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腔皮影:唱艺与文化展示

老腔皮影:唱艺与文化展示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以华阴老腔现存剧本为例说明。老腔剧本这种散韵结合的唱词特征,普遍认为是一种说唱形式。如老腔剧本《延安祈雨》中唐王的唱词:喜的是北方平定了,来时搬兵回长安。唐王一人登台,向上天祈求赐雨,此举感动玉皇大帝,立即降下御旨,命黑风洞老乾龙急速在午时之际降雨延安,以解除旱情。吾与汝同为汉老元臣,今日此会必有高谈。而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安敢军伍之前,妄称天数。

老腔皮影:唱艺与文化展示

也许有人会说,在故事叙述中加入韵文的传统,在中国不是没有,而且历史颇为悠久。如汲冢所出《穆天子传》就是,晋干宝《搜神记》所载吴王小女、卢充幽婚故事,唐《艺文类聚》所引《杜兰香别传》《续齐谐记》载赵文韶与青溪小姑宴寝等,都在故事里穿插有诗歌,但是源自唐变文、宋元话本的陕西皮影戏中的韵文,却与此有本质的不同。我们以华阴老腔现存剧本为例说明。

老腔剧本这种散韵结合的唱词特征,普遍认为是一种说唱形式。杨甫勋先生在《华山老腔》一书中,也开宗明义的说:“老腔剧本中,较明显地保留着说唱本的特点,不少唱词往往以第三人称演唱,离开了戏剧代言体的特征。”如老腔剧本《延安祈雨》中唐王的唱词:

喜的是北方平定了,

来时搬兵回长安

唐王赏军且莫表,

再说延安众百姓。

后面两句显然不是唐王语言,而是以第三人称向观众作交代,应是一种说书人或讲故事人的口吻。

再如老腔常演的《借赵云》一剧唱词:

翼德披挂怒胸膛,

手中握定丈八枪。

此去定要灭贼党,

救民为国除祸殃。

翼德当先开了路,

关某随后登战场。

太史慈上马催众将,

玄德公率众坐团营。

金鼓齐鸣铜锣响,

旌旗纷纷遮太阳

类似的还有《天水关》中的唱词:

关兴当先开了路,

张苞提枪随后行。

王平披挂为后应,

马岱催军怎敢停。

高祥不敢违军令,

张义急急掠后营。

魏延上了追风兽,

闪上元戎一卧龙。

不胜枚举,另有一出富有生活气息和口语特色的滑稽小戏《卖货郎》,唱词有:

收拾锣鼓煞了戏,

人马撤回府州城。

回回回,散散散,(www.xing528.com)

看戏看到二更半。

头又闷,眼又酸,

进城去,狗叫唤。

进门去,都抱怨,

上炕踏得娃叫唤。

众位乡党散散散,

我到主家去吃饭。

因此,在2005年华阴老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中也就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老腔和其他板腔体相比,声腔旋律在结构上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语言性很强,声腔紧紧依附和摹拟着字声,经常把说、念、唱交织在同一个唱段中,有原始说唱艺术特点,呈现出由说唱向戏曲过度的明显痕迹;二是在每句唱腔旋律中都有一个三拍的乐节形式,结构于句末处,形成一种程式性的乐句声腔形态,这一点在全国剧种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华阴文史学者王忠亮先生就从老腔戏文叙述的修辞性上看到:“这显然是对军容和行军场面的描写,而不像是剧中人的陈述。同时,老腔叙事,都很追求故事的完整性,铺陈直说,很少见有暗场处理情节的手法。主要人物的身世,都要通过剧中人的自白向观者交待清楚。”

老腔艺人双泉村演出

老腔艺人王振中(白毛)

老腔在北京人艺演出《白鹿原

笔者2005年曾在华阴拍摄一部纪录片,其中采访老腔著名艺人“白毛”王振中时,他就告诉我:“老腔就是说唱形式,不成熟的戏剧。”当场举例演唱一段《李靖点星》(实际似说):

(唱)天王急急登台上,大小凶神听令行。

二十八宿都点起,传令再点众星君。

又点这金头揭地、波罗揭底;

再点这,多目天王、多智天王、增掌天王、太楚天王、端塔天王、哪吒太子、金吒行者、木吒行者、玄天大圣、协天大圣、火眼金睛大圣、六耳通风大圣、九首取级大圣、移山大圣;又点这,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九曜星官、十二元神、卷帘大将、天蓬将军、南斗六郎、北斗七星

又点这,一罗睺、二地煞、三金星、四太阳、五火星、六水星、七冀八岱九母星、天连星、地连星、日月二极黄连星、文曲星、武曲星、天喜星、红喜星、北斗宫,还有紫薇星。 把众家星表齐点起,要擒黑风作怪精。

这个《李靖点星》剧目,又名《张花反延安》《延安祈雨》等,记叙唐贞观年间,延安府总兵张花趁连年大旱之时,起兵造反,唐王李世民御驾亲征,平叛之后,同百姓一起高筑烽台。唐王一人登台,向上天祈求赐雨,此举感动玉皇大帝,立即降下御旨,命黑风洞老乾龙急速在午时之际降雨延安,以解除旱情。但老乾龙错行雨簿,将雨降至长安,猛知错后,急急赶往延安,一路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反倒给沿途百姓和延安府造成罕见洪灾。玉帝大怒,差天王李靖点起天兵天将,大战黑风洞,后在观音菩萨帮助下,捉拿了老乾龙及其妖将黑沙魔君,造福一方百姓。此戏,点星一节,颇似《礼节传簿》中的人搬演的“队戏”,也似云南关索戏,又可归于目连戏之中。薛若琳在《关索戏与关索》中说:

云南关索戏,亦属傩戏的一种,它现在的演出仍然保留着驱鬼逐疫、祈求吉祥的特点,……演出时,先是20个演员绕场数周,行走呈圆形,之后又呈半圆月形,最后分两排相对而站,接着诸葛亮先唱,意在点将,他一边唱,角色一边变换队形,最后是角色每两人成一组分别向诸葛亮应点报到,完毕,开始演戏。

按大戏来自小戏,这个关索戏中的诸葛亮,其实可换做皮影戏中的李靖,可见其古老。话说回来,中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和华阴当地学者,其看法基本一致,潘建国先生就指出:“故事中插入韵文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但是宋元话本小说的韵文与此有本质区别,前者所插韵文多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吟出,而话本中的诗词从总体上来看,以第三者,即表演者的身份吟出,实乃脱胎于变文之咏变相诗。”

老腔中还有大量直接引用原著小说的地方,如《空城计》中王朗与诸葛亮相遇一段戏词,基本依据的就是明罗贯中著章回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诸葛骂王朗”的一段文字:

孔明:(笑)王司徒大人请听一语。吾与汝同为汉老元臣,今日此会必有高谈。岂不闻昔日桓、灵微弱,汉统陵替,国乱贼兴,四方扰攘。段珪纵横于平津,凶恶又生于趄野;天方剿戮,四寇又兴,迁劫汉帝于阎闾之间,残暴生民于沟壑之内。固庙堂之上,尽是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肺之辈,滚滚当道,叫些奴颜卑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王朗吾素知汝: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为何反助逆贼,同谋篡位?尔今罪恶深重,就是天地间倾国之贼,人人恨食汝肉,今日有吾尚在,乃天不绝炎汉也。吾诸葛亮奉诏讨贼,仗义兴师,尔乃奸佞之臣,还不潜心缩首,可当咫尺间投水而死,即死九泉,有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于地下乎?可笑!而皓首匹夫,苍髯老贼,安敢军伍之前,妄称天数。看吾兵马出西岐,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哼!骂死你谄谀佞臣。

《空城计》是目前所见时间最早的抄本,同时见诸刘文峰《中国戏剧史图典》和杨志烈、何桑《中国秦腔史》两书著录。这个本子里留存下的这些戏词,抄自同题话本小说或史书,充分证明其演唱时代之古老,明显具有宋元话本、说书、明清章回小说的痕迹。

与唐代影戏宣教佛经教义及宗教故事不同,宋代影戏多取材于传统深厚的中国讲史故事,亦是唐代佛寺“经变与俗变”的反映。华阴老腔影戏剧目即是此种现象的反映。老腔剧本约为三大类型,其一为历史战争题材,据王忠亮、杨甫勋等统计约有两百多本,以两周、列国、三国、唐宋时期宫廷、战争题材为主,其中三国戏最多,有一半以上,至今盛演不衰;二是神话传说题材,通过比照剧目,我认为大多可以归类为“目连戏”内容,如《西游》《封神》《南游》(即目连戏《香山》)《搜神记》等。三是一些社会生活题材,如《收羌白》《鞭打芦花》《十八姐拜寿》《秃子尿床》《狗拉牌位子》以及《白毛女》《杜鹃山》《血泪仇》等。

这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如南宋高承《事物纪原》中记载:“宋朝仁宗朝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另外,吴自牧《梦粱录》、耐得翁《都城纪胜》中也有相关记载:“影戏,……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还有,被广泛印证的一条记载是张耒《明道杂志》中的一个故事:“京师有富家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

[宋]高承《事物纪原》书影

可见,影戏演出,多为“史话”,与目连戏的“鬼话”并行不悖,对后世影响依然存在。“清代民国乃至当代的关中影戏仍多演此类内容,特别是老腔、秦腔、弦板腔、道情诸影戏多演出列国、前后汉、三国、唐五代等历史故事。老腔影戏剧本历史题材如《长坂坡》《借赵云》《空城计》《取四郡》《火烧连营》《收姜维》《刘备取四川》等;秦腔影戏剧本如《回荆州》《刘备祭灵》《斩李广》《杨二郎劈桃山》《周公东征》《文王聘贤》等;弦板腔影戏剧本如《火烧七百里》《征东》《玉和救驾》《牛头山》《舌战群儒》等。”三国故事剧目在这些影戏里是海量的,深受百姓喜爱,人们也因此熟知三国人物与重要战事。

[宋]高承《事物纪原》影戏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