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秦腔的文化纽带

丝绸之路:秦腔的文化纽带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丝路所具有的沟通、交流属性来看,中华文化并不封闭。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遗世界文化遗产,加之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建设之倡议,古老的文明交通之路更加凸显其现代意义。正像敦煌是接近佛陀的故乡一样,所谓“丝路起点是长安”,也意味着秦腔是直接盛开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地上中国戏剧,也是目前还流传在丝绸之路上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剧。

丝绸之路:秦腔的文化纽带

中国戏曲本身是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交融的象征。这种交流在中古时期的隋唐两代达到高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张籍《凉州词》)、“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这是唐诗中留下的丝路文化、经贸双向、对等交流的场景。

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作为汉唐京畿之地的关中地区尤其见证了中国戏曲在此地的聚合、交融,乃至在多元共生、极具包容性的唐文化母体内不断发展演进,至五代、北宋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定型也在这一地区表现得逐步深入。

另一方面说,中国的文艺门类中,戏曲定型、成熟较后。因此,世人皆谓其具有综合性,譬如它包含了歌舞、故事、角色扮演、化装服饰、乐器美术等因素。可是,我们在说它是综合艺术时,往往不会说它是各门类的叠加,相反是一种杂糅、交错相融,是一个独特的一体。

透视其漫长历程,它最初的雏形或者说原点,是应具有一个“戏核”的,就此发展出来的。像种子发芽,在适当的机缘和条件下才慢慢生长,这一过程有时也被描述成滚雪球,从最初的一个小点逐渐滚成一团,不断吸附,不断取舍,最终形成独特的“中国戏曲”。

我们现在看到的京剧和各地方戏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不过,本书并不着意京剧形成的问题,而是探讨它较早的源头之一——秦腔

实际上,探讨“秦腔”,首先需要探讨“秦地”,这个问题无法绕过。

戏曲的起源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域内发生,中国戏曲的发展更是与所在地域的文化密切相关,最为显著的一点是声腔。一般采用当地方言,熔铸当地音乐及歌舞因素,形成一定体制,才成为大戏。

众所周知,文化意义上的秦地即陕西,一般来说指关中、三秦、三辅或古长安,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而已。

长安地处渭河冲积平原,古人又把这一带称之为“关中”,是一条既狭长又宽阔的通道,在汉唐之世,东连洛阳,两京并重,是世界史上最重要的文明古城之一。由郭琦、史念海、张岂之先生主编之多卷本《陕西通史》“历史地理卷”第八章《历史军事地理》中,对关中地名及来历作了通览式的解释,现征引如下:

由于关中最初并不是正式的地方行政区划,所以有多种解释。根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汧谓汧水,雍谓雍山,河谓黄河,华谓华山。但《史记》中有时将汉中、陕北也包括在关中的范围之内。后来还有些说法,大抵都是就关立论的。一说它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和陇关中间;一说在函谷关和散关的中间。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法。这些说法虽然晚出,但同战国秦汉时期的所谓四塞意义大体相同,相当符合当时的情况。

从丝路所具有的沟通、交流属性来看,中华文化并不封闭。在汉长安,从公元前二世纪起,就有举世震撼的张骞凿空出现,从此开启了中原王朝与亚欧大陆中、西部交往的记录,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双方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因交流而受益受惠,并产生持久影响。一般的,其交流的等价物以中国丝绸为主,后世遂以“丝绸之路”为名。

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物流之路,更重要的是世界上三大重要文明之间的交流、传播与汇聚之地。季羡林先生曾说,这个汇聚最后沉淀在隋唐的长安,也沉淀在古中国的戏曲中。这是本书的基本判断和前提,以后章节亦围绕此展开。

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遗世界文化遗产,加之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建设之倡议,古老的文明交通之路更加凸显其现代意义。这一段就以现在的西安(汉唐时期的长安)为起点向西延伸,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尤为重要。(www.xing528.com)

关中皮影演出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心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中心之间建立起长距离的交通联系,在游牧与定居、东亚与中亚等文明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并见证了古代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人类进行长距离交通、商贸、文化、宗教、技术以及民族等方面长期交流与融合的文化线路杰出范例。

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就是沿着这条道路网,依次传递,流行中华。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一步深入融汇在汉地的物质文化中。

长安是唐帝国的首都,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汇聚之都。当时从东亚、中亚、南亚四面而来的佛教高僧也散布在城中大大小小的寺庙中,这些寺庙成为当时东亚世界的佛教中心。

敦煌虽然位于帝国西陲,是一个规模并不很大的城市,由于它处于中西交通的咽喉要道之上,因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际化城市之一,成为丝绸之路上主要的文化和商业交往的十字路口。各种文化在这里凝聚、碰撞、结合,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东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两个地方千年之间,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政府官员、宗教僧侣以及商人来实现的。“敦煌和中国其他地区之间保持着不断的联系。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艺术和文学方面的双向影响。”敦煌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因素,保存下了莫高窟美的壁画和藏经洞里丰富的文书,使得千年之后,我们发现了因为交流而产生的新的文化。

秦腔《血诏带》(又名《白逼宫》)剧照

秦腔《临江会》剧照

虽然,敦煌文书被保存下来是一个奇迹,但不是偶然。由于丝路开通,敦煌地区长期信奉佛教,而且主要的是,它比中国内地其他地方更接近佛教的故乡

在所有宝贵的敦煌文书中,最值得研究的民间文艺是变文。中国戏曲剧种声腔的源头之一,就是这些韵散相间的一种新文体。众所周知,中国戏曲,最大的特点是唱,也就是音乐部分。分为两大类,曲牌体和板腔体。板腔体是以七字句十字句的一对上下句为特征,而板腔体正是因为秦腔的兴起而最早出现。

正像敦煌是接近佛陀的故乡一样,所谓“丝路起点是长安”,也意味着秦腔是直接盛开在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传播地上中国戏剧,也是目前还流传在丝绸之路上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