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景和远景轻重法在写景文作法中的必要

近景和远景轻重法在写景文作法中的必要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描写远于中心点景物的笔墨,更应淡薄。描写近景和远景轻重法的文字例一游黄山记袁 枚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其余四处不过是较近景稍远的冒充远景罢了。描写近景和远景轻重法的文字例二大明湖《老残游记》老残略道一声“谢谢”,也就收入箱笼,告辞动身上车,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

近景和远景轻重法在写景文作法中的必要

近于中心点的景物,是近景;远于中心点的景物,是远景;描写中心点景物的笔墨,应酣畅浓厚;描写近于中心点景物的笔墨,应稍淡薄。描写远于中心点景物的笔墨,更应淡薄。这便是:“描写近景和远景的轻重法。”还有说:远景瞧不明,听不清,非耳目之力所能及,应当改用想象的笔墨,轻描淡写,不可用实笔刻画,否则所记载的远景,因为见闻不真,必多错误,必多遗漏,必难使读者了解,使读者满意;并且描写远景如用实笔,那么和描写近景的笔墨相同,文中何处重要,何处轻淡,何处疏,何处密,完全分不出来了;所以描写近景用重笔,描写远景用轻笔,不但文法上应该如此,便是事理上亦不得不如此。

描写近景和远景轻重法的文字例一

黄山记 袁 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 “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己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黄山有前后海之名,左右视,两海并见。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幸松针铺地二尺厚,甚软,可坐。晚至狮林寺宿焉。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夹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 “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惜未挈长绳,缒精铁量之,果若干尺耳。”僧大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 “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栗无益,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信然!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余里;入山凡七日。

袁氏这篇游记中描写的中心点,一是“高峰”,一是“云气”;至于描写远景处,很少很少;第二段中“慈光寺已落釜底”,是俯视所见的远景。“两海并见”,是左右视所见的远景。第三段中“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是仰视所见的远景。第四段中“忽有片云起为荫遮”,亦是仰视所见的远景。“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是极目远眺时所见的远景。左右上下的远景,都只用数字,略写一过。其实细算起来,只有极目远眺时所见的峰顶落日,才是真正道地的远景。其余四处不过是较近景稍远的冒充远景罢了。他的文笔,也能“逸趣横生”:如“云走入夺舍”句;如“诸峰如儿孙俯伏”句;如“畏天不敢上”句;如“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句;如“天帝戏布兵仗”句;如“一峰似首承日,似吞似捧”句;如“不敢仰”句;如“深坑怪峰在脚底相待”句;如“托孤寄命”句,都凭着他想象力,极意描写,“形容尽致”,本领薄弱的人,决计是做不到的。文中第一段,叙游山的时期与动机,虽只寥寥数句,而“白岳”“东山”相映成彩,曜人眼目。第二段,写云巢洞的狭路,立雪台的古松,以及海马的作用,云气的氤氲,写得天上人间,皆成妙境。开首写山僧之慈悲,自己之顽强,亦复相映成趣。第三段,写百步云梯前的奇路,光明顶的形势,始信峰的背景及高险,处处写得明白曲折如画。结尾又以自己之顽皮,反衬山僧之慈悲,妙人妙语,好看煞人。第四段,写清凉台下的奇峰,清凉台上的奇云,西海门左右前后的环境。跨在捷如猱猿的海马背上时之异想妙境。写得移步换形,令读者也不知不觉的随着袁老头儿的足迹目光去游览,一刻儿和着他害怕,一刻儿和着他欢喜。第五段,记下山之时日,路径和家人的相迎;并总结步行若干里,入山若干日;文极简要。

再看他以时日开首,以时日结尾,章法何等严整。中间三段都用“次日”开首,而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中,又随时叙出宿于何处,一丝不乱,自成段落。这种日记体的游记,步移法的游览,是作游记时最需用得到,而且比较容易下笔的法儿,真该细细欣赏。

描写近景和远景轻重法的文字例二

大明湖 《老残游记》

老残略道一声“谢谢”,也就收入箱笼,告辞动身上车,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到了小布政司街,觅了一家客店,名叫高升店,将行李卸下,开发了车价酒钱,胡乱吃点晚饭,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来,吃点儿点心,便摇着串铃满街踅了一趟,虚应一应故事。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下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书”。亭子旁边虽有几间房屋,也没有什么意思。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公祠畔。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和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土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道,“真正不错!”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碰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这篇游记,更把描写远景近景的轻重法,更显得清楚了。此外古人文集中,他描写景物的方法,还有最普通的数种:(www.xing528.com)

(一)因为近景不足描写,便登高远眺,注目远景,若是远景又不能细意描写,就用风神荡漾之笔,不着痕迹之词,凭吊远景中的古人事迹。例如苏子瞻《超然台记》中: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淮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文中如“隐见”字,“若”字,“庶几”字,“乎”字,“隐然”字,都是若有若无,不可捉摸。又如子瞻《凌虚台记》中:

……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泰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

文中记东西南北之远景,虽用实笔,都不下一个形容字,不着一笔描写语,便是深怕描写的不正确不详细,故索性善刀而藏了。

(二)有时近景不够充分描写,远景不能精细描写,而又没有远景中的古迹,足供凭吊,那么在写目前的实景后,就凭空写出此地在春夏秋冬朝暮风雨时的景物使读者见了,也足游目骋怀,流连欣赏;但是必须某景在某种时间中,实有某种景物的可能性,才得拓开去写。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文中常用“若夫”字、“至若”字、 “而或”字,便是撇去实境,另写虚境时,必用的解放词;所写各种景物,也实在是岳阳楼能有的景物。再看欧阳修醉翁亭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文中亦用“若夫”字从现实之境,解放出去,解放后所写的景物,也是醉翁亭能有的景物。

文家惯例,分山水记和亭台记为两类。可是都要记出山水的真相,不能向壁虚造的。亭台记多伤今悼古,或归美主人之作,而人们在游览山水时,也没有不动情感,只是呆看呆游的;不见欧阳山水之记,俯仰夷犹,常作吊古叹逝之语么?原来人们当生活在两种境界中,一种是现实的境界;一种是超出现实的境界,有现实的境界供给其生活,才能得着“真”的生活,有超出现实的境界丰富其生活,才能得着“善”的生活;人们必具此“真”和“善”的生活,生活才得美满。文字在描写现实的山水亭台时,是现实的真的生活之表现,忽而凭其想象力,惨淡经营,结撰出一个超出现实的美满境界,实人们发展精神生活时应有的需要,至善的成绩。必须如此,方能引导人们入于高尚的美满的无限希望的极乐境界中,不为现实的恶环境所苦厄。因此,我极端承认描写理想境界中的绝妙景物,是文艺上不能缺少的,就是描写山水亭台记中都该有的。是和描写一切物的真相,各有相当的价值和需要的。

文法练习

(一)作一篇游记,要有描写远近景的轻重法,可以瞧得出!

(二)作一篇游记,要合乎抚今念昔的吊古写法!

(三)作一篇游记,要合于解放实境的想象写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