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乙类集团评价及建议-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升级研究

乙类集团评价及建议-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升级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2.2.3重庆市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其综合经济实力与城市吸引力较强,为本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乙类集团评价及建议-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升级研究

乙类集团内1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产业升级能力得分处于0.91~0.94之间,大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产业资源投入能力和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指标及排名处于中间位置,有一定的综合实力但缺乏竞争优势。

6.2.2.1 四川省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四川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整体经济实力在整个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文化消费指数”和“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四川省的文化消费指数在全国排名第9,而其文化产业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7 名,双双进入全国前10。由此可见,四川省的文化产业市场活力与居民消费能力保持着较高水平。从产业发展规模来看,2016年四川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00 亿元,占GDP 的比例为4%。四川省的27 个文化产业园区共有从业人员13.3 万人,总资产约388亿元;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64 亿元,同比增长23.17%,共计实现利润15.1亿元。总体来说,四川省文化产业保持着快速的发展速度,并且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效率较高。

四川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三项一级评价指标得分分别为0.868、0.879 和0.729,对应的排名分别为第8 名、第5 名和第16 名,其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得分为0.938,处于全国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9 名。深入分析发现,四川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和产业资源投入能力水平均比较靠前,属于“中产出—高投入”升级绩效类型,但其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排名较为落后,拉低了本省文化产业升级能力的整体排名,因此四川省当务之急是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释放出更大的产业发展活力。在文化产业升级产出方面,四川省的产业成长与集聚能力、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分别排第16 名和第15 名,比较靠后,说明本省文化产业的资源转化效率仍有待提升。四川省的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排名第4 名,具有显著的创新优势。在产业升级环境方面,其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分别排第21 名和第14 名,缺乏竞争优势。四川省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靠后,而中心城市产业吸引力又一般,这使得产业资源流动、资本市场发展受限。为此,地区政府应进一步提升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资本市场体系,并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此来加快文化产业创新、繁荣发展。

6.2.2.2 天津市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天津作为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西文化汇集交融地,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区。天津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而滨海新区开放的政策优势也为本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天津市已发展起来了包括动漫、网络游戏、广告传媒、演艺娱乐、艺术影视音像、图书出版、工业和建筑设计、时尚设计以及咨询策划在内的10 个行业。天津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格局已基本成型——南开区的民俗文化旅游,滨海新区的软件、动漫与数字内容,西青区的民俗艺术和文化旅游以及和平区的历史文化旅游等。总体来说,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天基础条件优越,并且区位优势十分显著,随着优势文化产业的不断打造,其产业未来发展动力强劲,发展前景十分明朗。

天津市的文化产业升级三项一级评价指标排名分别为第6 名、第9 名和第21 名,其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排名第10 名。由此可见,天津市的文化产业产出水平与资源投入水平都比较高,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其文化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拉低了本地区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排名。从二级评价指标来看,天津市的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强,排名第3 名,凸显出其在文化产品创意开发方面的竞争优势;但天津市的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排名第22 名,比较靠后,应进一步着力提升本地区文化企业的运营产出效率。产业资源投入方面,天津市的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三项指标分别排名第9 名、第11 名和第23 名。不难看出,前两项指标排名处于中上位置,但其文化机构与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排名明显靠后。

客观分析后可知,当前天津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完善,而且很多建设项目是在前些年完成的,因此导致近年来天津市在文化机构与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升级环境方面,天津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排名第3 名,这与其城市综合实力相一致,但其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排名第26 名,在全国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处于倒数第2 名,导致其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排名靠后。结合天津市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近年来天津市的文化产业园区与基地建设速度很快,也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发展格局。然而由于2015年天津文化产业基地营收情况不佳,才导致了上述排名劣势,可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针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效率采取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6.2.2.3 重庆市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其综合经济实力与城市吸引力较强,为本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升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长江文化与山城文化在重庆市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代表了本地区的文化精髓。重庆市的传统文化资源、文化文物机构以及非遗项目数量在全国处于前列,这为本地区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产品开发以及文化产业壮大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同时也使得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更具有区域特色。整体来看,重庆市的文化产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并且产业资本市场十分活跃。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38 亿元,占本地区GDP 的比重为3.0%;到了2017年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63 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提升至3.4%。八年间,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78.6%,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也提升了0.4 个百分点。从产业发展格局来看,重庆市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十大门类,且文化用品生产、文化创意设计和工艺美术品在十大门类中的规模占比处于前三位。目前全市注册的文化企业数量达到7.6 万家,注册资本金总额突破2000 亿元,且非公有资本占据重要份额。继四川之后,重庆市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活跃的资本市场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又一个文化产业重要集聚地。

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产业资源投入能力和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得分分别为0.864、0.818 和0.697,对应的指标排名分别为第10 名、第12 名和第18 名,整体上属于“中投入—中产出”升级绩效类型,其文化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重庆市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得分为0.926,在27 个省市中排名第11 名,具有一定竞争实力,发展动力充足,上升空间也很大。从产业升级产出情况看,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资源转化效率也较高,该两项指标分别排第8 名和第5 名,但是其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一般,排第11 名,后续应进一步加强创意设计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产业资源投入方面,重庆市的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和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分别排名第16 名、第15 名和第11 名,表明该地区产业资源投入能力相对不足,后续应大力吸引、培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并进一步完善文化机构与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指标排名第12 名,稍微落后于其产业整体升级能力排名;重庆市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排名第22 名,缺乏竞争优势,因此本地区文化产业升级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重庆市已经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0 个,后续应加强园区的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力度,从而取得更好的园区建设成效。

6.2.2.4 江西省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总量不断攀升,在江西省经济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结果看,江西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三项一级评价指标排名分别为第9 名、第20 名和第14 名,其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排名第12 名,处于乙类集团中较为靠前的位置。不难发现,江西省文化产业整体上属于“低投入—中产出”升级绩效类型,相对于自身较好的文化产业产出水平,其文化产业资源投入能力明显不足,而且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一般。江西省的文化产业成长与集聚能力、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三项指标分别排第10 名、第14 名和第2 名,可见前两个指标水平处于中间位置,但其文化产业资源转化效率却很高,全国排名第2 名;就文化产业资源投入情况而言,江西省的文化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分别排名第12 名、第24 名和第14 名,凸显出明显的产业资金与相关资源投入劣势,尤其是政府资金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的持续增长。

江西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两项指标分别排名第17 名和第12 名,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大。结合江西省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可知,江西省地处中部地区,其综合经济实力与区域产业投资环境一般,而且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尤其是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会展传媒等新兴文化领域方面积累不足,支撑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亟待完善和提升。江西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其自然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因而在某一时期内可以基于这些资源的深度开发来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文化产业的持续繁荣发展有赖于技术创新、高端人才、资本市场和文化产业园区等重要因素的支撑与驱动。所以,未来江西省应进一步丰富文化产业门类,打造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辐射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并出台积极的产业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由此逐步优化、完善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从而释放出更大的产业发展活力。

6.2.2.5 陕西省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陕西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积淀深厚。其中,红色文化资源更具革命性和先进性,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形成了陕南、陕北、关中三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民俗文化,同时陕西的现代文化丰富多彩,辐射面广。从文化资源数量来看,陕西省拥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74 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2 家,由此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历史文化深厚、红色文化浓郁为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积聚了显著的资源优势,同时也为本地区文化产业布局以及文化产品创意开发指明了主要方向。“十二五”时期,陕西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30%,高出同期GDP 增速16.7 个百分点。当前,文化产业在促进陕西省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地区就业和带动居民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三五”期间陕西省文化产业要实现年均增速25%以上,并切实提升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与升级能力。

从陕西省的评价指标数据来看,其文化产业升级三项一级评价指标得分分别为0.791、0.795 和0.843,对应的各指标排名分别为第17 名、第14 名和第5 名,陕西省的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得分为0.925,在全国27 个省市中排第13 名,处于中游位置。不难看出,陕西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略显不足,而产业资源投入能力一般;虽然是文化大省,拥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其3 个指标的均衡性较差,因此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不强,未能进入到甲类集团队列。就文化产业产出水平而言,其三项二级指标排名均处于20 名左右,可见其产业集聚水平、创新产出以及资源转化效率均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与其他东部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劣势。从产业资源投入情况来看,其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排名第12 名,相对靠前,而另外两项产业资源投入二级指标排名第20 名左右,以上反映出陕西省文化产业在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以及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支撑其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增长。

陕西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排第15 名,处于中游水平,这与其地处西部,经济发展活力和产业市场开放水平一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比之下,陕西省的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排第1 名,在基地建设与运营方面有着显著的竞争优势,能够弥补其自身一定的不足。长远来看,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前景较为广阔,但其当前发展的短板也十分突出,为了走出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应该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资本市场繁荣以及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努力,以此来逐步提升文化产业升级产出和资源投入水平,从而大幅增强本地区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www.xing528.com)

6.2.2.6 河北省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环抱首都北京,东与天津毗连,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部与山西为邻,北部与内蒙古交界,总面积为18.88万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河北省拥有常住人口7556.30 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10.3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632.2 亿元,占比为46.19%。“十二五”时期以来,河北省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改革、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同时,河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发展水平、竞争实力等方面与先进省份还有一定差距。发展理念上,重加工生产轻内生增值、重外延扩张轻创新驱动;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石家庄衡水两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4%,其他9 个地市均低于2.5%。

河北省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产业资源投入能力以及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三项一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为0.822、0.791 和0.785,相对应的指标排名分别为第16 名、第16 名和第10 名。河北省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得分为0.924,对应的指标排名为第14 名,处于全国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间位置,被划分至乙类集团。整体来看,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与产业资源投入能力均排名第16 名,较为均衡,属于“中投入—中产出”升级绩效类型,这与河北省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大体吻合,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且提升空间较大。与前两项一级评价指标相比,河北省的文化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指标排名更靠前,凸显出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与河北省日益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密切相关。

从二级评价指标来看,河北省的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的指标得分分别为0.373 和0.610,对应的指标排名为第18 名和第21 名;而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两项二级指标的得分为0.437 和0.452,分别排名第22 名和第26 名。以上数据凸显出河北省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能力相对不足,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也较低,制约了河北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升级能力。由于河北省文化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使得文化企业新产品产出水平不高,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也相对较少。文化产业经营获利能力不强与河北省文化产业结构有一定关系,同时也反映出河北省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做好产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企业产出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从长远来看,河北省一方面应着力加强政府资金、文化机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配合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的建设,进一步扩大本地区的经济开放力度;另一方面需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基地对于文化企业的孵化能力和吸引力,为促进河北省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此外,河北省还应不断优化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与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文化产业经济效益;加大文化产业资金与专业人才投入,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从而加快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与升级进程。

6.2.2.7 湖北省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2016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954 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为2.92%。总体来说,湖北省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偏低,而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其文化产业发展又相对滞后。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三项一级评价指标得分分别为0.845、0.820 和0.680,对应的指标排名分别为第12 名、第11 名和第22 名,其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得分为0.921,对应的排名为第15 名。从一级指标得分情况来看,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与产业资源投入能力大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属于“中投入—中产出”升级绩效类型,但其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指标排名明显落后于前两者,故而拉低了本省文化产业升级能力整体排名。

就二级评价指标而言,湖北省的文化产业成长与集聚能力、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分别排第7 名、第10 名和第19 名,可见其产业成长速度较快,科技创新产出方面也表现不错;但其文化产业资源转化效率不高,使得产业整体运营效益与发展质量有所降低,这与本地区文化企业规模偏小以及企业管理效率偏低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湖北省的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以及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3 个二级指标分别排第13 名、第17 名和第15 名,凸显出湖北省文化产业在资源投入方面乏力。结合本地区文化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可知,其基层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不足,文化人才严重缺乏,加上湖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导致当前本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和后劲不足。湖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两项二级指标分别排第14 名和第23 名,同样缺乏竞争优势,一是区域吸引力和产业吸附能力不强,二是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水平也有待提高。当前,国家层面制定了“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和“长江流域经济带”发展战略,湖北省作为中部的六大重要省份之一,应抓住上述战略发展契机,充分挖掘本地区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本省文化市场。通过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不断优化调整文化产业机构,加大政府政策与资金投入力度,以及扶持一批本土文化龙头企业等措施,不断壮大本省文化产业规模,加快推动湖北文化产业升级。

6.2.2.8 安徽省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实现了较快增长,2017年安徽省共创造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088.3 亿元,同比增长11.5%,占本省GDP 的比重为4.03%,呈现出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深入分析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总结出其成功的重要经验:一是将无形的文化资源用于有形的文化产业项目上,从而实现安徽省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二是培育出一批本土文化骨干企业,建立一流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结果来看,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三项一级评价指标得分分别为0.891、0.745 和0.659,对应的指标得分排名分别为第3 名、第23 名和第23 名;其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得分为0.917,在全国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16 名,处于中下游位置,缺乏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分析可知,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特别突出,仅次于江苏、湖南两省,但其文化产业资源投入能力排名第23 名,非常靠后,两者之间的均衡性很差,属于典型的“低投入—高产出”升级绩效类型。同时,安徽省的文化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排名也较为靠后,落后于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由此可见,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鲜明的产出优势,同时其资源投入劣势与环境支撑能力不足也非常明显。

就二级评价指标而言,安徽省的产业成长与集聚能力、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分别排第4 名和第5 位名,比较靠前,这与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趋势相一致;但其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排第17 名,反映出其文化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资源转化的效率与市场效益有待提高,目前更多的是规模型增长。产业资源投入方面,其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分别排第10 名、第27 名和第24 名,反映出安徽省文化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方面一般,并且在文化基础建设以及文化机构建设方面存在短板,以上不利因素使其文化产业资源投入指标排名靠后,同时也为该地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安徽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两项二级指标分别排名第25 名和第18 名,不具备竞争优势。与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相比,安徽省的综合经济实力略显一般,文化产业资本市场活力也稍有不足;而与陕西、四川等文化资源大省相比,其文化底蕴和积累又不够深厚,因而使得其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环境缺乏优越性。在面临文化产业资源投入能力不足,且产业发展环境又一般的困境下,安徽省正是通过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这把“利剑”,才使得本地区文化产业整体上处于良性发展态势。从长远来看,安徽省应着力解决自身产业发展“短板”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6.2.2.9 河南省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所代表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在整个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基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河南省文化积淀深厚,并且是文化资源大省,可重点开发的根亲文化资源就有黄帝文化、汉字文化、中华姓氏文化、河洛文化、功夫文化以及原典文化六大项。同时,河南省境内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古都名城名镇、遗址公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齐全、数量众多,这为本地区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以及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打下了先天的优良基础。从产业发展数据方面看,2015年河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111.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首次超过3.0%;全省共有法人单位数52100 余家,年末从业人员数超过108 万人,且均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2015年河南省的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分别有7410 家、8853 家和35840 家,对应的数量占比为14.2%、17.0%和68.8%,可见文化服务业占据着大部分份额。

就河南省文化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结果而言,其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与产业资源投入能力分别排名第15 名和第24 名,整体上属于“低投入—中产出”升级绩效类型,本省文化产业在产出水平与资源投入能力方面均不具备竞争优势;河南省的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指标排名第13 名,略高于其他2 个一级指标排名,由此其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能力得分为0.917,在全国27 个省市中位列第17 名,在中部六省份中排名第5 名,相对靠后。从文化产业发展二级评价指标来看,河南省的产业成长与集聚能力、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以及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三项指标分别排第9 名、第16 名和第13 名,反映出其产业成长与集中度水平较好,但在科技创新产出与资源转化效率方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相比之下,河南省的产业资源投入指标均衡性较差,除了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排第7 名外,其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两项二级指标排名均处于25 名之外,反映出河南省文化产业在政府资金投入、文化基础建设以及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整体上的乏力与不足,这是当前河南省要重点解决的难题。由于地处内陆,经济开放水平与资本市场活跃度不高,河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指标排第20 名;其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指标排第7 名,比较靠前,这与河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是分不开的。总体来说,河南省作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经济大省,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比较显著,未来应在优化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大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力度以及扶持壮大本土化的文化龙头企业方面做更多的探索与努力。

6.2.2.10 辽宁省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辽宁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众多独特文化资源,同时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广泛;辽宁省作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有着较好的区位优势,加上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较强的科教实力,使其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先天的优越条件。与此同时,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出下滑态势,经济增长乏力,加上人口的不断外流,使得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受到较大影响。总体来说,辽宁省文化产业在东北地区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其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均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本地区文化龙头企业及知名文化品牌方面任重而道远。从辽宁省文化产业升级能力评价结果来看,其文化产业升级产出能力、产业资源投入能力以及产业升级环境支撑能力三项指标分别排第21 名、第13 名和第12 名,整体上属于“中投入—低产出”升级绩效类型,并且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一般。

就产业升级能力二级评价指标而言,其文化产业成长与集聚能力、科技创新与产出能力以及资源转化与获利能力分别排第20 名、第25 名和第12 名,可见辽宁省的文化产业不仅规模不大,而且产业成长速度也相对缓慢,尤其是文化产品创意开发与产出能力也亟待进一步提高。相比前两项产出指标,辽宁省的产业资源转化效率还相对靠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产业资源投入方面,其产业资金与人员投入、政府资金与基建投入和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分别排第15 名、第18 名和第5 名,同样凸显出“不均衡”的指标发展态势,但总体水平要好于文化产业产出水平,尤其是文化机构建设与设施投入方面。就产业发展环境而言,辽宁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产业基地建设与运营能力分别排名第8 名和第17 名。辽宁省的沈阳、大连等城市吸引力较强,且近年来在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招商引资力度,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吸附能力指标排名比较靠前,但由于本地区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进度缓慢、成效不高,使得后者指标排名相对靠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