指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折旧费用逐年递减的一种折旧方法。其目的是相对加快折旧速度,从而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尽快得到补偿。加速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假定预计净残值为零时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的折旧率是固定不变的,而计提折旧的基数为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因此,计提的折旧额逐年递减。
采用这种力法计算折旧时应注意:
第一,企业是按月计提折旧的,因此,上述公式中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是指各月月初的账面净值。第二,由于采用该方法时残值不能从固定资产价值中抵减,因此,在计算时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为此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如果发现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采用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时,就可以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为了操作方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称为合计年限法、使用年数积数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该分数的分子为固定资产的尚可使用年数,分母为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年数总和法折旧率是逐年降低的,而计提折旧的基数为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计提折旧也是逐年递减的。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折旧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各月计算提取折旧时,可以在上月计提折旧的基础上,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后计算当月应计提的折旧额。通常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本月应计提折旧额=上月计提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
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支出”“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在会计实务中,各月计提折旧的计算通常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来完成的。
固定资产折旧率可分为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个别或单项折旧率,是指按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分类折旧率,是指固定资产分类折旧额与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时,需先将固定资产按性质结构和使用年限接近的固定资产归为一类,再按类计算折旧率,然后用该类折旧率计算该类固定资产折旧额。综合折旧率,是指某一期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全部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个别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其准确性高。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与个别折旧率和分类折旧率相比,采用综合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较差。在实务中,未使用电算化处理账务的企业多采用分类折旧率,采用电算化处理的企业,更多是选择个别折旧率。
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所提供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前期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所以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较多;而在其使用后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因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逐渐减少。年限平均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显然是不合理的。
第二,固定资产在不同的使用年限所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将随着其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大,而年限平均法也忽略了这一因素。当固定资产在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才显得合理。如果固定资产在各期的负荷程度不同,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折旧,所提取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不一致,则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根据固定资产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年限平均法只注重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不考虑其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总工作量
工作量法的优点是,它能够使每期提取的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在当期实际的使用程度相一致,因此,这种方法较适用于磨损程度与完成工作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固定资产,或在使用期限内不能均衡使用的固定资产。
3.加速折旧法。又称为快速折旧法,是指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折旧费用逐年递减的一种折旧方法。其目的是相对加快折旧速度,从而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内尽快得到补偿。加速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假定预计净残值为零时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的折旧率是固定不变的,而计提折旧的基数为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的净值,因此,计提的折旧额逐年递减。
采用这种力法计算折旧时应注意:
第一,企业是按月计提折旧的,因此,上述公式中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是指各月月初的账面净值。第二,由于采用该方法时残值不能从固定资产价值中抵减,因此,在计算时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为此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后期,如果发现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小于采用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额时,就可以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为了操作方便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称为合计年限法、使用年数积数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该分数的分子为固定资产的尚可使用年数,分母为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年数总和法折旧率是逐年降低的,而计提折旧的基数为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计提折旧也是逐年递减的。
(五)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折旧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各月计算提取折旧时,可以在上月计提折旧的基础上,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调整后计算当月应计提的折旧额。通常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本月应计提折旧额=上月计提折旧额+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额
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支出”“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在会计实务中,各月计提折旧的计算通常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来完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