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涵
上丁老师的课,跟丁老师学语文,是一段很独特的经历。从初一至今,丁老师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我难以忘记他和他的语文教学。
总是会想到丁老师在讲古文和一些精读课文时给人带来的圆融、完美和荡气回肠的感觉。这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就像在阅读一部有深度的小说,或像在看一部导演得很好的电影,情节和思想一层层展开,一点点深入,关注语言和写法,从细微之处曲径通幽,最后抵达终点,上升到一个和生命、文明、文化、情怀等有关的高度。比如《湖心亭看雪》。丁老师带着我们从概括作者张岱的痴行、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开始,分析作者的性格以及“痴”的原因。要是以参考书的角度,对这篇古文的理解就止步于此了,止步于作者“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趣”。但丁老师继续带我们分析,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崇祯五年十二月”和“金陵人”这两个与明王朝有关的关键词,读出了张岱那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他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气节和爱国情怀。当我后来再认识到清代的八大山人以及其他拥有故国情结的古代文人,不禁会联想到丁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的这篇古文。
难以忘却的是他在课上拓展的那些书籍、那些好词、那些他自己写的文章。什么“诗无达诂”,什么“晚来天欲雪,能引饮一杯无”,从榆树到《诗经》,从《说屏》到《红楼梦》,从“距离”到《美学散步》。虽然点到即止,我却记得似乎和文言文课下注释一样熟。他提到的是几个名词、几个故事,打开的却是整个世界的大门。那里海阔天空,那里奇峰怪石,那里需要未来的我们细细探索。我曾经认为:以他的才情,或许更应该去高校教大学生,更能恣意地发挥才情。
丁老师的语文课,点燃了探索的欲望,打开了通往海阔天空的汉语和文化世界之门。丁老师的语文课因此多了几分人文气息,有了值得铭记、值得回忆的理由。(www.xing528.com)
丁老师的语文教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实践,注重展示。这尤其表现在阅读和写作上。他常组织我们进行深度阅读和专题写作。前者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后者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选择素材,发现美的能力。这种思想对我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以前的我时常喜欢在作文里胡编乱造,并认为一些好故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丁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在庸常生活中发现美,如何以一种审美的心态,独特的视角,诗化地看待这个世界。他把写作融入了我们的生活。除了鼓励我们写自己的生活和有时候师生共同写作外,还经常把我们的一些习作推荐到杂志上发表。我们因此三番五次修改自己的文章,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以求佳句直到自己认为的极致。文章的发表,让我们以另一种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并让我们得到激励然后更加努力地写作。后来,他还带我们创办了班报。每个人的优秀作品都有平台得以展示和交流。这些发表了的小文和班报都被我珍藏着,成为初中语文乃至初中生活“辉煌”的历史记忆。他还推荐我们去参加莎士比亚相关作品的电影欣赏和学术讲座活动,让我以不同的方式了解并走近这位伟人,促使我大量阅读了莎士比亚的一些作品。
然而,丁老师在我心中依然是一个有点令人敬畏的形象。我敬他广博的学识和飞扬的文采、纵横的才气,又畏他在语文课上犀利的言辞和严格的要求。他是课堂上最为严厉的老师。还记得初一的第一学期,他曾要求我们每个人在课上发言,次数不够的人不能在测验的平时成绩中得满分。我知道他非常渴望我们都能大胆地表现自己,说出自己的观点,无论对错。大部分同学似乎都在或多或少的痛苦纠结中克服了怯弱羞涩,稍稍地超越了自己,稍稍地改变了自己的性格。当时想那要求,是严苛的,甚至是颇有些后怕的。现在再想起当年的那些要求,它们是过当、不适合的做法还是被冷落的热望呢?但无论如何,我总相信,丁老师和我们都在变化中,彼此适应、彼此走进。他现在似乎多了微笑、多了慈祥,但他依然严格,这严格中包含了热切,对我们的热切和对语文的热切,我们不要辜负。
丁老师的语文教学,留在我心里最主要的是对汉语之美、文化之美的欣赏和对语文与人的生活的联系的深入理解。独特。优秀。带着这两点,踏上漫漫人生路,泛舟语文长河,我将会感激丁老师的语文教学给我带来的幸福。
现已快至告别时。遂更加珍惜,遂愈加留恋,遂加倍努力。遂今后,常回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