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是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非常有名的一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某一天,国王给他出了道难题。国王拿了两公斤的纯金交给工匠,请他打造一顶皇冠。皇冠拿回来的时候,金光闪闪,质量也正好是两公斤。可是,国王怀疑这个工匠偷用银和铜取代部分金子掺在皇冠里,于是要阿基米德帮他找出真相。
若从皇冠的光泽和质量来看,实在难以做出判断。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金比银、铜重,金的密度是19.3克/立方厘米,银的密度是10.5克/立方厘米,铜的密度是8.9克/立方厘米。倒过来说,如果有两顶皇冠质量都是两公斤,那么用金打造的皇冠体积比较小,银皇冠体积较大。两公斤的金体积是104立方厘米,两公斤的银体积是190立方厘米,阿基米德只要把皇冠的体积算出来,工匠有没有偷金子的答案就立见分晓。
问题又来了。一块方正的金块,体积很容易算出来,皇冠有棱有角,还有雕花,该怎么算出它的体积呢?阿基米德想了好久都没有得到答案。有一天,他到公共浴室洗澡,踏进澡盆的时候,看到盆里的水往外溢,灵感就来了。浴盆里溢出的水的体积,不正是浸在浴盆里的身体部分的体积吗?换句话说,他的身体把浴盆里的水挤到盆外,挤了多少呢?正是他身体那部分的体积。所以,阿基米德只要找一盆满满的水,把皇冠放进去,量度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皇冠的体积了。
阿基米德高兴得不得了,衣服都忘记穿,光着身子就从公共浴室往外冲,在街上裸奔大叫:“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正是我们常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宋代词人辛弃疾有首《青玉案》,其中有几句最脍炙人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在人群里千方百计去寻找一个人,突然回头,原来这人正在灯火稀落的地方。意境真美。
网络上有个大家常用的搜索引擎——百度,名字就是出于“众里寻他千百度”这句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也引用了辛弃疾的这个句子。王国维说,要在学问上、事业上成功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有三句词来描写。第一个阶段是晏殊写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做学问、做大事业必须要站得高、看得远,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这往往也是一条孤独的路。第二个阶段是北宋词人柳永写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不怕困难、不怕辛苦,牺牲投入,毫无怨言。第三个阶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正是阿基米德大声呼叫的“我找到了”吗?
前面提到金子的纯度,我再做些补充。我们常说24K金就是纯金,18K金和14K金代表不纯且纯度不同。K这个字母来自Karat:24K金是100%的纯金;18K金是18被24除——75%的纯金;14K金是14被24除——58%的纯金。(www.xing528.com)
Karat有时候也拼成Carat,但carat又有另一个意思,代表质量单位0.2克。所以当我们谈到钻石或其他宝石质量的时候,会说那是6克拉(carat),其实就等于1.2克。
阿基米德用他的方法发现皇冠体积比两公斤纯黄金的体积要大,国王因此断定那个工匠的确偷工减料,而予以严厉惩罚。阿基米德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理论上来说,前面讲的都对,但是从实际来看,尤其在三千多年前,实验能不能做得这么精确?首先,我们要把盆子里的水加到满,不差一滴;再来,要把溢出的水全部搜集起来,不能流失几滴到地上。假如工匠在两公斤的金子里只偷了10克黄金,换成10克的银子,体积只增加0.43立方厘米,也就是只溢出来0.43毫升的水,实在很难精确算出。相信很多人曾经听过阿基米德的这个故事,但你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吗?
阿基米德在浴盆洗澡时发现,任何物体只要放在水里,该物体排开的总水量就是物体的体积。事实上,大家在高中时都听过的阿基米德原理,还有重要的下半段,就是当物体放在水里时,水会对物体产生一个向上推的浮力,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水的重量。举例来说,两公斤的皇冠体积是104立方厘米,放在水里,会排开104立方厘米的水,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104立方厘米的水,质量就是104克,所以浮力就是104克。因此,当我们用秤称量皇冠在水里的质量时,结果就是:
2000克-104克=1896克
浮力正是让一个软木塞、一个气球、一艘船可以漂浮的原因。当一艘船的下半部在水里排开的水的质量等于整艘船的质量时,船就可以浮起来了。如何利用浮力来判断皇冠里有没有掺银呢?方法是拿一块两公斤重的纯金和皇冠吊在天平两端,当两者质量相同时,天平就是平衡的。当你把天平两端的金块和皇冠放进水里,如果两者体积相同,浮力就会相同,天平还是保持平衡;如果皇冠体积较大,浮力也会比较大,天平就会失去平衡。
谈到水的浮力,我想顺便提一提三国时代曹冲的故事。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他是个神童。曹冲5岁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象。曹操想知道这头象有多重,但是上哪儿找那么大的秤呢?曹操的手下都想不出办法。这时曹冲说,先把大象放在小船上,把水到达船舷的水位记下来,然后把大象拉回岸上,再往小船里放一块块的石头,当水到达船舷的水位和大象在船里的一样时,就表示在两个情形下,水的浮力是一样的,那么石头的质量就等于大象质量。这个故事虽然广为流传,国学大师陈寅恪却对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他说,曹冲死的那年,孙权只占有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在当时那一带没有大象,直到几年后,孙权派人到越南、广西一带做官,才可能从那边带回一头象送给曹操。所以,即使是讲故事也不能信口开河。
不久前,有网友指出在电影《赤壁》里,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跟诸葛亮请缨上阵时说:“天下兴亡,匹女有责。”这句话是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的,但这是一千多年后明朝顾炎武讲的话,怎么会在三国时代就出现?治学不够严谨,笑话就出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