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壮族勤劳生活歌谣:劳动与生活的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勤劳生活歌谣:劳动与生活的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壮族群众春耕时一边在田里耕作,一边歌唱此歌,意在提醒人们莫违农时,加紧耕作。张映成唱述,郎敬德、赵正云、黄忠堂采录翻译。歌谣反映了种棉的劳动生产场景。壮族是一个以歌传授劳动生产技术的民族。歌谣反映了古代壮族先民迁徙定居的历史,再现了壮族先民生产、生活的生动场景。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怀孕篇”是壮族对女人怀孕这一生理现象所作的解说。(王明富)育女歌壮族生活歌。

壮族勤劳生活歌谣:劳动与生活的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

呼吼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这是一首壮族先民远古狩猎时期所唱的狩猎歌。歌谣再现了远古时期,壮族先民狩猎生活的动人场景。歌中唱道:“下边悬崖路,崖上长茅草;大家齐呼吼,唷哦……唷哦……草坡有狮子,豹子里边跑;围拢齐呼吼,唷哦……唷哦……绕山齐放火,烧着狮虎豹,大家齐呼吼,唷哦……唷哦……”陆开府、王友奇唱述,王明富翻译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1页,12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王明富)

“李贵杨”与报春歌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壮族聚居区。壮族群众春耕时一边在田里耕作,一边歌唱此歌,意在提醒人们莫违农时,加紧耕作。歌谣中唱述了壮乡物候鸟“李贵杨”年复一年为人们催春播种的功劳,表达了人们对“李贵杨”鸟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歌中唱道:“催人勤快努力,催人快栽快种,催人快播快耕,催人莫误时节。李贵杨呀,你为人们报春早!”张映成唱述,郎敬德、赵正云、黄忠堂采录翻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1页,6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王明富)

种棉歌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种棉的劳动生产场景。歌中唱道:“正月放火烧山,二月放火烧草,抬弯钩锄挖地,拿大刀劈土,挖地撒棉种,棉种在‘内堵’,顺手抓来撒。”梁正华、沈龙坤唱述,王明富、陆廷山录音翻译整理。32开,2页,22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织布歌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壮族棉布纺织的生产劳动场景。歌中唱道:“七月棉结果,八月棉花开;巧手摘下花,按类分成堆。……买来轧花轴,换来弹花弓;弹成一堆堆,樟木树做板;高粱秆做芯,滚成一条条;放在纺车上,越纺越有趣。”张映成唱述,郎敬德采录翻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2页,6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王明富)

荞麦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壮族是一个以歌传授劳动生产技术的民族。这是一首专门向人们传授如何栽种荞麦的歌谣。歌中唱道:“麦子两头尖,打雷才发芽……栽荞不兴薅,颗粒结不到梢。”李文惠唱述,王昌发翻译,马永祥、陆仕华等整理。收入《文山壮族(布傣)史诗集》,16开,1页,16行,文山县民委、文化馆1982年编印。(王明富)

春耕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壮乡春耕农忙时的劳动生产场景。歌中唱道:“听见雀鸟叫,爹扛锄下田;妈吃过早餐,上山摘绿叶,背绿叶压田……”王家品唱述,王昌发翻译,马永祥、陆仕华等整理。收入《文山壮族(布傣)史诗集》,16开,2页,48行,文山县民委、文化馆1982年编印。(王明富)

当忍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壮族聚居区。壮语“当忍”意为“建房”。壮族是一个以歌传授劳动生产技术的民族。这是一首专门向人们传授建房所需木料及制作尺寸,以及建房的整个工艺流程的五言体歌谣。歌中唱道:“师傅手艺高,嘴里在喝茶,眼睛看木料,长的做中柱,直的做方梁。十六棵柱子,十六个帽子,八块燕尾方,四个像鼻子,四十二根梁……”黄廷秀唱述,王明富、龙伟录音翻译,陆廷山整理。16开,15页,400字,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盖房歌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壮族是一个以歌传授劳动生产技术的民族。这是一首专门向人们传授建房技术,以及建房的整个工艺流程的五言体歌谣。歌中唱道:“四十二根梁,二十根插梁,承重十二根,七门开四窗,门板一丈五,神壁七尺宽。”通过对歌互考,歌手都记得一字不漏。高凤英、田凤仙唱述,田兴开翻译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西畴县民间情歌集成》,16开,7页,280行,西畴县民委、文化馆1988年编印。(王明富)

烟的来源 壮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种植烟叶的劳动过程。歌中唱道:“初一人不空,初二人不闲,初一挖烟地,初二找烟种,烟种在广南,广南有好烟。若要有烟吃,脚勤手不闲。烟籽种下地,三天冒新芽,五天长烟叶。”胡林、何秀珍唱述,田兰芬、陶永华采录,胡林翻译,梁宇明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4页,26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2年编印。(王明富)

米酒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家过春节时,户户都酿制米酒。歌谣反映了壮族米酒的酿制过程。歌中唱道:“妈拿糯米泡,泡透滤去蒸,烧几块松柴,酒饭就上烟,妈拿水去洒,烟子老是大……”田水英唱述,王昌发翻译,马永祥、陆仕华等整理。收入《文山壮族(布傣)史诗集》,16开,1页,28行,文山县民委、文化馆1982年编印。(王明富)

百刂肖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师宗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古代壮族先民迁徙定居的历史,再现了壮族先民生产、生活的生动场景。歌中唱道:“黄黄的谷丛有三脚(注:支锅的铁脚架)粗,蔬菜长得筛子大,虽然炎热好冲凉。那地方哟实在好,棉花像树高如竹,雪白花团大如伞,一把能抓一碗花,伸手就摘几挑棉。”赵文先唱述,赵正飞、黄忠堂采录翻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1页,3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王明富)

怀孕篇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怀孕篇”是壮族对女人怀孕这一生理现象所作的解说。歌中唱道:“婚配第一个月,受孕像一粒黍,第二个月像鸭掌草秆、像马蜂,第三个月像青蛙骨……第五个月想吃金竹笋,六月想吃酸味果,八月想吃蒸鱼,第九个月时值产期。”王安元、陆远培唱述,王明富翻译整理。16开,2页,12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育女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父母养育儿女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表达了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歌中唱道:“老人多劳累,父母常奔波,劳累三春秋,奔波到月落。养儿到三岁,满口话糯糯,一张伶俐嘴,赛过巧八哥。笑时娘高兴,哭时扯心窝。爬坡娘担心,下坡娘牵着。幼女这样长,幼女这样活。”王国信唱述,刘世坤翻译,丛林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西畴县民间歌谣集成》,16开,4页,148行,西畴县民委、文化馆1988年编印。(王明富)

四季饮食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壮族人家一年四季的饮食生活。歌中唱道:“一年十二月,正月吃饵块粑,二月吃小米粑,三月吃‘典处’,四月吃午餐在田头,五月吃青荞,六月吃花糯米饭,七月吃青玉米,八月吃祭月亮粑,九月吃扁米,十月吃新米,十一、十二月过年有丰盛的食品。”梁正华,沈龙坤唱述,王明富、陆廷山录音翻译整理。32开,2页,26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煮饭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歌谣详细描述了儿童劈柴、舀米下锅、蒸米饭、找野菜、洗菜、煮菜、摆好饭桌等生活细节和场景。歌词风趣生动,描述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歌中唱道:“甑子蒸好饭,家里无菜棵,油菜栽坝头,青菜栽井脚。弟妹忙起身,弟妹背背箩,往前摘一把,回头背一箩。背到家里来,赶忙添把火,弟妹又出门,找水洗菜棵。”佚名唱述,刘世坤采记翻译,丛林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西畴县民间情歌集成》,16开,5页,180行,西畴县民委、文化局1988年编印。(王明富)

贵客何处来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聚居区。如有远客临门,壮家人常以歌代言,互相问候。歌中唱道:“亲家亲家,客从何处来?亲家公亲家母,你们从何处来?是否从天上走下来?客从仙境来,从神仙身边走到家里来!”吴汝贤唱述,吴赞春翻译,杨和荣、陈方国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2页,16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哥弟多好干活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聚居区。壮族民间,凡有客人进家,客方以歌代言,先赞颂主人勤劳、富裕,建筑家具精美,菜肴丰盛,至今已成为一种礼俗。歌中唱道:“你家哥弟多,整整一大桌,弟兄很能干,出工上山坡,手都不空着,下山东西多。门前多松树,砍来做凳桌,四角雕成鱼,四面刻有鹤。待客多体面,有物不在多。”陆国美唱述,陆永芬、王正德翻译,梁宇明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4页,28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卖药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壮族传统医药有其特效,文山县有众多的壮族妇女掌握了祖传秘方,身背草药,长期外出行医。“卖药歌”反映了壮族妇女采药、卖药的劳动和生活。歌中唱道:“采草药,背竹箩,到‘城汉’,走‘城趾’,处处遇‘毕侬’,穿着不一样,话语听得懂。秘方可治病,走遍南北西东,处处有家又无家。”陆娅侬唱述,王明富录音翻译整理。32开,3页,42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金嘎腻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年逢农历三月间,壮族青年男女,成千上万人汇集在一起赶“花街”,壮语称“喝旦滇”或“金嘎腻”。歌谣生动再现了壮族“花街”节的热闹场景,描述了壮族青年男女喜悦的心情。歌中唱道:“姑娘伙子着新装,会亲访友多热闹。对歌选侣情难别,桃花野卉把春报。”张美英唱述,王明富、陆维会录音翻译整理。32开,2页,24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www.xing528.com)

赶街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壮族聚居区早期的乡村集市贸易的生活场景。歌中唱道:“西洒卖好瓦,董油卖笋叶帽,江那卖陶碗,岩脚卖糯米,八布卖黄豆……”李昌兰唱述,王明富翻译整理。16开,2页,88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喝水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家十分重视饮水卫生,为寻找洁净的水源,常常左右筛选,反复比较,直至找到洁净卫生的水源。歌谣反映了壮家人寻找水源的过程。歌中唱道:找到第一井,鸭毛浮其中,不用;找到第二泉,阳雀来洗脚,不用;……找到第十二井,才清洁可饮用。陆武香唱述,刘世坤翻译记录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4页,28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八宝村寨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八宝地区。八宝地区有40个村寨,在清朝末年,地方民间艺人将每个村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编成歌进行唱述。如坡现村,歌中唱道:“建立大厦靠大坡,老少勤俭富户多。白日夜晚叮当响,男打银饰女抛梭。”再如召南村,歌中唱道:“建宅靠山向池塘,老少耕读风俗良。男睡烟铺谈今古,女卖柴薪守空房。”黄昌礼搜集整理。收入《八宝风情与传说》,32开,8页,20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王明富)

仲家歌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妹邀唱歌就唱歌,叫你编箩就编箩,这个大箩装白米,这个小箩装山歌!”罗秀英唱述,梁宇明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2页,18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分东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富宁县壮族聚居区。壮语“分”指“歌唱”,“东”指“同辈或同年生人”。歌谣反映了壮族民间以同辈、同年生者互认“东”,作亲族交往的生活习俗。歌中唱道:“同年生人山歌多,齐声合唱震山河,歌声震到观音坡,观音以为高山垮,吓得落魂又失魄!”黄秀文、黄秀英唱述,汤绍良、农廷相翻译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6页,36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串寨调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时逢农闲、节庆,壮族青年男女都要互相串寨对歌,寻找意中人。该歌谣为串寨时所唱的歌。歌谣反映了壮族青年男女串寨对歌的生活场景。歌中唱道:“我们走到姑娘寨,风吹树叶沙沙响,姑娘丢下工具来对歌,合意进村寨,合心领进屋。”佚名唱述,刘世坤翻译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4页,20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仑地洛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聚居区。在壮族地区,青年男女路过他乡,碰到异性都会拦路对歌。壮语“仑地洛”即属歌手在村头、街头对行人拦路时所唱的歌。歌中唱道:“朋友啊情人,我们来插花,咱们齐对歌,对歌才准过,插花许你走,准你过田坝,让你游寨子。”权金美唱述翻译,刘世坤、汤绍良、梁宇明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2页,12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卡固麻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砚山县壮族聚居区。壮语“卡固麻”意为传统的“进村调”。时逢农闲、节庆,壮族青年男女都要互相串寨对歌,寻找意中人。该歌谣为串寨时所唱的歌。歌中唱道:“是否水倒流?是否路走错?小路十二条,哥从哪条来?垭口十二道,哥从哪道来?姐妹守四方,姐妹把村口,哥从哪路来?”代翠珍唱述,王家顺翻译,梁宇明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3页,22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赞哈唔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马关县壮族聚居区。中国的马关县与越南老街接壤。此歌谣反映了跨境而居的壮族人民,尽管国度不同,但是习俗相通,壮家人经常跨境对歌这一社会生活场景。歌中唱道:“咱们邀约来对歌,折断树枝隔两排,你我对站齐对歌,你问我答诚心又诚意,久久恋唱时时盼回音。”陆世华唱述,田兰芬翻译,梁宇明、陶家华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3页,18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正月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正月初一至十五,壮族春节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歌中唱道:“正月起初一,初一大家歇。初二手不停,做吃又杀鸡。正月初三日,邀约喝米酒,晌午把伴请,一碗胜一碗。……正月里初五,小妹扛卷槽,小弟把水引,田坝布满人,办吃又挑粪。……初八牛动工,人人进田地。年年这样兴,岁岁这么行。”陆福美唱述,王明富翻译整理。16开,1页,40行,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王明富)

迎春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歌谣描述了壮乡和谐的自然场景、乡风民俗。歌中唱道:“正月风光好,鸡鸭相对笑;二月暖风急,东瓜林起舞,雀儿赛歌谣;三月盼甘露,百鸟抖春雨,莹珠挂树梢;四月戏秧棵,不让鸭下田,踩坏秧棵稀,稻田变荒草。”李廷兰唱述,刘世坤采录,王明富翻译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西畴县民间歌谣集成》,16开,2页,44行,西畴县民委、文化馆1988年编印。(王明富)

四季花开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壮乡一年四季,每个月份盛开的鲜花。歌中唱道:“正月梅花,二月石榴花,三月桃花,四月折耳根花,五月浮萍、菜花,六月兰花,七月黄瓜花,八月斑茅花,九月芦苇花……美丽富饶的壮乡,十二个月鲜花不凋谢。”李荣生、农绍芬唱述,王自凯、胡林翻译,田兰芬、梁宇明记录。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2页,20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讥讽调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壮族歌手即使说人的不好也很含蓄、幽默,常常唱“讥讽调”。歌中唱道:“六月桃子半边红,不学正经大不同,走路好比风摆柳,眼睛好像萤火虫。你莫瞄来你莫瞧,你家只有半碗荞,你爹拿起空磨推,你妈拿来空筛摇。”王正仙唱述并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故事传说集·壮族卷》,16开,1页,12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学会、民委古籍办2004年编印。(王明富)

觉醒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丘北县壮族聚居区。此歌谣反映了旧社会,在土匪恶霸的压迫下,壮族人民悲惨的生活。歌中唱道:“冷冲是土匪的窝,坝朗是土匪的家,六贵红夷是一霸,领着整个兰马槽把人民残杀。整个蚌勒槽也憨透顶,图发财去当帮凶,害了别人害了自家,遭人们千古唾骂。”佚名唱述,张荣功搜集,张如民整理。收入《云南省民间文学集成·丘北县民间歌谣集》,16开,1页,32行,丘北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1990年编印。(王明富)

老老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壮族“劳动终生能增寿”的生活哲理。歌中唱道:“人说老年乐,还想往下过……山上树发棵,老树发棵根更多,老树根多能添龄,人劳动终生也增寿。”王美琼唱述,田有清、王美琼翻译,梁宇明记录整理。收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音乐集》,32开,4页,12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联1987年编印。(王明富)

年岁歌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歌谣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述了人生的各个生活片段,感叹人生苦短,劝诫人们珍视光阴,珍爱生命。歌中唱道:“为人到了一十三,好比太阳冒山冈。人人劝我读书好,读书容易背书难。为人到了二十三,他人劝我摆花摊。大家都说花摊好,栽花不易绣花难……为人活到六十三,花甲年岁两鬓斑。今晚脱的鞋和袜,不知明早穿不穿?”佚名唱述,曾昭富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2页,4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海涛

拷洛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壮语“拷洛”意为“育儿歌”。歌谣反映了父母养育儿女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表达了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歌中唱道:“爹栽树结果,妈养儿接后,这是老辈兴。养儿子做根,养姑娘诉苦,儿小像棕根,一天包三回,儿小像柳兜,一天抱一回……”田水英唱述,王昌发翻译,马永祥、陆仕华等整理。收入《文山壮族(布傣)史诗集》,16开,2页,42行,文山县民委、文化馆1982年编印。(王明富)

鹦哥行孝记 壮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壮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只鹦哥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只身冒险飞进荔枝林,想为病重的老母摘取一颗荔枝,结果被打鸟人捕获,无论它怎么向人求情,人们都不放它,反而因为它是一只会说人话的鹦哥而被人几经贩卖,最后被人献给了君王。君王感念鹦哥的一片孝心,就把鹦哥放了。当鹦哥历尽千辛万苦,飞回鸟巢时,只见鹦哥的老母因念儿心切,为寻鹦哥已经摔死在山岩脚下。鹦哥痛不欲生,也气死在山岩前。歌中唱道:“活着要为娘奔走,死时要为娘卖命。为人要学鹦哥样,生生死死为母亲。鸟儿都能孝母亲,莫说人类懂人情。为人父母面前无孝心,不如鸟儿与飞禽。”歌中通过鹦哥的故事,劝人向善,孝敬父母。佚名唱述,周正财搜集,周智霆文字校正。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4页,21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海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