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生长:诠释文章的起承转合

语文·生长:诠释文章的起承转合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不仅作诗如此,说话同样也需要“起承转合”。如果我们说话、写文章不符合“起承转合”会怎样呢?

语文·生长:诠释文章的起承转合

师:我们今天继续来探讨文章的“起承转合”。我们读过的很多古典诗歌在章法上都是“起承转合”的,谁能举个例子?

生:我们刚学过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是“起”,诗人站在船头目视前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所望之景,所以是“承”;“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由眼前之景转入想象之景,所以是“转”;最后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合”句抒情,点明主旨。

师:这位同学不仅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而且分析得也很到位。“起承转合”是历代诗文作者在创作时总结出来的诗文结构方式,元代的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律诗要法,曰起承转合。”其实不仅作诗如此,说话同样也需要“起承转合”。

屏显

说话中的起承转合——

三岁小孩:姥姥好,姥姥喜欢我,姥姥给我买糖吃。我爱姥姥。

师:看来,不管是作诗还是说话,如果做到了“起承转合”,就是简单的几句话也别有意趣。如果我们说话、写文章不符合“起承转合”会怎样呢?

屏显

如果有个同学对你说,他妈妈怎样喜欢他,他阿姨怎样喜欢他,他邻居怎样喜欢他,从幼儿园一直到初一每一个老师都怎样怎样喜欢他……

师:如果有同学这样和你聊天,你的感觉如何?

生:我会觉得很烦,因为我觉得他太无聊了,并且很啰唆。

师:所以,大家说话时最好也能做到“起承转合”。写文章更要如此,比如以《我的家》为题写篇作文,有位同学列的写作提纲是这样的:第一段:写“我”爸爸怎么样;第二段:写“我”妈妈怎么样;第三段:写“我”爷爷怎么样;第四段:写“我”奶奶怎么样。你觉得这样的构思好吗?

生:不好。(www.xing528.com)

师:为什么不好?

生:他没有“起承转合”。

师:为什么没有“起承转合”就不好呢?

生:因为这样写没有变化,很单调很无聊。

师:确实,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最好还是有变化为好。那是不是说,所有的文章都必须“起承转合”呢?

生:不一定,但我感觉大多数文章都是符合“起承转合”的。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大部分文章的结构都是符合“起承转合”的呢?

生:“起承转合”可以造成文势的起伏变化,避免平庸刻板。

生:我觉得“起承转合”符合人们思维和表达的习惯。

(全班鼓掌)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一下就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这是从文章本身和写作者的角度而言的,那对读者而言呢?

生:“起承转合”也是读者的要求,这样的文章才好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