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述祖宗流传的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部分哈尼族聚居区。歌中告诫年轻人要尊敬老人,孝顺老人。歌词大意是:老人曾经说,刺耳伤人的话不能讲。一辈父母三代榜样,慈爱父母十牛难换;父母贤能家庭就幸福,贤能父母就像看家的锁保平安。伤人刺耳的话不能对着老人讲,假若对着父母说些伤人刺耳的话,生命的水源将会枯干;如果无礼将脚跨过老人头顶上,将会财源枯竭、家破人亡。李腊博唱述,吴志明搜集,李元庆、白学光、吴志明记录整理。收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民歌》,16开,3页,15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白学光)
孝顺老人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敬老是哈尼族社会的传统风尚。每逢重大场合,尤其是葬礼上,摩匹或老人都要吟唱此歌,教育后生晚辈尊重和孝敬老人。歌谣唱述的是:远古的时候,年轻的后人不会说一句孝敬老人的话,不会做一件孝敬老人的事,大神烟沙看了,十分心痛,就对他们说:“哈尼的青年,你们的心花有七朵,难道一朵也不剩了吗?你们的肠子有七节,难道七节都是岔肠吗?”接着,大神从母亲十月怀胎、痛苦分娩开始,一一讲述了父母为了儿女的成长日夜操劳的艰辛一生。到头来,人也老了,背也像寨头的老树弯下来了,子女怎么可以不孝顺父母长辈呢?哈尼青年听了大神烟沙的话,心也愧了,肝也羞了,从此哈尼族就有了孝顺老人的良好风尚。杨批斗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21页,420行。(史军超)
教子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这是一首教育少年儿童的歌谣。歌中唱道:“阿利阿利,我的好儿子,阿妈今天得闲,要教你做人的道理。阿利阿利听妈讲,做人要善良,坏事不能做哟,坏话不要讲。尊敬老年人,爱护小阿尼(小弟弟),尊老爱幼记心里,做个好阿利。阿利有双手,阿利有双脚,有手要学做农活,有脚要学走正路。拿得动钐刀的时候,要学习钐地;抬得动犁架的时候,要学习驾牛使犁。下种的节令要记在心里,薅草的时间不能忘记;旱谷黄了要及时收割,割倒的谷子不能淋雨。”“见大人破篾要学习破篾,见大人盖房要学习盖房。要养猪先学会盖猪圈,要骑马先学会养马,犁田要学会驯牛,要成家先学会管家。”佚名唱述,阿海、杨柳搜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3页,60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黄荣生)
尊敬父母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依舍呃”调子吟唱。歌中唱述人世间的儿女要把父母的恩德、情意牢记心里,对自己的父母要用一生的尊敬来报答。反映了哈尼族传统的敬老风尚。王义唱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10页,210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唱给阿曼的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歌中反映兄妹之间深厚的骨肉亲情。歌词大意是:我可亲可爱的阿曼,想当年,我和你们一道上山砍柴,我与你们一齐下河捞鱼虾,一齐劳动一齐割猪草。这几年我出嫁到他乡,可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你们。然明和阿曼是亲骨肉,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把阿曼忘记,不论我活到多少岁,然明和阿曼都是一家人。然明的幸福和欢乐,要阿曼分享;然明的忧愁和灾难,要阿曼分担。佚名唱述,门图、高和搜集翻译整理。收入《僾尼风俗歌》,36开,4页,47行,香港创意出版公司1992年版。(朱继英)
家庭和睦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歌谣反映了哈尼族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歌词大意是:很久以前,放牛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农玛阿美。祖先带来三样宝物:砧子、谷种与和睦。砧子不能丢,没有砧子就没有工匠,没有工匠百业不兴。谷种要放好,没有谷种就没有活命的粮食。和睦最重要,这是哈尼处世的祖训,不论走到天边地角,代代相传不能忘。家人和睦了,家业就兴旺了;家人不和睦,田地变荒芜。一个家庭中,阿公阿祖为最大,哪怕你当土皇帝,也没有阿公阿祖大。全家人一桌吃饭,先给老人添好饭。鸡肝要给老人吃,脊肉要给娃娃吃。弟兄要像棕树,说话做事一条心。婆媳的心要像秋绳直噜噜,心要往一处想,莫学梁上的燕子,唧唧喳喳乱叫嚷。人人都照祖先说的做,家家都能和睦来相处。李世忠唱述,马理文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84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阿罗)
赶集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玛尼人聚居区。用“呃——呸”调子吟唱。歌中唱述集市贸易的由来、谁是最先赶集的人、如何选择集市地点、形成集市的过程以及集市贸易的交易物品种类等。杨倮嘎、杨松云唱述,李克忠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元阳县政协杨倮嘎保存,16开,5页,86行。(李克忠)
万物皆老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拉八”调子吟唱。歌中以各种动植物衰老为例,告诉人们,人同万物一样,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反映了哈尼族朴素的唯物观。人老从脚杆起,而后是膝、身子、嘴角、牙齿、舌头、眼睛、头发、关节等,直至全身衰老。白简朴、白晓二唱述,白碧波、李克忠、白祖额、阿黑译注。收入《哈尼族礼仪习俗歌》,32开,7页,20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李克忠)
万物皆悲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拉八”调子吟唱。歌词大意是:当哈尼族村寨里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老人将要去世时,连山野草丛、河流潭水中的各种动物都会发出啼鸣吼叫,居住在村里寨外、岩石山箐、沟潭河谷等地的野鬼孤魂也会清醒活跃起来,这是老人将要去世的信号。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祖先明烟兴下的规矩。歌谣反映了哈尼族朴素的唯物观。白简朴、白晓二唱述,白碧波、李克忠、白祖额、阿黑译注。收入《哈尼族礼仪习俗歌》,32开,5页,140余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李克忠)
老来的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部分哈尼族聚居区。歌中唱道:“我不愿意变老,可还是老了;我不愿自己变老也不想病,却不能像‘窝赫’药草长生;做那再生不死的禾苗,很想做颗庄稼果实不被丢掉;可还是老了、老了。”反映了哈尼族人认为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一朴素的唯物观。陈烟崩唱述,吴志明搜集,吴志明、李元庆记录。收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民歌》,16开,2页,11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白学光)
同窝小鸡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拉八”调子吟唱。全歌由爹妈的宝贝、快乐的童年、情窦初开、吃农情饭四节组成。歌谣唱述的是:婴儿出世后父母细心养育照料,童年时代与同伴一起游戏,长到十五六岁时开始社交,谈情说爱,直到遇上意中人,确定终身大事等。白简朴、白晓二唱述,白碧波、李克忠、白祖额、阿黑译注。收入《哈尼族礼仪习俗歌》,32开,25页,830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李克忠)
麻栎树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车莫厄”调子吟唱。哈尼族多塔人认为,麻栗树是“和气”树,能和任何植物生长在一起。歌谣以麻栗树作比,唱述团结才会有美好生活的道理。歌中唱道:多塔人要像麻栗树和黄栗树一样,紧紧相连在一起,同在一座山上生,同在一座山上长,都是优质的木,都是有用的材;要像山上的平地和凹地一样,紧紧挨在一起,同是一色土,同是一片地,都供人开垦梯田、牧放群畜。只要多塔人万众一心,就会有丰收的五谷、肥壮的六畜;只要拧成一股绳,就会有幸福美好的生活。艾小囡唱述,艾刘兴翻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3页,72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庆贺丰收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歌词大意是:多塔人做事像山草秆一样耿直;和睦相亲,像螃蟹脚一样连在一起;勤劳换来的丰收,像树果挂满了树枝。互相帮助是多塔人的传统美德,即使是无劳力的人家,从春耕到秋收均有全寨人相帮。团结就是生产的动力,它的力量强大无比,可战胜各种灾害,可冲破各种难关,可带来丰收的喜悦,可使多塔人年年月月欢度幸福美好的岁月。歌中将团结互助作为获得丰收的重要因素加以提倡。艾小囡唱述,艾刘兴翻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六辑,32开,2页,42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6年编印。(宋自华)
丰收乐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丰收的美景和人们庆丰收的欢乐场景。歌中唱道:“在这丰收的日子里,人们打着谷最欢乐,万物也欢乐。蚯蚓欢得跳出水,鱼儿欢得水里游,鸟儿欢得盘旋唱,青蛙欢得跳出沟,杨柳欢得摇树头,蜻蜓欢得绕人飞。人们手拉着手围成圆圈唱,唱出了多塔人的团结和睦,唱出了多塔人的勤劳朴素。壮观的梯田土肥水好,种出的作物苗壮粒饱,一年一年种了几千秋,千秋喜盼日子好。”艾小囡唱述,艾刘兴翻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六辑,32开,3页,58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6年编印。(宋自华)
姑娘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车莫厄”调子吟唱。歌谣唱述了哈尼人紧张收割的劳动场景和丰收时的欢乐的心情。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车莫姑娘将自己的种田本领传授给大家,带领大家辛勤耕种,获得了丰收。后人为了纪念她,每到秋收上场的时候,姑娘们都要为她歌唱、舞蹈,并将所唱的歌称为“车莫厄”,所跳之舞称为“车莫”。艾小囡唱述,艾刘兴翻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元江民族民间文学资料》第六辑,32开,3页,60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文化馆1986年编印。(宋自华)
太平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依舍厄”调子吟唱。歌谣表达了哈尼族白宏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歌词大意是:寨中安乐人欢笑,姑娘伙子喜唱跳,唱出了白宏人的欢乐,唱出了白宏人的平安吉祥。青年人的歌声就像催喜药,听了心里乐呵呵;青年人的歌声就像蜜糖,听了心里甜透啰;要唱美白宏人的山水,要唱富白宏人的田地,要唱新白宏人的寨子,要唱甜白宏人的日子,要唱通白宏人的大道,要唱开白宏人的寨子。像蝴蝶一样去戏最美的花,像蜜蜂一样采回最甜的蜜。李四义唱述,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3页,56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www.xing528.com)
和泥巴过家家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哈尼族儿童的成长历程。歌中唱道:“哎——洒依,到了一天黎明,雄鸡打鸣的时候,雄鸡打鸣天亮了,抱着新生的婴儿,迎着明媚的阳光,来到四通八达的路口,抱着婴儿去兜风。穿的衣裳左边长右边短,穿着不合身的衣裳,第一天去见阳光,第二天去见阳光,第三天去见阳光,第四天去见阳光,第五天去见阳光,到了第六天去见阳光,用阿妈做的背巾,背在了阿妈的身上。一年过去了,到了一周岁;五年过去了,到了五周岁。用背带背不动了,想管也管不赢了,走下楼来找泥巴,泥巴上撒尿画个碗,泥巴上舂米玩家家。”追克、次标唱述,施达、陈桂芬记录翻译整理。收入《欧夏奕》,32开,3页,6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黄荣生)
讲故事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歌词大意是:人不可能长生不死。世上没有上千岁的老人,却有传诵了上千年的故事。虽说古人已经不在世上,许多古规古理仍在流传;七代祖宗已经不在世上了,祖宗事迹却世代流芳。世间人儿代代更换,祖宗传统一如既往;牛圈牛种已经换了十代,牛踩的路依旧曲曲弯弯。祖宗的话虽旧不能忘记。李泽斗唱述,吴志明搜集,吴志明、李元庆记录。收入《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民歌》,16开,3页,1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白学光)
得波搓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得波搓”是一种娱乐性舞蹈,跳“得波搓”时唱此歌。歌词可以即兴而作,也有固定的唱词,多在节庆和篝火晚会上边舞边唱。歌中唱道:“得波搓,得波搓,在月圆的这一天,我们女人得波搓。女人们面对面站两排,一对对漂亮姑娘得波搓,一对对丰满媳妇得波搓。帽上的银泡叮当当,肩上的细珠一串串,芦珠贝壳饰衣裳,翩翩短裙坠绒花,腿套裹紧舞姿美。得波搓,得波搓,在月圆的这一天,女人们得波搓。”佚名唱述,阿流搜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5页,95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黄荣生)
自弹自乐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绿春县部分哈尼族聚居区。三弦调子。歌谣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哈尼人手弹三弦、自娱自乐的快乐心情。歌中唱道:“小小三弦呀,小小三弦,你是我最快乐的伴侣。不知是我拨动了你的琴弦感动我呢,还是你的声音感动了我,我俩谁也说不清,谁感动着谁。小小三弦呀,小小三弦,你的声音比我想象的好听得多,我不得不服你呀,不得不信你。在朋友面前你代我说出高兴话语,在情人面前你替我吐心言。”龙波九弹唱,白学光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白学光保存,16开,3页,60行。(白学光)
怀念父母调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部分哈尼族聚居区。三弦调子。歌谣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歌词大意是:可亲可敬的阿爸阿妈,让小小三弦表达我心声。阿爸阿妈生我,孩儿我很幸福,一夜不睡抱我三次,一日不息亲我三回。孩儿长大后,就像祖先苏沙然里一样,让我到处自由漂游,无忧无虑,潇洒自在。如今爹妈丢下我不管,你们去祖先在的地方,去享受自己该得的福分,而我成了无人管教的人。一日两餐饱饭,无人陪伴我吃喝,无人伴着我乐。可怜的阿爸阿妈,孩儿在幸福的日子里想念你们,在困难的夜晚里怀念你们,我有多少心里话,要用这小小三弦向你们诉说,你们在天之灵,保佑孩儿过得更快乐。李纳普弹唱,白学光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白学光保存,16开,4页,67行。(白学光)
相约调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绿春县部分哈尼族聚居区。三弦调子。歌中唱道:“小伴哟小伴们,快快来吧,今晚的月光很明亮,今夜的月色多么美呀。人的一生很短暂,人的青春只有一次,趁着年轻会唱能跳,唱唱拉巴或阿茨。睡觉的小伙子快快起来,做棉活的小姑娘快快出来;拨响小小三弦,能把堂屋老人弹得欢笑;拨响小小三弦,能把村子飞舞起来。来吧,来吧!我的伙伴们,莫让月亮讥笑我们,莫让时光流逝,莫让村寨失去欢乐。”龙波九弹唱,白学光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白学光保存,16开,3页,57行。(白学光)
滇康之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滇康”是哈尼村寨的娱乐场所,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的地方。歌谣唱述哈尼青年男女在滇康聚会的热烈场面。歌中唱道:“滇康坐落在寨头上,每到夜晚热闹非凡。夜来香花开味浓烈,滇康里头情醇厚。有情人相聚在一堂,姑娘小伙卿卿我我,说着悄悄话心跳脸红,唱起情歌如痴如醉。夜幕降临月上树梢,柴火堆得高高篝火旺,梳妆打扮好的姑娘,不约而同来到滇康,围着火堆编绒花,等着伙子来对歌。天有东西南北方,人有爱俏爱勤各种样。东边来了个壮小伙:‘心上的妹妹哟,你有意和我相好,我们到粮仓下去幽会。’他的歌声羞红了一朵花。”佚名唱述,阿流记录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3页,56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黄荣生)
幸福调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部分哈尼族聚居区。三弦调子。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远古的时候,哈尼人第一个弹三弦的人叫苏沙然里,他从小聪明过人,练就一身弹三弦的本领,无忧无虑,潇洒自在,到处漂游传艺。当他听到家乡遭灾的消息,就跑到索帕头人家弹琴诉苦。他美妙的琴声,打动了索帕头人的心,他打开粮仓,救济家乡的百姓。从此,小小三弦陪伴哈尼人一生,漂洋过海走四方,无忧无愁,潇洒自在。苏沙然里助人为乐,哈尼后人代代相传。杨虎彪弹唱,白学光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白学光保存,16开,5页,97行。(白学光)
乐作调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部分哈尼族聚居区。三弦调子。“乐作”是一种集体舞,跳乐作舞时唱此歌,边跳边唱。歌中唱道:“一年一度的哈尼十月年到了,来吧,来吧,大家相聚在一块欢乐。随着我的三弦琴声,唱起哈巴哟;跟随我的三弦节奏,跳起欢快的乐作舞。欢庆今年粮食大丰收,预祝来年六畜兴旺,五谷再丰收。家中的老人唱起哈巴来哟,村里的伙子姑娘跳起乐作来吧,撮依撮!萨依萨!让村寨欢腾起来吧,撮依撮!萨依萨!让老人小孩乐起来哟,撮依撮!萨依萨!跳跳乐作,快把病魔赶出村寨;唱唱哈巴,快把寨神迎进村来,撮依撮!萨依萨!”李正兴弹唱,白学光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白学光保存,16开,3页,60行。(白学光)
诅咒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依舍厄”调子吟唱。歌谣诅咒欺负穷人的恶人、财主,揭露他们的残暴,表达了哈尼人对剥削穷人的官家、财主的痛恨。歌中诅咒那些恶人,让那些黑心肠的官家骑马跌下马,坐轿跌下轿,让他们跌破头,跌断脚手;让他们踢人脚难抬,打人手难举,像条蜈蚣梭地坪。让心毒的财主在家遭蛇咬,下雨遭雷劈;让他们活得不自在,死了也会被蛆吃。让那些欺压别人的恶人,开口就被毒蜂叮,走路就被石绊倒,行骗就会嘴舌烂,作歹就会遭恶报。李四义唱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4页,86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舂米姑娘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阿苗车”调子吟唱。歌谣反映旧时舂米姑娘困苦的生活。歌词大意是:虽然丰收了,但舂米姑娘却得不到丰收的五谷。因为无田无地,只有靠一身的力气去舂米,舂了一升又一升,舂了一斗又一斗,舂了一天又一天,舂了一月又一月,日日月月勤舂米,用苦力换来的是充饥的碎米。舂米姑娘苦无边,何日才能有自己的田地?何日才能有自己的粮食?何日才能吃饱肚子?艾小囡唱述,艾刘兴翻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3页,68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姑娘长大不当人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依舍厄”调子吟唱。歌谣对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和包办婚姻进行了无情的鞭笞,表达了对自主婚姻的追求和向往。歌中唱道:“父母只生妹一个,虽不聪明也像亲;你家生得多弟兄,不见哪个强过人。”“哥哥长大爹妈疼,妹妹长大不当人,像牲口样拿去卖,姑娘我呀真可怜。女儿一身重百斤,一两能卖多少钱?阿爹阿妈心太狠,不让女儿嫁真情人。姑娘就像小草被风吹,要落到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姑娘就像落叶被水冲,冲到自己不认识的地方。姑娘的心像团乱麻,谁来理也理不顺;姑娘的心像被刀搅,谁来医也医不好。从此再看不到心爱的情人,再看不到寨中的姐妹,姑娘我呀真可怜。”张海英唱述,赵忠译,王文相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2页,42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苦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依舍厄”调子吟唱。歌谣反映了旧时哈尼族多塔人的苦难生活。歌中唱道:“脚踩没有一寸土,耕种没有一分田,多塔人只能在深山里,烧块火地种荞粮。深山老林把身安,野菜野果充饥肠,房子盖在大树上,三个石头做灶房,一口破锅煮野菜,又苦又涩难下咽。树棍用来当床板,山草用来当席垫,半截土基当枕头,半截蓑衣盖在身,盖在上身下身冷,盖在下身上身冷。一年帮工帮到头,每天吃的剩饭菜,又当牛来又当马,日日累得浑身疼,又挨辱骂又挨鞭,多塔心中直流血。多塔可怜诉不完,像河长来像海深。”艾刘兴唱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5页,108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寡妇苦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歌中唱道:“加兵阿郎曾立下规矩,女人纺线男人盖房,可我又要纺线又要盖房,寡妇日日劳累,苦啊!我的命,苦啊!男人去山坡上砍柴,林子里冲出一只老虎,把他活生生啃吃。从此啊,眼泪成了我的菜汤,孤独成了刮我心肺的利刀,苦日子成了我的伴侣。不懂事的小儿又哭又闹,吵着要吃肉不吃酸菜,我只好悄悄打个老鼠,把鼠肉当麂子肉哄他。犁田耕地的日子就要到,我的心中好比火在烧,我如何使唤耕牛?我如何盘田下种?寡妇的日子,苦啊!雨水屋里淌,破旧的房子又要修了,寡妇如何上房?苦菜苦,苦竹苦,寡妇的日子更苦。苦日子如何过啊,我的命呀,苦啊!”佚名唱述,所开搜集整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2页,28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黄荣生)
逃婚歌 哈尼族生活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依舍厄”调子吟唱。歌谣唱述哈尼族多塔姑娘逃婚的过程。歌中唱述的是:姑娘已经有了心爱的恋人,但爸妈硬逼她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拿着女儿换钱财,拿着女儿换酒喝,如今生米成熟饭,苦劝爸妈也枉然。早知托生苦命女,不如莫来世上颠;早知爸妈不疼儿,何苦钻进娘肚间。心中苦水倒不尽,眼中泪水淌不完。”无奈之下,姑娘只有用逃婚来与封建礼教抗争,表达了姑娘争取婚姻自由的决心及对真挚爱情的勇敢追求。“世人要骂让他骂,去找阿哥同逃婚;世人要笑让他笑,对哥真情不变心。世上会有生存的地方,世上会有同情的好人,世上会有自由欢乐的地方。”艾刘兴唱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5页,106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