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关中东府渭北地区出土宋墓壁画中的秦腔与丝路文化

揭秘关中东府渭北地区出土宋墓壁画中的秦腔与丝路文化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随着陕西地区戏曲文物近年来的不断发现与出土,这一现象应当有所改观。在本章中,将集中探讨此墓杂剧壁画及其中所体现的丝绸之路文化因素。关中地区,目前所见有五代时期墓葬中尚有戏曲元素者,仅有两例,分别是后梁冯晖墓和后唐、晋的李茂贞墓出土伎乐砖雕。

揭秘关中东府渭北地区出土宋墓壁画中的秦腔与丝路文化

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深厚、积累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国戏曲起源与演进的路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研究者似乎把目光过多地注意于山西、河南地区出土的戏曲文物之上,而忽视了对曾经孕育了周秦汉唐盛世文明(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戏曲文物的关注,虽然这种状况也与陕西地区多年来戏曲文物较之上述地区戏曲文物出土较少有关,但由此给人们造成的错觉似乎是,戏曲只在上述地区活动,尤其是在宋、金、元时期。但是随着陕西地区戏曲文物近年来的不断发现与出土,这一现象应当有所改观。

近年来,关中又发现宋代杂剧壁画一例,非常生动地揭示了宋代戏剧发展的事实情况,再一次雄辩地说明,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交流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表现得十分深入、生动,再次申明中国古典戏剧正是一种文化交融的象征。

2008年11月至2009年4月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韩城市新城区盘乐村考古钻探,发现古墓葬47座,但由于绝大多数被盗严重,仅发掘汉、宋、清代墓葬12座,其中,编号M218的一处宋代墓葬由于未被盗掘以及墓室未遭淤土浸扰,墓内壁画以及墓主遗骸保存完好而引起广泛注意,尤其该墓西壁表现宋代杂剧内容的壁画成为戏剧研究的一个新焦点,引起广泛关注的是该墓迥异于汉地的独特葬式,以及由墓主人人种信息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本章中,将集中探讨此墓杂剧壁画及其中所体现的丝绸之路文化因素。

作者在考古工地(赵景辉摄)

盘乐村古墓群数量众多,年代自汉及清,可见该地亦是一处宜于人居的自然聚落,期间发展兴替,作为个案可能在历史长河中闪烁不明,然而由于此次发掘出土,尤其编号为M218的宋墓,足可照见关中东府渭北的韩城地区人文历史之闪光与耀目之处。此墓所呈现的墓主人人种信息,足以知晓魏晋以来沿着丝绸之路入华西域胡人逐步汉化的进程,或者说,这些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被称为“杂胡”的人群已经完全淹没在汉人丛中。

这是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盘乐宋墓为砖券墓室,长2。45米、宽1。45米、深7。4米,其南端带有一条竖穴墓道,从外部葬式结构上讲,无一例外它属于汉地葬式,但是,该墓却在内部的形态上呈现出一些完全不同于汉地的具体形制(如不用棺材,而采用砖石砌成的榻床,并附有木制围栏,在考古学上称为“围屏石(砖)榻”或“石棺床”的类型)引人思考,因而作为一个很好的足可解剖的样本,韩城盘乐宋墓正如它最初被研究者关注的价值一样,新的解读也将会一一呈现在其描绘于一千多年前的颇富意蕴的戏剧内容上面。

五代冯晖墓乐伎砖雕(www.xing528.com)

五代冯晖墓乐伎砖雕

五代李茂贞夫妇墓后甬道东壁砖雕

五代李茂贞夫妇墓后甬道东壁砖雕

综上所述,此墓葬壁画的发现,是陕西地区新近发现且极为重要的戏曲文物之一。须知,在中国文化中心地带的关中(以长安为中心),戏曲文化更是直接裔袭唐、五代戏曲之脂膏,至宋代的百余年间,戏剧正孕育着一种新的体制与转机,在关中这一古老历史区域寻求破茧。

关中地区,目前所见有五代时期墓葬中尚有戏曲元素者,仅有两例,分别是后梁冯晖墓和后唐、晋的李茂贞墓出土伎乐砖雕。严格地说来,它们都属于西府地区。

五代李茂贞夫妇墓后甬道东壁砖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