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身兼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和人文教授的阿兰·莱特曼,在1993年出版了《爱因斯坦的梦》一书,带读者领略在不同的时间概念下,会是怎样不同的世界。
最近我参加一个人文和科技的对谈,主持人选了一本很有趣的好书作为对谈的导引,这本书叫作《爱因斯坦的梦》。作者阿兰·莱特曼(Alan Lightmen,1948~)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中文版译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童元方女士。这两位作者的背景和经历反映了人文和科技的结合和交融。莱特曼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修物理,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然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天文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同时也写诗和有关人文科技的文章。十几年后,他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开授物理和写作课程,是该校第一位同时被聘为科学和人文两个领域的教授。不过近年来,他把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写作上。
《爱因斯坦的梦》在1993年出版,现在已经有30种语言的译本。童元方教授毕业于台大中文系,随后赴美获俄勒冈大学艺术史硕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她还是一位有名的散文家,有本散文集名为《水流花静》,副标题是“科学与诗的对话”。书中提到包括爱因斯坦、麦克斯韦、杨振宁等伟大的科学家。除了翻译《爱因斯坦的梦》外,她的另外一本译著是《情书:爱因斯坦与米列瓦》,都反映了她对文学和科学的双重兴趣和体会。
童元方教授的先生是陈之藩教授。陈之藩教授曾在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读电机专业,又赴英国剑桥大学拿到电机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休斯敦大学、波士顿大学和中国台湾成功大学担任电机系教授。同时,陈之藩教授也是一位有名的散文家,他写的《旅美小简》《剑河倒影》等都是流传很广很久的名著,多篇散文被收录在台湾中小学语文课本里。(www.xing528.com)
陈之藩教授本身就在科技和人文两个领域驰骋翱翔,他和童元方教授的合作更让我们体会到人文和科技相遇时所激发的火花与灵光。陈之藩教授为童元方教授的译作《爱因斯坦的梦》写序,他说作者莱特曼在书里描述爱因斯坦所做的30个梦:有时是用雕刻的艺术,把时间凝成永恒的石像;有时用图画的艺术,把时间绘成缤纷的落英;有时用音乐的艺术,把时间谱成一曲悠扬的歌,唱来哀乐却不由自主。他也说童元方教授译笔的洒脱、造句的清丽、节奏的明快、对仗的自然,使人一旦开卷就无法释手。
莱特曼在书里描述了30个梦,都是以时间为主题。如果时间不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分一秒,规律地、无休止地往前移动的一个坐标,而是一个圆,或者时间可能是三维的,会倒流,会凝滞不动,我们所感受到的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