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哈尼族劳动歌,直接表达春耕劳动观

云南哈尼族劳动歌,直接表达春耕劳动观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找田歌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这是一首春耕时在田间吟唱的直接表达哈尼族劳动观的歌谣。(阿罗)不能再懒了哈尼族劳动歌。届时边平田边唱诵此歌。(李克忠)修犁整耙歌哈尼族劳动歌。用“哈巴”调子吟唱,哈尼族的备耕工作十分细致,包括吆牛回寨、修路、修理农具、准备稻种、砍柴挑水、准备饭菜、修桥修沟、查看大田等等,每一种农事活动都有相应的歌谣,此歌为其中之一。

云南哈尼族劳动歌,直接表达春耕劳动观

找田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哈尼族在开挖梯田前要找适宜开挖梯田的地方,此歌唱述找田的来历和过程。歌中唱道:“古时候最先找田的是先祖惹罗阿波,他走到山顶,山顶地虽好,只是雪太大,不会长庄稼。走下山坡,山坡地虽好,只是刮大风的地,不是长庄稼的地。走过山凹,山凹猴子多。转过山背,山背太干旱。来到山腰,山腰蚂蚁多。老崖脚底有好地,只是好玩处,不是栽田处。再到半山找,找着手板心一样的好地,岩石下面有好水,土地乌黑老实肥。先祖挖出亮汪汪的水沟,水沟是泉水的骏马,水沟是大田的包头。田头挖三锄,挖出不断水的田;田中挖三锄,挖出撒秧的田;田尾挖三锄,挖出亮亮的大田。找到了好田,哈尼得吃了,寨子也是不倒的寨子了,寨人也是饿不着的寨人了。”朱小和唱述,史军超、杨叔孔记录,卢朝贵翻译,史军超整理。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6页,330行。(史军超)

沙田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哈尼族在每块梯田的入水口处,都要挖一个坑用来积存被山水冲下来的泥沙,积存到一定程度就将它清理出去,这样可以防止梯田沙化。这个坑通常叫“沙田”,其中不栽秧。挖沙田时,主人要吟唱此歌。歌中唱道:“哈尼先祖来开田,水沟是泉水的骏马,水沟是大田的包头。水沟进田的去处,要挖出四方四齐的沙田。沙田是沙子的睡床,沙田是细石的歇脚,冲来的沙石再多,也不放一颗进大田。挖啦!头三锄,挖下了沙子的去处;后三锄,挖下了细石的在处。有了沙田的梯田,才是哈尼饿不死的大田。”罗成三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6页,120行。(史军超)

生产调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这是一首春耕时在田间吟唱的直接表达哈尼族劳动观的歌谣。歌中唱道:“干活的人莫要贪玩,干活的人屁股莫生根;干活的人莫要睡懒觉,布谷声声催春耕。哈尼人的活计比头发多,干完一样又一样,哈尼人的活计像牛肚千百层,拨开一层又一层。如果耽误一天的活计,就会差十天的粮食;如果哪天干活偷懒,今后的日子十年不如人。姑娘们织布不要超过正月,如果你织布超过了这个月,一台织布机会织出两样布,你织七十七匹布也没人赞。男人犁田不能超过正月,如果你犁田超过了正月,再出力也犁不死慈姑根,你犁九十九丘田也没人夸。”佚名唱述,白祖额、阿罗采录。收入《红河民族民间文学选集》(三),16开,1页,24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联1983年编印。(阿罗)

农活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歌词大意是:当杜鹃鸟在村后叫了三声,这不是高兴时的欢叫,也不是欢喜时唱的歌声,他在给人们报春的信息,它在催促人们快快去农耕。做好的秧田可以撒秧了,挖翻的山地可以播种了。锄头挖到什么地方,种子就撒到那个地方,肥料就施到那个地方。种下的荞子让它粒粒壮实,种下的棉花让它果实大花洁白,种下的谷子让它穗大粒圆,种下的包谷让它又粗又长。十样百样的种子,春天已经撒播了。田中的杂草薅了去沤肥,田中的稗子拔去远远丢。叶上的蜘蛛捉下用火毁。黄金谷穗垂下头,磨快镰刀候秋收。冬后犁田翻地,深犁细耙勤施肥。农活虽是粗活计,精耕细作才会有丰收。艾刘兴唱述,宋自华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57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阿罗)

布谷鸟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这是一首春耕前催耕的歌谣,反映了哈尼人家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歌中唱道:“冬月是开樱桃花,开起樱桃花,村村寨寨办喜事,不嫁的姑娘心慌啰。腊月是开桃子花,开起桃子花,家家舂粑粑,小娃娃心慌过年啰。正月是开迎春花,开起迎春花,树木发芽草转青,山上的雀鸟心慌啰。心最慌的是布谷鸟,它山头叫到箐沟底,天不亮就在寨子边的椿树上叫,叫得人心慌啰,叫得哈尼睡不着觉啰。春忙季节来到啰,阿妈忙选谷种,三筛三簸;儿子忙犁水田,三犁三耙;阿爹撒谷种像天上星星一样匀,姑娘采春茶双手像蝴蝶花上飞。”刘连新唱述,陈振中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19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阿罗)

不能再懒了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一般在上山劳动时或年节时吟唱。歌中唱道:“喔喔喔,喔喔喔,鸡叫两遍了,出工的人们忙起来,懒人还要被窝里躺。起床晚了扫地晚,扫地晚了烧火晚,烧火晚了做饭晚,做饭晚了吃饭晚,吃饭晚了包饭晚,包饭晚了出工晚,出工晚了人家笑话。喔喔喔,喔喔喔,鸡叫三遍了,出工的人们早起床,懒人磨磨蹭蹭起了床。想扫屋子找扫把,不见扫把找篾子,一找篾子才知篾没破。不是阿爸没栽竹子,是我懒惰活没干完。匆匆忙忙吃完饭,唱着山歌出工去,歌未唱够脚已走酸。慢慢来到自家地,站在地头四下里望,别人的地已挖了好大一截,唯独我的地一坨没挖。别人嘻嘻取笑我,我心里难受想改过,明早一定早早起,不能再懒了。”佚名唱述,门图搜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2页,31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黄荣生)

整田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格角人聚居区。用“呃——”调子吟唱。格角人将坡地改成梯田,修通水沟,引水入田后,要进行平整修治。届时边平田边唱诵此歌。歌中唱道:“今日是新水入新田的日子,现在是水与田相融相交之时。不平的田坝用水冲平,弯曲的田脚用水泡直,壁脚的漏洞用泥水堵死,堤侧的裂缝用泥浆弥住。上田的水从田水口入下层,下层的田接住上田的水;平整的梯田让水淌得平稳,修治的梯田使水常注田中。”李牛保唱述,李克忠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委古籍办李克忠保存,16开,2页,36行。(李克忠)

修犁整耙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哈尼族的备耕工作十分细致,包括吆牛回寨、修路、修理农具、准备稻种、砍柴挑水、准备饭菜、修桥修沟、查看大田等等,每一种农事活动都有相应的歌谣,此歌为其中之一。歌词大意是:全寨的哈尼,你到大田里跳脚舞手的时候到了,快去砍来最好的奶桑树和最牢的多各树,把三个孔的犁做好,把十个孔的耙修好。然后唱述怎样做犁弯、安犁口,怎样打耙孔、斗耙钉,怎样扛着宽口的大犁和梳子样的耙,手牵养了一冬的膘肥体壮的水牛,到大田里去犁田耙地等等。杨批斗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4页,80行。(史军超)

犁田耙地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绿春县、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歌中用各种比喻尽情歌颂犁田耙地的汉子聪明能干,反映了春耕时节繁忙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四月是哈尼忙不赢的月,是哈尼学土狗滚泥塘的月。脚勤手快的哈尼,肩扛尖嘴的木犁,手提九齿的木耙,吆着腰圆的水牛,手脚不闲地犁田。独儿子一样宝贵的水牛,知道哈尼的心情,在大田里走十转也不厌烦。哈尼的汉子,像跳舞一样犁田,犁得大田的犁沟像老人头上的十条皱纹;哈尼的汉子像玩耍一样耙田,耙得大田的泥土像阿妈蒸好的泡糕一样软。”杨罗斗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5页,250行。(史军超)

播种节令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卡”调子吟唱。歌谣反映春播的劳动场景。歌中唱道:“三月是播种的节令。三月的阳光暖洋洋,按节令播种是祖先传下的规矩,春播春种才会有秋时的丰收粮食。背着背篓把肥料送到田里,扛着犁耙赶着牛快到田里,用三架犁把死水犁活,用九齿耙把死水耙活,田被犁翻耙平了。精选的谷种撒到田里,用泉水做谷种的奶水,用泡桐树做谷种盖的被,只要精心护理,田中就会长出肥壮的秧苗。”车少青唱译,余正寿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3页,56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播种歌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一般在播种时吟唱。歌中唱道:“人间四季贵如油,农家珍惜播种四月天。布谷鸟啼遍大地,播种阿妈天天忙。竹筒和葫芦装种子,粒粒种子鼓起了眼。春光照得千里暖,农家心田灌满了泉水。播种阿妈上山早,腰系竹筒把种撒,盖土阿爸紧跟上,四月天下金光光。”佚名唱述,高和搜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1页,12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黄荣生)

从播种到收获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用“阿嗬嗬”调子吟唱。歌中唱道:“阿嗬哎阿嗬,布谷声声叫,明媚春光到人间,告诉雅尼备耕了。不备耕就不能播种,雅尼呀快去备耕哟。不挖井就没有水喝,不劳动就没有收获。不播种就想收获,只有林中的斑鸠;不挖井就想喝水,只有沟边的青蛙。”“阿嗬哎阿嗬,亚喀喀合声声叫,雅尼盖好了谷仓,选好装谷子的地方。阿妈等着丰收了,喂饱家中的鸡鸭;阿爸等着丰收了。酿制醉人的米酒。装满了新的谷仓,阿妹要穿新衣裳;装满了新的谷仓,阿哥要盖新房。阿嗬哎阿嗬,布谷声声叫,播种时催我们,秋来才有收获,收获的季节到了,地边见了马鹿不打。”佚名唱述,施达搜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4页,69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黄荣生)

太阳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哈尼族的栽秧女为了抢节令,栽秧时要解下自己的腰带系在田头的木桩或蒿枝上,表示拴住太阳,不让它落山,好多栽一些秧。这时候的栽秧歌是这样唱的:“瞧啊,哈尼没有出嫁的姑娘,把糯米饭和红蛋献在田头了;哈尼出名的莪竹玛,解下亲手编织的花腰带,绑住那向西边逃跑的太阳了。哈尼姑娘来栽秧,没有出嫁的姑娘啊,你争名气的时候到了,你出头露面的时机来了。左手分秧、右手插秧,双手栽下一排排好秧;右手插秧,左手分秧,栽得大田一层层青一层层绿。唱起‘依——依——’的栽秧歌,几十个声音拖得比河水长,几十个声音把老鹰吓得只敢贴着白云飞。”歌中接着唱述栽秧女们准备的各种美味食品和有趣的栽秧劳动情景。杨批斗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16页,320行。(史军超)

平整育秧秧田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呃——”调子吟唱。哈尼族在选种捂秧的同时,对秧种田进行清理平整。平整育秧种田时唱诵此歌。歌中唱道:“犁育秧种田的耕牛下水了,铲断堤埂脚处杂草的犁铧入水了,翻泥土草根的耙齿入地了。五斤的板锄铲净堤埂的杂草,明亮的犁铧铲断杂草的根基,尖利的耙齿平整田中的泥土。秧种的泥毯已铺好,育秧的大田已平整。”李牛保唱述,李克忠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委古籍办李克忠保存,16开,2页,30行。(李克忠)

栽秧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卡”调子吟唱。歌词大意是:每年到了阳春三月,正是栽秧的季节。老者们唱起了春耕歌,催着人们快下田做活,男人们犁田耙田挥汗如雨,女人们来回送肥辛勤劳作,为的是秋收时会有丰收硕果。秧门一开十分热闹,男女老少都出动栽秧了,能整田的整田,能拔秧的拔秧,能栽秧的栽秧,到处是一派忙碌景象。人们互相帮助,从梯田头栽到梯田尾。即使是鳏寡孤独也有人帮助,直到把一个寨子的秧栽完。哈尼族栽秧的美好习俗,从古到今代代传。龙芒白唱述,杨国定翻译,宋自华记录。收入《哈尼族古歌集》,32开,5页,98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2002年编印。(宋自华)

嫁秧姑娘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哈尼族的栽秧歌内容丰富,唱起来气势磅礴,一人领众人和,有三声部、四声部甚至六声部的合唱。此歌是其中之一。歌中唱道:“唱了,亲亲的一寨的姊妹,在今天这个最好的日子里,我们来把秧姑娘嫁。看哈尼用玉荷杆做的耙,把大田耙得像姑娘的头发一样平整;用奶桑树斗的犁,把大田犁得像蒸糕一样软。看秧田里的秧苗已经齐平了田埂,秧姑娘嫁到大田里去的时候到了,秧姑娘不嫁到大田,一辈子找不到她的伴,一辈子找不到她的家。宽宽大大的田伙子,把秧姑娘一把一把地接进家;亲亲热热的田姑爷,把秧姑娘一排一排地排起来。哈尼勤快的女主人,用黄饭和红蛋给秧姑娘和田伙子把喜事办。”罗哈牛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6页,120行。(史军超)

挑秧嫁秧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呃——萨——”调子吟唱。挑秧背秧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一般由青壮年男女承担,他们一边劳作,一边吟唱此歌。歌中唱道:“漂亮的秧姑娘骑上竹马竿,荡悠摇晃着田中走;秀绿的秧妹妹坐在箩筐中,上下跳荡着田堤行。唰地飞入田中好自在,嘭地落入田中好舒畅,坐在田中等落脚,待在田里找婆家。”李中简唱述,李克忠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委古籍办李克忠保存,16开,4页,68行。(李克忠)

莪祝梅涅刹多麻波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歌名为哈尼语音译,意为“栽秧不害羞的日子”。这是栽秧时为使年轻人身心放松而唱的歌。哈尼族青年十分尊重长者,严守在年长于自己的人面前不谈情说爱的古规,但栽秧大忙季节是不拘礼节的季节。歌中唱道:“看啊,小伙子赤身裸体犁田耙田,姑娘在后面栽秧,见到也不害羞;双方高声唱情歌山歌,大声说情话,父母姊妹在面前也不消害羞。这是一年生产最紧张的时候啊,忙不赢遵守古礼天神也不会怪罪。听啊,哈尼栽秧的时节,山山岭岭的大田间歌声一片,青年们在栽下秧苗的同时也栽下了爱情。”关秧门的傍晚,收工回家的青年妇女,不管是不是结过婚,都被小伙子们堵在寨门口,他们尽情打闹、欢笑和歌唱,直到深更半夜。车国忠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19页,380行。(史军超)(www.xing528.com)

回寨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栽秧结束,意味着春耕大忙季节即将结束,哈尼人结束了春耕住田棚的生活,收拾农具准备回到自己的村寨。回寨那天是非常欢乐的一天,小伙子们早早回到家里放好农具,又跑到寨边躲起来,等栽秧的妇女们来到时,一齐跳出来,和她们拉拉扯扯唱情歌、开玩笑。此歌即反映了这一欢乐的劳动生活场景。歌中唱道:“太阳用它千万只金手扶着大山的肩膀回家了,哈尼的莪竹玛栽下了最后一棵秧苗,也要回寨了。亲亲的姊妹,快牵上你会走路的小娃,快背上你不会走路的小娃,走出你家的田棚吧!亲亲的阿嫂,快撸起你的衣襟,兜起你吃奶的小儿,顺着田埂回家去吧!”歌谣接着唱述大家在寨边怎样热闹欢乐。“小伙子的声音吓得九山的老虎也逃跑了,他们粗壮结实的手臂逗得姑娘们爱看,嘻哈打闹中没有出嫁的姑娘被逗得脸比红蛋还红,但是今天是不害羞的日子,哪怕拉着亲嫂嫂也不会被责怪了。”杨批斗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8页,160行。(史军超)

薅秧锄草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薅秧锄草是哈尼族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农事活动,多在夏季进行。薅秧锄草有单个家庭独自进行的,也有邻居们相约共同进行的。此歌在集体劳动时吟唱,有独唱、合唱和重唱等形式。歌中唱述了薅秧除草的由来、薅秧锄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薅秧锄草等。歌中唱道:“哈尼啊,你的十指要像梳子一样,梳掉一田的稗子和杂草,不然你家的秧苗比不上别家的肥壮。十样百样的杂秧,一样不剩地拔掉,硬的软的杂草,一棵不留地锄掉。不要小看嫩汪汪的细叶菜,稻秧的绿荫再浓也不会把它遮死,不拔这些小草小叶,别人走过你家田边的时候,也会笑出嗨嗨的讥笑声。”马多本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75页,1 500余行。(史军超)

薅秧除田草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呃——”调子吟唱。薅秧是梯田中耕的一项重要活动。薅秧活动一般由妇女承担。薅秧前,年长的妇女站立于田边,面对葱郁油绿的稻谷吟唱此歌。歌中唱道:“炎热盛夏日子已来到,山腰沟谷杂草已长旺,稻田谷子已长高,田中杂草伴随长,除草日子是今天,铲草时辰是现在,前来薅草的能手们,莫把田中稻谷当草拔,莫把脚边秧苗当草除,除草莫怕手指秃,拔草莫怕腰膝酸。”白兰努唱述,李克忠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委古籍办李克忠保存,16开,4页,66行。(李克忠)

割谷打谷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秋收之前,哈尼族要检修道路,准备镰刀、背箩、谷船,准备收割,此歌唱述哈尼人家准备收割的繁忙景象。歌中唱道:“六月是刮风的月,七月是落雨的月,六月我们不把金谷叫,七月不把金谷瞧,八月天气老实好,是你回家的时候了。割谷啊,哈尼拿着银打的锯镰,来锯谷子的脚杆;哈尼拿着铁打的镰刀,来砍谷子的脚杆。哈尼不能让金谷娘睡在田埂上,要请她靠在炕笆上睡觉。一寨的哈尼,快磨亮你的镰刀,快砍来山上的竹子,编成宽片的篱笆,快背起闲了一年的红椿木打的谷船,抬起睡了一年的尖嘴谷船,男人女人一起下田了,老人小娃一起下田了。”马多本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9页,180行。(史军超)

收获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呃——”调子吟唱。每年农历八九月是哈尼族梯田稻谷收获的季节,人们满怀喜悦,奔忙于村寨与梯田之间,一边唱着《收获歌》,一边收获着辛勤劳动的果实。歌中唱道:“金灿灿的稻谷黄遍山坡,收获的歌声溢满山谷,山上的果实熟了,林中的动物肥了,山腰的梯田谷子黄了,河畔的梯田稻谷熟了,金谷娘娘安家的时间到了,金谷娘娘回窝的时候到了。田中的谷子一粒不漏收回,地中的粮食一颗不剩背回,劳累一年的果实回仓,流了一年的汗水已结晶。”李牛保唱述,李克忠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委古籍办李克忠保存,16开,3页,48行。(李克忠)

秋获铲埂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呃——”调子吟唱。秋获铲埂是秋收前的一项农耕活动,用钐刀或竹片铲除田埂上的杂草,以增强收获在望的稻谷的吸光度和透气度。铲埂时,人们常边铲边唱此歌。歌中唱道:“埂壁的杂草铲断了秆,田堤的杂草劈断了基,田堤上的杂草莫挡着穿田的风,埂壁上的杂草莫挡住照田的光,杂草的长处在山上,杂草的根脚在沟边。”李牛保唱述,李克忠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民委古籍办李克忠保存,16开,2页,36行。(李克忠)

劳动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聚居区。歌中唱道:“一分辛劳十分收获,一日偷闲十年饥荒。我是一个勤劳的庄稼汉哟,干完地里活再干田里活。春天,我播下饱满的种子;秋天,我收获幸福与欢乐。”歌谣反映了哈尼男子劳动的艰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佚名唱述,门图、高和收集翻译整理。收入《僾尼风俗歌》,36开,1页,12行,香港创意出版公司1992年版。(朱继英)

狩猎歌 (一)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狩猎的有关知识和获得猎物后的喜悦心情。歌中唱道:“敲起竹筒咚波咚,吹起牛角呜呜呜,猎人身上汗滚烫。串山的人沸腾歌咏,唱颂猎手的好枪法,赞美哈尼的好运气。抬着猎物一路跳舞,跳获猎舞神气洒脱,到神猎树下停一停,割一只猎物耳朵,恭恭敬敬献给神猎树,再将猎物的血,抹在神猎树上。人人头上插片神猎树叶,神猎树的魂附在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运气好,都会打到好猎物。祭了神猎树,抬起猎物回寨中,再把竹筒敲起,再把牛角吹起,人人兴高采烈。”佚名唱述,高和搜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32开,2页,44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黄荣生)

狩猎歌 (二)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勐海县哈尼族聚居区。哈尼族支系僾尼人主要居住在山区、半山区,过去,狩猎获取的食物是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歌中唱道:“僾尼猎手爱狩猎,一手拿锄,一手拿枪,白天劳动,晚上狩猎。农闲狩猎,农忙劳动。仓里有粮,锅里有肉。猎手生活真是好。”“僾尼猎手个个好枪法,次次出猎,次次有收获……”歌谣反映了猎手的生活,歌颂了猎手的才干。佚名唱述,门图、高和搜集翻译整理。收入《僾尼风俗歌》,36开,4页,58行,香港创意出版公司1992年版。(朱继英)

打猎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哈尼男子如何学习打猎,如何遵守祖先传下的狩猎习俗等内容。歌词大意是:阿爸的儿子长大了,可以跟着阿爸进山打猎了。阿爸的儿子是抬火枪的男子啊!阿爸的儿子是扛弩弓的汉子啊!肩上扛着亮闪闪的猎枪,腰间挂着装满火药的葫芦,身后跟着鼻尖眼快的猎狗,挂包里装满足够的晌午。一脚脚踩着野兽的脚印,一步步逼近野兽的老窝。打猎的伙伴呀,背不动大老熊你莫急,扛不动大麂子你别愁。按照阿公阿祖兴下的规矩,撵山的人个个有份,野物肉呀分着挂在枪尖上,哦——呵!哦——呵!欢欢喜喜回寨去。寻来三块石头做三脚,抱来三捆柴火燃起熊熊大火,抬来煮肉的大铁锅,把分剩的兽肉统统煮熟,一个人吃一嘴,一个人吃一口,这样打猎人才会安康。明天再扛起火枪和弩弓呀,这才是真正勇敢的猎人!李遮鲁唱述,李七周、民源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103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阿罗)

种棉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用“哎——咳”调子吟唱。歌谣唱述的是:人们从高山凉地方,来到河坝热区,费尽辛苦寻找适合种棉花的肥地。人们砍草、烧地、挖地、晒地、浇地、碎地、撒棉种,查看棉苗、治虫、施肥、锄棉地,棉花开花、结棉桃,用白母鸡祭棉花地,棉花成熟后收棉、晒棉、压棉(脱籽)、弹棉、做成棉条,再纺线、上浆、经线、上机织布、裁衣。歌中对每一道劳动生产工序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是对哈尼族种棉、织布生产劳动经验的总结。李书周唱述,李期博、张佩芝记录翻译。文稿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学会保存,16开,33页,660行。(李期博)

织布染布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哈尼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织布的来历。歌中唱道:“蜘蛛是织布的先者,蜘蛛爬出树洞,把树株和草棵当织架。多少年前的阿火明农,模仿蜘蛛学会了织布。”“阿火明农又和蜘蛛商讨,织了布谁来染?长虹阿妈颜色多,她在千里路外的天上。阿火明农去找长虹阿妈,长虹阿妈送了五彩染料。阿火明农走到西天,突然下起雷阵雨。染料撒落西天上,只有黑色藏在腿套里,带回来染衣染裙染筒巴。从此雨后西天彩虹现,哈尼世世穿黑衣。”佚名唱述,高和搜集。收入《西双版纳哈尼族歌谣》,16开,2页,28行,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版。(阿罗)

编织篾帽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族玛尼人聚居区。用“呃——呸”调子吟唱。歌中唱述编织篾帽的来历和篾帽在哈尼族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寻找、砍伐编篾帽的材料,加工与编织篾帽的劳动过程。杨倮嘎、杨松云唱述,李克忠调查记录。文稿由云南省元阳县政协杨倮嘎保存,16开,6页,110行。(李克忠)

砍柴歌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区。用“哈巴”调子吟唱。砍柴是哈尼族必不可少的劳动,除平时少量砍柴外,集中的砍柴多半在农闲的夏冬两季,届时年轻人喜欢相约而去,相恋的青年男女更是借砍柴之机相会。因时间、对象不同,砍柴歌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此歌反映了夏季里小伙子邀约姑娘一同进山砍柴的情景。歌中唱道:“好在的四月,姑娘不能再和田棚一起在了;绿茵茵的四月,伙子不能再和犁耙一起在了。四月是砍柴的好月,是姑娘伙子谈情说爱的月。姑娘啊,披上你的蓑衣,拿起你的砍刀到山上砍柴去吧,砍柴的地方,是你和小伙子谈情说爱的地方。在密密的山林里,小伙子会送给你大块的干柴;天黑的时候,他们会给你大背的柴背回村寨。”马多本唱述,史军超搜集记录。文稿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史军超保存,16开,60页,1 200余行。(史军超)

吾秋秋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歌名为哈尼语音译,意为“背水歌”。歌词大意是:哈尼的女儿,哈尼的姑娘,七岁会领弟妹了,九岁会放鸭子了,十岁会采猪食叶,十二岁要学背水了。背起一根三节长的竹筒,走到寨边的水井,竹筒装满清悠悠的水,欢欢喜喜背回家。哈尼的女儿,哈尼的姑娘,长到十五岁,黑黑的头发已经长长,背水加竹筒,竹筒要讲究漂亮,两根竹筒背水才好背,三根竹筒背水才好看。姑娘长到十八岁,就成了别人家的新娘,新娘背新水,要穿新新的衣裳,背的竹筒不能少于三根,三根竹筒一样长。到了水井处,要把竹筒洗净擦干。背水的姑娘,清清的龙潭水,背回来要敬爹和娘。姑娘靠阿妈的奶水养大,女儿靠阿爸的汗水抚养,阿爸阿妈的恩情深,做姑娘的永远不能忘,竹筒背水敬父母,尽尽女儿的一片心。李克朗唱述,黄世荣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1页,60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阿罗)

阿略鲁 哈尼族劳动歌。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县哈尼族聚居区。这是一首儿童在放牛时唱的牧牛歌。歌词大意是:太阳出来了,草尖上的露珠闪闪亮。放牛的伙伴,我们一起去把牛放。人爱香香的新米饭,牛爱青青的露水草。放牛的伙伴,每天放牛要趁早。放牛莫到岩子头,放牛莫在梭山处,莫让鬼藤套住牛身子,莫让鬼树缠住牛尾巴。春天来到了,放牛的伙伴,要仔细把牛看,莫让牛进田。夏天来到了,阵阵山风吹来稻花香,放牛的伙伴,莫让牛踩着田和地,莫让牛吃着庄稼。秋天到来了,田里的谷子一片金黄,放牛的伙伴,好好把牛看守,莫让牛进田里吃谷子。冬天到来了,山上的青草已枯干,放牛的伙伴,不能把牛赶到山上放了。把牛关进厩里,喂上黄生生的干稻草。李热斗唱述,黄世荣采录。收入《中国歌谣集成·云南卷》,16开,2页,95行,中国ISBN中心2003年版。(阿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