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史诗歌谣:冶铜、铜鼓和稻作歌

云南史诗歌谣:冶铜、铜鼓和稻作歌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歌中唱述了壮族先民发现铜矿、冶炼铜矿、铸造铜器的劳动和生产过程。(王明富)祭铜鼓壮族铜鼓歌。壮族民间仍保留有祭祀铜鼓的风俗。祭祀歌唱述了壮族早期母系氏族社会的女首领乜弘带领氏族成员采铜矿、炼铜、铸铜鼓,祈求铜鼓庇护后人风调雨顺、人丁兴旺、驱邪除妖的过程。壮语“故宁”意为“铜鼓歌”。歌中叙述了远古时期,氏族女首领乜弘带领氏族成员发现铜矿、冶炼铜、铸造铜铃和铜鼓的劳动生产过程。

云南史诗歌谣:冶铜、铜鼓和稻作歌

铜歌 壮族冶铜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远古时期,壮族先民乜弘发现铜矿,带领众人去采铜冶炼、铸造铜器的过程。歌中唱道:“铜源出哪里?铜从哪里出?雨下它会露,土垮它会落,落这又落那,牙弘身边多,母弘不知道……铜石里边放,木炭旁边着,风箱会吹火,推去又拉来,铜水已闪烁。”田兴山唱述,王明富翻译整理。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1页,5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王明富)

光铜 壮族冶铜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壮语“光铜”意为“铜的起源”。歌中唱述了壮族先民发现铜,采铜冶炼,铸造铜器的劳动和生产过程。歌中唱道:“那位稳重拉风箱,那位强壮来吹火;风箱拉去又推来,化铜会流淌;铸成花纹满口的铜铃,就成花纹满口的铜铃;要铸坛子口形的铜杯,也成坛子口形的铜杯;要铸薄口菜刀,也成薄口菜刀;要铸尖口斧,也成尖口斧;要铸白脸小伙子,也成白脸小伙子;想铸脸如桃花的小姑娘,也成脸如桃花的小姑娘。”柏开福唱述,王明富记录翻译整理。16开,5页,24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哥铜 壮族冶铜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壮语“哥铜”意为“铜的起源”。歌中唱述了壮族先民发现铜矿、冶炼铜矿、铸造铜器的劳动和生产过程。歌中唱道:“风箱推去又拉来,铜水飞溅会闪烁,化铜沸腾会发光。铸成盛酒的铜杯,就成装酒的铜杯;铸成请祖的铜铃,就成请祖的铜铃。”王安元唱述,王明富翻译整理。16开,9页,54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故果东 壮族冶铜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壮语“果东”意为“铜的起源”。歌中唱述壮族先民发现铜矿,砍柳树抠制风箱,取灰土制炉,冶铜、铸造铜器的劳动生产过程。歌中唱道:“在山梁间挖成洞,在半坡上做成炉。三人抬三把大斧,五人拿五把大锛,砍木断成筒,凿筒制风箱,破筒又重合,凿两嘴两鼻孔,鼻孔让它吸气,两嘴让它吹风;制成吹风母柱,就成吹风母柱,制成炼铜风箱,就成炼铜风箱。”王友奇唱述,王明富翻译、整理。16开,13页,68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铜鼓 壮族铜鼓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壮族民间仍保留有祭祀铜鼓的风俗。祭祀歌唱述了壮族早期母系氏族社会的女首领乜弘带领氏族成员采铜矿、炼铜、铸铜鼓,祈求铜鼓庇护后人风调雨顺、人丁兴旺、驱邪除妖的过程。歌中唱道:“铜从哪里来?铜源哪里出?土垮它会落,下雨它会露。不落这落那,坠落在乜弘院井,母皇不认识,母王不识铜,不会铸铜器,取来砌鸭圈,抬来拦鸡群……担在肩膀扛回来,驮在脊背运回来,运来放沙滩,拉来堆院井。拿土舂成灶,才有炼铜灶,抬土制成炉,才有炼铜炉。柳树抠风箱,鸡毛扎扇火,铜石里边放,木炭旁边着……”梁正功唱述,王明富根据录音翻译整理。32开,6页,90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故宁 壮族铜鼓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壮语“故宁”意为“铜鼓歌”。歌中叙述了远古时期,氏族女首领乜弘带领氏族成员发现铜矿、冶炼铜、铸造铜铃和铜鼓的劳动生产过程。歌中唱道:“采黄泥制炉,取本土做灶,选斗板制模。泥糊流出口,风箱嘴涂盐泥。”田兴山唱述,王明富记录翻译整理。16开,10页,46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铁源歌 壮族冶铁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壮族先民曾经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此歌唱述了怎样冶炼铁、制铁器。歌中唱道:“铁源在山坡,夹在石缝中,土山上挖炉灶,抠柳树做风箱,凿鼻又凿嘴,嘴用来吸风,鼻孔用来鼓风,公鸡毛扎风箱,推去又拉来,风吹木炭着……左手拿铁夹,右手举锤打,打成斧就成斧,打成刀便成刀。”罗宝芬唱述,王明富录音翻译整理。32开,2页,26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狗带稻种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了稻种的起源。歌中唱道:“没种你莫气,现在狗带来;狗来一发抖,抖出七颗籽;拿去撒田里,出来就是秧。”反映了壮族先民从搜集、狩猎的生活向种植稻谷的原始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李文惠唱述,王昌发翻译,马永祥、陆仕华等整理。收入《文山壮族(布傣)史诗集》,16开,1页,40行,文山县民委、文化馆1982年编印。(王明富)

稻种歌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了稻种的起源。歌中唱道:“稻种在山野,前人和‘乜皇’发现,引来种稻田,稻种有几多,洪水冲走稻谷种,冲去谷船九艘。找来黑毛狗,叫来大尾的狗,狗毛裹来九样籽,狗又带来稻谷种。”反映了壮族先民从搜集、狩猎的生活向种植稻谷的原始农耕生产过渡的历史。罗宝芬唱述,王明富录音翻译整理。32开,2页,26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谷歌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西畴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稻种的起源,以及壮族进行水稻农业生产的劳动过程。歌中唱道:“稻根哪里长,谷种在哪出?追根再溯源,水稻有起祖。稻谷出南令,谷生在南绕,狗头客带来,得来三下六,品种九个样,取样做籽种……二月注田水,三月耕又耙,四月晒谷种,选种先催芽,浸泡三五日。……五月薅秧苗,六月把草除,七月稻扬花,八月穗成熟。谷黄先选种,收种装竹箩,箩箩太阳晒,年年春早播。古今这样讲,种稻不忘祖。”陆兰仙、王志清唱述,王明富采录翻译。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下卷),16开,1页,4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王明富)(www.xing528.com)

耕牛的来历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了壮族先民学会使用耕牛进行稻作农业生产的劳动过程。歌中唱道:“远古人用木钩做锄,用石片当犁,人力气小,去拉牛来犁。牛马从哪里来?马在‘波三守’,牛在‘波沟恩’,野牛拉不动,用绳穿牛鼻拉才走。拉牛犁田坝,力大胜过人。”罗宝芬唱述,王明富录音翻译整理。32开,3页,40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春耕歌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春耕时节农忙的生产景象。歌中唱道:“春天风吹急,二月风吹冷。风吹冬瓜叶,风吹瓜叶落。三月香花鲜,香椿发嫩尖。蝙蝠团团飞,雀落菜豆园。”田永祥唱述,罗洪庆整理。收入《云南民间文学集成·河口县卷》,32开,2页,45行,河口瑶族自治县文化局1992年编印。(王明富)

选稻种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精选谷种的稻作农业生产。歌中唱道:“妈拿簸箕簸,母取筛子筛,筛上是谷种,筛下是稗子……”王兴兰唱述,王治能翻译整理。收入《文山壮族(布傣)史诗集》,16开,1页,22行,文山县民委、文化馆1982年编印。(王明富)

泡稻种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了壮族先民如何浸泡稻谷种的劳动生产过程。歌中唱道:“泡种三五天,捞出铺竹晒台,晒给谷粒热,拿蒿枝垫谷箩,折绿叶捂谷种。捂种三五天,谷壳开裂口,冒芽撒在秧田。”罗宝芬唱述,王明富录音翻译整理。32开,3页,28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撒种歌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在稻作农业中,撒种技术对秧苗的成长十分重要,壮族先民将撒秧的农业生产技术编成“撒种歌”,用于传承和传播。歌中唱道:“早晚风最小,撒种不随风飘;提箩站田埂,各在一边抛;面对交叉撒,你一把来我一把。”罗宝芬唱述,王明富录音翻译整理。32开,2页,22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秧歌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插秧需要掌握的劳动技巧及插秧的劳动生产过程。歌中唱道:“犁耙搅浑水,浑水插秧棵,根粗秧易活;左手拿秧棵,右手分秧苗,拔秧朝前走,插秧往后缩。”罗宝芬唱述,王明富录音翻译整理。32开,6页,26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薅秧歌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广南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了薅秧的劳动生产过程。歌中唱道:“五月薅头道,六月薅二道,得栽需除草,抬斧削田埂,拿刀割杂草,七月稻扬花,八月不除草。”罗宝芬唱述,王明富录音翻译整理。32开,6页,26行,稿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王明富)

薅秧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薅秧的技巧和要领。歌中唱道:“薅秧往后退,越薅越长草,薅秧越往前,踩死那杂草。”李文惠唱述,王昌发翻译,马永祥、陆仕华等整理。收入《文山壮族(布傣)史诗集》,16开,1页,12行,文山县民委、文化馆1982年编印。(王明富)

收稻谷 壮族稻作歌。流传于云南省文山县壮族聚居区。歌中唱述稻谷成熟时节,人们收割稻谷的农业生产场景。歌中唱道:“六月秧出穗,七月穗出齐,八月谷穗黄,谷黄杨梅色,请姊妹十八九,天亮去割谷……”王兴兰唱述,王治能翻译整理。收入《文山壮族(布傣)史诗集》,16开,2页,24行,文山县民委、文化馆1982年编印。(王明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