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利坚的创造者:约翰·温斯罗普基督仁爱之典范》

《美利坚的创造者:约翰·温斯罗普基督仁爱之典范》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阿贝拉号,大西洋执笔尊敬的约翰·温斯罗普先生船队各基督教派无畏的领袖、著名的总督,偕同全体虔诫的信徒,于大不列颠岛驶往北美洲新英格兰途中。公元一六三○年基督仁爱之典范全能的神①赫赫在上,明智聪察,使生民百姓历来尊卑有别, 一些人荣华富贵,另一些人贫贱低微。我们取得了特许,耶和华授权给我们列下条款。

《美利坚的创造者:约翰·温斯罗普基督仁爱之典范》

阿贝拉号,大西洋

执笔

尊敬的约翰·温斯罗普先生

船队各基督教派无畏的领袖、著名的总督,偕同全体虔诫的信徒,于大不列颠岛驶往北美洲新英格兰途中。

公元一六三○年

基督仁爱之典范

全能的神①赫赫在上,明智聪察,使生民百姓历来尊卑有别, 一些人荣华富贵,另一些人贫贱低微。

理由

之一:神的创造始终一贯。形形色色的天地万物彰显他的智慧和权力的荣光。规定所有这些差别,旨在确保整体的存活和福祉。正如君主有百官辅佐,这位无上伟大的帝王有众多的管家。他与其躬亲泽润天下,不如由随从代为分发赐给人的礼物。

之二:神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昭示他的精神:他首先节制并约束邪恶之人。富贵者对贫者不可敲骨吸髓,贫者受到轻慢不得反抗尊长、不听管教。又次,他对因皈依他而获得新生者施以天恩,对位尊者倡导博爱、慈悲、温和、克制,对卑微者倡导信仰、忍耐和顺从。

之三:每个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兄弟情谊使人们更精诚 团结。显而易见,人的尊荣富贵并不取决于个人某一独特之处,而是为了创造者的荣光和造物——人——的共同福利。如《以西结书》第十六章第十七节所言,神保留宝器财物为己有,他称财富 是他的金银。①他在《箴言》第三章第九节说,你要以财富尊荣他。② 人(由神圣的天意)分为贫富两类。富者方法手段较优,收获丰厚,生活安适;其余各类人等皆贫,仰赖前者的恩惠。我们处世行事有两条规则:公义和慈悲。两者在行为和对象上都有差别,但是也能合而为一。有时可对突然处于危难困厄之际的富人显示慈悲,也可以在与契约相关之事中对穷人公平对待。我们在相互的交往中同样受到两条法则的制约。在上述两例中有自然的法则和天恩的法则,后者也称作道德的法则或福音的法则。公义的规则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方能适用,在此不论。第一条法则训诫人们爱邻人应如爱自己,要尽其所能,我们待人接物的一切道德法则的概念都由此而生。出于这一法则行慈悲之事有两个要求:凡见人生活困苦或处于危难必须相援;助人者出自同一感情照顾自己的利益。照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所言,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③亚伯拉罕和罗德招待天使时这样做了,基比亚的老人也这样做了。④

天恩或福音的法则在这些方面与自然的法则有所不同:首先 自然的法则适用于处在纯洁无邪的状态的人,福音的法则用于堕落后获得新生的人。再则,前者认为人人都是神的骨肉,是神以自己的形象造成;后者也说信仰耶稣基督和属于同一教派的人都是兄弟,但它还教导我们,基督教徒和其他人应有区别。对一切人,特别是信教者行善。⑤根据这个道理以色列人看兄弟也有陌生人和迦南人的差别。第三,自然的法则不涉敌人,因为纯洁无邪的人都被视为朋友。福音书要我们爱仇敌。有此为证:如你的仇敌饿了,给他食吃。《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四节说,爱你们的 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人祷告

福音的法则变动不居,因时因事制宜。有时基督徒必须像使徒们那样变卖自己拥有的一切,周济穷人。也有时候基督徒即使力有未逮也必须捐助他人(虽然不必罄其所有),就像他们在马其顿所做的那样(《哥林多书》第二章第六节)。①同理,处于危机中的集体需要大家戮力同心,为教会执行特殊任务的集体也是如此。最后,如果没有其他方法救教内兄弟于危难,我们应尽力给予帮助,不应求助于上帝,期待奇迹出现。

......

1. 至于人,我们是一个公司,自称为基督的随从。虽然我们 原来相隔遥远,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工作,我们如果以信奉基督为乐事,我们就应该由爱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爱共同生活。 众所周知,早期的基督教徒如沃都派实践中就是如此。用他们的 论敌之一艾尼阿斯·席尔维乌斯的话来说,他们会爱自己的宗教, 甚至不必熟知其内容。

2. 经上苍恩准以及大家的同意,更由基督教会特许,我们着手进行的事业是在一个合适的政教合一的政权下寻求共同生活之地,亲密相处。在此情况下,公共的利益必须高于私人的利益。我们的良心和政策都要求我们为公益服务。毋庸赘言,没有公众的福利,私人的产业无由维系。

3. 我们的目的是改善生活,更好地事奉耶和华,使基督的信徒生活安适,队伍壮大。我们身为教徒,为使自己和后人不受邪恶世界种种败坏的影响,凭耶和华圣洁法令的威力事奉神并拯救我们的灵魂。

4. 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我们必须同心合力。我们的事业非同寻常,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在英格兰时习以为常的或应有而未有的方法。我们将做的必然和以前一样,但是在我们将去之地我们更应黾勉从事。大多数人在他们的教会里口头明认的真理将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施。出于爱的义务,我们待人必须像兄弟一般。没有伪饰,我们必须以一颗热诚纯净的心相爱,我们必须互相帮助,分担重任。我们不应只顾私务,我们要为兄弟们的事情操劳。不要以为如果我们失败了,耶和华会像原谅我们曾一起生活过的人们那样容忍我们的过失,……

在神面前我们必须实现这一事业。为这目标我们和神立约。我们取得了特许,耶和华授权给我们列下条款。我们宣称为达到这些目标而奋进。为此我们求得他的恩宠和祝福。如果耶和华垂恩,侧耳而听我们的祈祷,把我们平安带到我们要去的地方,那么他就批准了这盟约,确认了我们的特许,并将期望约中各项条款都严格遵守。如果我们不能恪守我们自己提出的条款,欺瞒我们的神,甘心拥抱尘世,追逐声色之乐,为我们自己和子孙聚敛财物,耶和华必然会大怒,对发假誓者施行报复,让我们知道违背这样的合约将付出何等代价。

要避免沉船,为子孙后代造福,唯一之途就是遵循弥迦的教诲,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我们的神同行。①为此目的, 我们必须团结如一人,我们必须像兄弟般谦诚相待,我们必须乐意舍弃不必要的奢侈品,为供应他人必备品,我们要温顺、谦和、耐心而又慷慨地互通有无。我们要互相友善,设身处地地推己及人,一起欢乐,一起哀伤,不怕辛苦,同舟共济。我们将永远着眼于我们的重任和奋斗中的集体。在集体中我们犹如同一身体中的各个部位,大家心地平和,团结一致。耶和华就是我们的神,他乐于与我们共处,把我们当作他的子民,使我们万事如意。我们 将更多地看到他的智慧、权力、善与真。我们将发现以色列的神与我们同在,我们以一当百,他将给我们夸奖和荣耀。种植园将欣欣向荣,为人人称道。耶和华使那里就像新的英格兰。我们应该想到,我们就如一座高地上的城,万众瞩目。倘使在这伟业中我们欺骗神,迫使他撤回援助,我们将成为世界上的笑柄人人传讲,我们将授敌人以口实,使神之道和追随神的众人蒙辱,我们将使神虔敬的仆人感到羞耻,而他们为我们的祈祷将变为对我们的诅咒,直至我们在将要去的地方慢慢消亡。让我以耶和华忠实的仆人摩西的训导结束这篇文字。他在《申命记》第三十章里向以色列最后道别,他说,亲爱的兄弟,陈明在我们面前的是生与善,死与恶,今日我们受吩咐爱耶和华我们的神,我们互爱着遵行他的道,谨守他的诫命、律例、典章和我们与他立约中的条款,使我们得以存活,繁衍子孙,耶和华我们的神会祝福我们抵达我们前往占有的地方。倘若我们心存不正,不肯听从,却被勾引去 敬拜和事奉异神以及尘世的欢愉和赢利,今日必得明白,在我们穿越这浩瀚的海洋前往占有的美好土地上,我们终将消亡。

所以让我们选择生命,(www.xing528.com)

使我们和子孙后代

可以存活;听从他的

声音,紧紧追随他,

他是我们的生命和

昌盛

(陆建德 译)

* 译文选自《我有一个梦想》,钱满素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詹姆士一世即位后加紧控制议会,英国的形势越发动荡不安,由此迫使清教徒大举移民北美。从1630年到1640年革命爆发,大约有两万英国人加入了这次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迁徙。新移民人数众多,建制有方,他们的定居点很快遍布马萨诸塞海湾地区。与他们相比,普利茅斯的移民只是一个孤立的小群体。另一不同之处是,马萨诸塞的清教徒不是独立派,尽管他们对国教早已丧失信心,对英国的前途也不抱任何希望,但还不准备马上与国教脱离。移民北美就是要从地理上脱离英国,从心理上放弃英国,到这片新大陆上来重新开始,实现他们的宗教和政治理想。

这是清教徒掌控的马萨诸塞海湾公司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次移民,他们首先从英王那里获得建立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的特许状,并选举约翰·温斯罗普(1588-1649)为总督。这位刚正坚毅的领袖来自英格兰一个殷实的乡绅之家,在剑桥学过法律,曾任法庭律师,拥有爵士称号。温斯洛普是一个虔敬的清教徒,对詹姆士治下的英国很是悲观,深信上帝的惩罚将很快降临。经过周密考虑和多时准备,马萨诸塞海湾公司决定整体从英国迁到北美,他们随身携带了特许状,将它作为成立自治政体的法律依据。1630年春,以“阿贝拉号”为旗舰的11艘小船满载700余人,面向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出发了。他们行驶两个多月,跨越3千英里海域,终于在6月14日那天在塞勒姆港停靠上岸,这标志着大规模清教移民的开始,也预示着新英格兰的诞生,乃至美国的诞生。

温斯罗普率领的这批新移民包括男女老幼,他们分别来自英国二十多个地区,身份地位也各不相同,大部分是工匠、商人、自耕农;小部分是中上层的乡绅、法官、律师;还有一些仆人。他们也不全是清教徒。如果说有共同之处的话,那就是他们都具有挑战权威,挑战大海的勇气,决非驯服的被治者。

如何将这一大群人凝聚起来,在既无传统又无权威的北美荒野里建立一个符合《圣经》的圣洁社会,这是温斯罗普最为关注的。在如此蛮荒中,哪怕仅仅是生存,也相当困难,更不要说实现宏图壮志。新社会将如何组织?怎样治理?以什么思想和精神作为根基?树立怎样的秩序和权威?他们将完成何种使命?又如何检验?温斯罗普明白,他不能等上了岸出现混乱后再来解决问题,而必须提前统一思想,确立目标,规范行为。因此,他极富远见地在航海途中作了这个名为《基督仁爱之典范》的讲道,明确他们这次移民的神圣意义,展示一个新世界的蓝图。按现在的说法,这就是清教移民的宣言或政纲。

作为虔诚的加尔文宗信徒,上帝是清教徒们的无上权威,《圣经》是他们的神圣法律,拯救是他们一生关注的焦点,温斯罗普正是基于这些宗教信仰来陈述他的主要观点:

他首先谈的就是尊卑有序的命定观念。这符合加尔文宗的预定论,即个人是否得救由上帝在万世之前早就预定。宇宙与人间万物均体现上帝的旨意与安排,上帝行事自有其道理,作为信徒唯有认命。然而在承认宿命论的同时,温斯罗普强调的是兄弟友爱,无论贫富贵贱,彼此皆应以公义与慈悲相对待,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协调而非斗争的关系。

由此便引出了“共同体”的观念,集体高于个人,公益高于私利,整体的存活与福祉高于一切。财富虽为个人所有,却不属于个人。富人只是受上帝之托代管财物,当他人和社会需要时,必须与之共享,这就是基督教福音法则所体现的仁爱。

第三是与神立约的思想。清教徒是上帝新的选民,美洲是上帝新的应许之地。犹如《旧约》中犹太人在摩西带领下出埃及,他们离开英国到北美,是来建立新的耶路撒冷——一个“山上的城”,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供全世界仿效,此乃他们的神圣使命。如果他们安全抵达北美,就证明上帝已经确认与他们的约,他们的一切言行都将在上帝的监督之下。如若成功,他们将荣耀上帝,得到上帝恩宠。如若失败,则无异于作假誓,违约于上帝,他们必将遭到上帝的愤怒严惩。无疑,盟约神学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作为整体而同舟共济的思想框架。

第四是政教合一的政府形式,教会是专属圣徒的团体,政府是世俗的,管理所有民众。教会管精神,政府管行为,二者虽有分工,牧师和行政长官也不能兼职,但目标却是一个,都是为了维护和贯彻上帝的律法,将马萨诸塞建成圣洁的上帝之城。他们的政权也被史家称为“圣徒之治”,因为通过教会会员的资格审批制,以及只有教会会员享有参政权的规定,政府被严格控制在教会手中。

在殖民地的最初二十年中,温斯罗普多次连选连任总督,始终以他刚柔得兼的手法在为马萨诸塞掌舵。在他的治下,新英格兰的小镇自治得以确立,“新英格兰方式”得以发展,为日后美国的自治与民主打下了思想和制度基础。温斯罗普因其奠基功绩,堪称美国文明的缔造者之一。大概是深感马萨诸塞事业之伟大,他在离开英国前就开始记日记,直到1649年去世,年复一年地实录下移民过程中的日常事务与思想状况,为历史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清教是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一种形式,温斯罗普并不赞同自由民主的现代观念,他认为自由应该是摆脱私欲,服从道德法,而民主更是“最低劣最糟糕的政府形式”。然而公理会信徒立约建立自治教会,马萨诸塞人民立约建立自治社区之举,恰恰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雏形。随着马萨诸塞不可逆转的日益世俗化,清教移民创立“山上的城”的宗教事业似乎失败了,但他们的政治智慧和建制,他们对美国的理想和象征建构,必将成为美国世代继承的重要遗产。1838年,马萨诸塞历史学会首次发表这个历史文献,后被多次重印,成为阐述早期移民最重要的文献。

(钱满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