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层
技术架构的基础层主要是从网络环境、系统软硬件条件配置上为业务系统提供有效的支撑,为系统平台的网络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基础层可以分为网络层和系统层,网络层主要是为业务系统提供稳定、快速、可靠和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网络系统分为局域网和Internet互联网系统;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通过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实现逻辑隔离。
系统层主要是为业务系统提供稳定、快速、可靠和安全的软硬件运行环境,具体包括服务器机房、服务器主机、存储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等硬件运行环境,以及配套的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站支撑容器软件和安全防护软件系统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施的搭建,为整体应用系统的全面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数据层
技术架构的数据层也称为数据访问层,主要与数据存储打交道,完成针对数据的各类操作,在分层设计中,所有从介质读取数据或写入数据的工作都属于数据层的任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完成对二进制数据的操作:主要负责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实现对数据库中各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操作,实现对各类相关文件的读写访问,实现对数据的校验、调度和备份等功能。结构化的数据存储应用数据库系统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可选用SQL server、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进行相关操作;业务系统中还用到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主要是由一些文件型的数据构成,主要有word、excel、pdf及xml文件等,可以通过业务系统平台对这些文件进行有效的操作管理。
(2)完成对逻辑层面元数据的操作:元数据是在二进制数据基础上形成的逻辑层面的有逻辑表达含义的数据。这些元数据分为成员馆信息数据、用户委托服务数据以及咨询与服务过程数据等。成员馆数据包括联系人、地址、联系方式、学科特色、服务类型等图书馆的相关信息、服务过程与结果数据;委托服务数据包括委托项目所属单位、学科、单位类型、时间等基本信息数据以及所提出的服务需求的相关数据。通过SQL 语言来形成有效的逻辑组织,实现对数据逻辑层面的读写操作,获取表达一定逻辑含义的数据结果。(www.xing528.com)
3.支持层
技术架构的支持层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即它是与系统所应对的领域逻辑有关。支持层在技术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应用层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进行逻辑处理,提供表单管理、报表引擎、安全管理、日志管理、权限管理等支撑服务管理,为系统运行提供支持。构建成员馆、服务类别、学科、用户类型、委托时间等维度统计模型,对平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模型包括了数据呈现的流程、规则和关系;支持管理则包括了整个业务逻辑的管理、规定和逻辑细则。
4.应用层
技术架构的应用层是用户和系统之间交流的桥梁,直接面向业务系统的用户,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
应用层是整个联合信息咨询服务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按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信息发布、信息咨询、系统管理、业务管理、交互功能、功能服务等,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不同表现。
应用层面向业务系统的所有使用者,包括委托用户、成员馆管理员、咨询馆员和中心超级管理员,为这些使用者提供浏览器端的系统交互界面,实现功能访问和操作。接受委托用户的请求和数据提交,为用户提供反馈数据的查询及最终委托结果和数据的返回;为系统的服务馆员提供对科技查新、论文收录引用、文献或专题服务、情报分析、学科服务、信息咨询等功能模块的访问、操作和使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