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认真地回忆,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忆,但仍记不起我是怎么开始关注您的博客的。只记得,在点开的刹那,您的文字便吸引了我,一篇篇读下去,很快就是一个下午。心里默叹:这是一个多么有才情的男子,这是一个多么诗意的语文老师啊!
人天生就是好奇的动物,我也未能免俗,所以暂时从您的文字里抽离,开始搜索关于您个人的信息:肖培东,新生代中学语文名师、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温州市肖培东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语文泰斗钱梦龙的关门弟子!然后就是点击您博客上的图片集:侧颜望天的那张有些诗意,叉腰倚墙的那张有些调皮,扶镜凭栏的那张有些可爱……然后,我发现您的衬衫基本是直领的,您喜欢在脖子上或系或围一条围巾。这些照片直接摧毁了我对特级教师的认知,他们不应该是正襟危坐一脸庄严的吗?但转瞬一想,培东首先是书生,然后才是特级教师,书生不就应该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的吗?
接下来的日子里,点击您的博客阅读您的文章成了我的每日必做,但从未在上面留下只言片语,尽管我已经在向越来越多的老师推荐您的博客,而且不仅仅是语文老师。我校的一位历史老师在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中,竟然向全校教师推荐了您的博客——我们的语文。
我偶尔也会想,什么时候能听一节肖培东的语文课呢?
没想到梦想成真会这么快!不仅这么快而且还这么近!在我校的礼堂里,我坐在第一排,您坐在嘉宾席,您就坐在我面前,我们之间只有二三十厘米的距离。您仍穿着那件直领的黑色衬衫,脸上还是那个黑框眼镜。我旁边的一位美女老师小声地说:“怎么和博客首页上的照片不太一样啊?”
确实,如果认真地去看您的五官,再去对比王君老师的描摹:“若干年后得见高人肖培东,第一面就惊呼天人……江南才子,儒雅温婉,举手投足之间全如永嘉山水,楠溪风致……”我真心觉得王君的句子有些夸张了。
但从您站在孩子们面前,开始了您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的那一刻起,我也想惊呼天人了。这哪是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分明就是一位儒雅温婉的江南才子和一群聪颖可爱的岭南稚子共同写就的一篇精美的散文!
这篇散文的题目就叫:我们的语文。
这篇散文是这样开篇的:“我不喜欢刚才主持人说的‘今天配合肖老师上课的是……’这句话中的‘配合’一词,因为你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的开头真棒!公开课不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它应是孩子们生长的地方。语文课,应是我们的,而不是你的或者我的。
入题之后是这样承接的:拿到一篇新课文,首先要干什么?随意地问,孩子们随便地说。对话就这样开始了,学法指导就这样渗入其中了。孩子们说得差不多了,您顺着孩子们的意思做了明确:要读课文,读之前要先认识生字词。先请同学们把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读两遍,然后问学生一些易错字的偏旁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偏旁?在这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孩子们对几个字的写法和理解由模糊到逐渐清晰。为了进一步巩固,让学生再读再记。这不就是我们传统的语文吗?很多公开课早已不见了字词教学的影子,只是因为它是很难出彩的。我为您这样智慧又扎实的字词教学喝彩!
文章主体部分是这样展开的:让孩子们看单元提示,然后按照单元提示的阅读方法默读,边读边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第一个孩子没有讲到结果,第二个孩子没有关注经过,第三个孩子完整概括。您说:这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啊。整体感知后,由课文第一句话中的“闷热”一词巧妙切入到这篇文章个性化的语言特点——人物心理描写的品读中,一个一个句子地读,一个一个词语地品,一个一个标点地析,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生生、师生分角色模拟对话读。在品读中,多个不敢举手的孩子被您主动点起来,先回答简单的,再回答稍难的,最后都读出了文本的精彩。您又说:这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啊。课堂上的孩子们已渐入佳境,课堂也已渐入高潮,您让孩子们齐读课文的最后几句话:“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然后您点出PPT:我提醒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我”换成文中的父亲、母亲、杰利、离开我的伙伴,他们会提醒自己什么。)在孩子们精彩的生成中,您说:由词、句、文本,最后直抵文本的主旨,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啊。这是何等的匠心独运啊!用课文的标题为线索,巧妙地串起了整堂课,您用最本色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带着孩子们一次一次在课文的言语间游弋穿梭,一直潜伏到语言文字的背后,发现了文字背后的那个绮丽无比美妙难言的世界!(www.xing528.com)
文章是这样结束的——您问一个孩子:“头晕目眩的‘眩’字是什么旁?”孩子大声自信地答:“目字旁。” 您说:“祝贺你答对了。下课!”这样的结束简直太美妙了,它就像《口技》的结尾“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它就像《安塞腰鼓》的结尾“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它是那样的首尾圆合,它是那样的举重若轻,它是那样的余音绕梁……您上课的时候,几百人的会场只能听到您和孩子对话的声音,此时如梦方醒的听课老师送出了他们最热烈的掌声和最真诚的敬意。
课间休息的时候,一群群的“东”粉排着队要和您合影,我仍在犹豫要不要上前和您讲几句话,但几次站起又坐下。我不是一个很爱表现自己的人,从小就害怕和陌生人说话,再说那么多人围着您,我又能和您说什么呢?在我踌躇未决时,第三节课开始了,我听到您小声对工作人员说,您要赶下午两点的飞机,所以准备先行离场了。然后,您把我的徒弟,一个25岁刚刚走上讲台不到两年的年轻人,一个在您前面刚刚上完第一节课的青年教师叫到您旁边轻声地交谈细心地指导着。这不是大会组织者交给您的任务,没人让您这么做,但您就是那么自然那么温和那么真挚地向一位年轻人招招手,示意他坐在您的身边,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语文,语文是我们的。我此时毫不犹豫地走到前面,拍下了您指导年轻的只有一面之缘的科良老师的画面,然后我也坐在您旁边,让科良老师拍下了我和您。您要离场了,我把写下自己名字和电话的一张纸条递给了您。
于是,就有了语文人的交流。
夜了,我开始读起您今天的文章。
您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给我发来了候机时整理的文章:《“乐”字从何说?——广东实验中学听〈记承天寺夜游〉》。文章有不厌其烦地对年轻的科良老师的鼓励和点赞,但更宝贵的是对这节课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引领。在您的文字里我读出了什么是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爱,我读出了什么是大师的风范,我更深深读懂了您的博客名——“我们的语文”的真正内涵。
今天早上,您就坐在我面前,我却觉得您很远,因为我心里只是把您当作教师队伍里的明星,只能远远地眺望。
今天晚上,您已在千里之外的江南,我却觉得您很近,因为我心里已把您当作兄长,更把我们都当作热爱语文的人群里的一员,可以轻松地交流。
其实,我早就应该知道您从未在高高的云端。
都是语文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