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中国高校图书馆最早的联盟是成立于1981年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1987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简称“图工委”),作为一个教育部部属的事业单位,给予了8个事业编制,挂靠在北京大学。目的是建立一个全国高校图书馆整体化建设的管理、协调机构,搭建起高校图书馆和教育部的联系桥梁,改变过去“一盘散沙”的情况,恢复、振兴被“文化大革命”干扰的高校图书馆事业,推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协调、用好国家拨付的文科购书专款,指导全国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发展,加快高校图书馆的改革开放。
“图工委”成立后,积极开展全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和布局的调查,指导全国高校图书馆科学使用经费,加强文献资源的协调采购和共享,优化文献资源布局,推动文献检索课的普及,创办图书馆学期刊《大学图书馆通讯》(后改刊名为《大学图书馆学报》),推动图书馆学研究,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数据,发挥了很大作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仿效,在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成立了地方“图工委”。
1998年,国务院实行政府机构改革,教育部取消了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这个事业单位。1999年,教育部高教司考虑到高校图书馆行业的规模及其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以及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创造的业绩和影响力,决定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聘请一批高校图书馆馆长组成,以继承和延续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职能。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各个学科成立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性质一样,是一个发挥协调、咨询、研究和指导作用的专家组织。全国“图工委”自成立起,除个别地方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也仿照教育部设立“图工委”的模式,设立了本省的“图工委”。目前,除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组建了“图工委”。
1999年前,省级“图工委”和全国“图工委”一样,教育厅对“图工委”的领导支持力度大。1999年开始,随着全国高校“图工委”演变为专家组织,省级高校“图工委”也陆续转变为专家组织,淡化行政色彩,突出行业指导作用。有的仿照教育部“图工委”的名称,将“工作委员会”改名为“工作指导委员会”。在组织结构上,省级“图工委”基本参照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的做法,也是采取委员、秘书处、工作组这种架构开展工作,工作组的数量根据各省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和教育部“图工委”的专门工作组基本对应,但不尽相同。
2.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的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CALIS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下设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华东北、华东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七个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一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www.xing528.com)
从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CALIS管理中心引进和共建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包括大量的二次文献库和全文数据库;采用独立开发与引用消化相结合的道路,主持开发了书刊联合目录、e得文献获取平台、e读统一检索平台、中文学位论文等系统服务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CALIS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eduChina)。迄今参加CALIS项目建设和获取CALIS服务的成员馆已近千家。
“十五”期间,国家继续支持“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公共服务体系二期建设。并将“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列入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名称定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DLIS)”,由CALIS和CADAL 两个专题项目组成。项目和总体目标明确为:在完善“九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到2005年年底,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式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它将以系统化、数字化的学术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为手段,建立包括文献获取环境、参考咨询环境、教学辅助环境、科研环境、培训环境和个性化服务环境在内的六大数字服务环境,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图工委”和CALIS的关系是:“图工委”是理论组,CALIS是实践组;“图工委”是专家组,CALIS是项目组;“图工委”是参谋部,CALIS是作战部。两者二维一体,相辅相成,成为保障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3.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CADAL)前身为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CADAL)。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在2002年9月下发的《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将“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列入“十五”期间“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拥有多学科、多类型、多语种海量数字资源的,由国内外图书馆、学术组织、学科专业人员广泛参与建设与服务,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学术数字图书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信息基础设施之一。CADAL与CALIS一起,共同构成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的联盟框架。
联盟宗旨为“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并制定了《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章程》。联盟工作的出发点是配合CALIS“十五”建设,配合和协调各地区、各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联盟的工作任务主要来自CALIS“十五”建设项目、数字图书馆的前沿研究、各成员馆建设中共同关心的课题、协作研究项目等;联盟的工作形式主要包括合作研究、研讨培训、成果中试、交流推广等。项目一期建设100 万册(件)数字资源,国家投入7 000万元,美方合作单位投入约200万美元,“十五”期间已经完成。一期建设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牵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16个高校参与建设。建成两个数字图书馆技术中心(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14个数字资源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形成一套成熟的支持TB量级数字对象制作、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平台,探索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资源和技术基础。二期建设将在一期百万册的基础上,完成150万册(件)数字资源,并建立分布式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实现数据安全和全球服务,由国家投入1.5亿元建设资金。
CADAL项目建设的数字图书馆,提供一站式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将包含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多种学科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包括书画、建筑工程、篆刻、戏剧、工艺品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通过互联网向参与建设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提供教学科研支撑,并与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学术资源,宣传中国的文明与历史,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