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美丽的女教师正在引导孩子们描画作文的开头,老师希望孩子们写出直奔主题又文采飞扬的凤头,但老师和孩子们似乎都有些吃力。
再过十分钟,他们要下课,我要上场了。我提前离开会场,走到舞台的候场区。我倚在窗前,窗外是三月的校园,校园依山傍海,连绵的山就像半圈围墙,立在很遥远的前方,海呢,看不见,也听不见。春日的阳光是明亮的,但三月的气温仍是清寒的,尤其是在这吹刮着海风的校园里,我不由裹了裹单薄的外套。
还有五分钟,就要上课了。但我还在纠结,有一个教学环节始终定不下来。
这是全省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大会安排了五节公开课,我是最后一个。两周前,我拿到了孩子们的堂上作文《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书写不错,语言也不错,但大部分孩子不会精准审题,文章和题目多多少少都有些偏离,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集中,训练学生精准读题的能力,提升孩子们依题构思的能力。
容不得我再想,孩子们已经上台了。我脱下外套,从后台走到了舞台。和往常一样,一旦喊出“上课”二字,紧张感便会荡然无存,我似乎忘记了场下有近千位老师在观课,在这一刻,我的世界里只有学生和课堂。
这是两个孩子作文的开头:
①盛夏的九月,太阳喷射出一团团炎热的气息。马路上人来人往,喧扬、闹腾,可我的心竟是冰凉、寂静的。繁重的学习压力叫我透不过气来,我看着书桌上叠起的“书山”,不禁感到绝望。我拉开抽屉翻找着教辅,却在书里找到了一张布满灰尘的照片。
②家里阁楼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个布满灰尘的箱子里,放着一张照片,每次去到那儿,我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孩子们很快就发现这两个开头都是“看到这张照片,由此引起的回忆”,和题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班上近一半的孩子都在这里出了问题。考场写作是指令性写作,所以读题能力是考场写作的第一能力。其实大部分学生并不缺乏这种能力,他们缺少的是细心读题的习惯和读懂题目的方法,尤其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
我给他们的第一个方法是,咬文嚼字细读题。让孩子们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总会想起那张照片”这八个字,当静下心来慢慢去品读细细去咀嚼的时候,理解题意真的不再是一个问题。孩子们说本题的写作主体必须是照片,引出照片的途径必须是“想起”,“那张”说明只能写一张,并且写作时照片不能在眼前,“总会”的意思是“经常会”,说明“那张照片”对自己的影响深远。读完题目,我又让他们读提示语,让他们去发现提示语的作用。孩子们很容易就发现作文题前的提示语通常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二是暗示立意的角度。世界需要我们的凝视才有意义,作文审题不也是如此吗?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对细读题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提炼:擒贼先擒王——把握关键词;一个不能少——关注修饰词;好风凭借力——重视指示语,并且让孩子们抄在本子上,记在脑子里。很多时候,孩子们是需要这样的知识和技能的,轻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会让语文走向浮躁和虚无的。
我给他们的第二个方法是,以问引领助运思。让孩子们围绕“总会想起那张照片”问自己一些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我”总会想起哪张照片?那张照片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总会想起它?怎样写才能表现出“总会想起”?如果在考场上,学生们能这样读题,还会有偏题的问题吗?很多时候,教师只需要给孩子以正确的引领和帮助,他们的成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至此,学生们精准读题的问题基本解决,我给了另外一个类似的作文题,让他们进行审题练习,效果不错。按照原先的预设,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应该是让学生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修改文章开头,并进一步完善文章的谋篇思路。我在备课中,一直纠结的问题来了。按照预设走下去,本节课的教学问题集中、紧扣目标、不蔓不枝,但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问我:“孩子们会精准审题了,就一定会写好作文吗?”我想起了这四十九篇作文中,有好几个孩子想起的照片是爷爷(或奶奶、外公、外婆等),总会想起的理由如出一辙,那是唯一一张也是最后一张合影,因为拍完照片,老人就去世了。雷同构思的背后是孩子们不真诚的表达,这种编造之风难道和我们习惯于教技巧、教技术的作文教学没有关系吗?
我想起了肖培东老师在其新著《教育的美好姿态》里的几句话:“只要写作遵从命题和内心,想透了、想准了、想好了再写,就一定没问题……作文题,也是需要凝视的,与它对接的,必然是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内心。”(www.xing528.com)
我想起了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中的话:“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
这节课,孩子们学会了如何遵从题目,但他们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了吗?念及此,我不再纠结。我不想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修改作文的开头,也不想让他们在纸上写构思提纲,我只想让孩子们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
那就先用我内心的声音打动他们吧!我和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多年前处于人生低潮时,在山海关城楼上拍的一张照片,近景是我消瘦孤独、孑然而立的背影,远景是宽阔绵延的城墙、平坦宽阔的平原和高远辽阔的苍穹。我对孩子们说:“在广袤的天地间,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渺小得就如人世间的一粒微尘,沧海中的一颗粟米。天地用其大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自怨自艾的可笑。所以每当感到寂寞、郁闷的时候,每当遇到不顺、感到难过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张照片,因为我第一次明白了独处的意义,那就是冷静地面对自己,和自己和解,然后拥抱自己,让自己自在,让内心强大。”话音落下的时候,台上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用极其认真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请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地想一想,你总会想起哪张照片?你为什么总会想起那张照片?请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想好后,可以把照片的内容和总会想起的理由写在练习纸上。”
几分钟后,舞台上响起了沙沙的写字声,一千多人的礼堂沉静如水。静水流深,我期待每个孩子内心的情感涌动。
五分钟后,一个男生举手了:“我总会想起以前和班上的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的照片,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很开心很温暖,现在我来到了新的学校,和他们分开了。每当我感到学习很累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段和兄弟一起奋斗的美好时光。”
是啊,有朋友相伴的时光是那样的温暖和美好,定格在照片上的画面,因为逝去,所以总会怀念。当然怀念不等于一味地沉浸在过去,所以我对这个男孩说:“在怀念过去时光的同时,也希望你能在新的学校找到自己的兄弟,并延续奋斗的温暖时光。”当我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时,普通的人和事因为有了温度和亮色,自然就会温暖和照亮读者的内心。
第二个发言的是一个女生,她说:“我总会想起那张站在家里的阳台上向外拍的照片,那是傍晚时分,天色还未完全暗下来,对面的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明亮的灯火。我总会想起这张很普通的照片,因为爸爸妈妈为了生活在外面奔波劳累,每天都回来得很晚,我总是一个人在家。现在我住校了,想家的时候总会想起那张照片,想起那张照片的时候,我就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因为家是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的!”
家的光明和美好是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努力的,这是生活给这个孩子的馈赠!我被女孩的话打动了,为她的懂事,为她对生活和生命的敏感,五分钟的静默时光里,她的内心翻起了怎样的波澜暗转?当我们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一定会直抵人心!
我又请了一位男生,他说:“我总会想起那张戏台上唱潮剧的照片,我的亲戚原来是戏曲演员,所以我小时候经常去看戏,但后来在新的娱乐方式冲击下,国粹式微,很多年轻人把戏文当作过时的玩意,我觉得很痛心、很可惜。这是我总会想起那张照片的理由。”
当我们指向自己内心的时候,我们的写作思路会更加广阔,我们不仅会想到亲情友情,还会想到在现代社会剧烈的变动和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样宏大的选题。
还想再听听孩子们五分钟时间内思想和情感的激荡,可是下课的时间就要到了,在宣布下课前,我对孩子们说:“无论是日常写作还是考场写作,请大家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因为好的文字都是来自于内心的声音,诗意和感动永远藏在自己世界的深处。”
这是写作的锦囊妙计,送给孩子们,也送给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