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对策
周建新、胡鹏林(2017)针对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利用互联网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研究,加大对文化产业理论与历史的研究等是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研究的重点方向[25]。侯英(2016)深入地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文化产业融资中的金融创新和文化企业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金融支持体系融合创新路径及措施[26]。李超(2016)指明了现阶段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三地之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差距,结合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27]。
1.2.2.2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
赵利(2016)围绕基础因素、需求因素、企业战略和相关产业四个方面因素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对我国省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活力贡献度进行了定量研究[28]。蓝庆新、窦凯(2019)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组织、战略、相关产业以及政府六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对策:一是要加强国内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并推动与国外特色文化资源的融合,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我国特色文化资源的生产、再造、传播和消费;二是要重视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激活文化资源的活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29]。(www.xing528.com)
1.2.2.3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驱动力
江光华(2015)提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驱动力主要源自科技创新的推动力、文化发展的拉动力和外部环境的支撑力[30]。尹宏(2014)认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是通过要素、企业和产业层层递进的,具有产业渗透、交叉、重组三种融合模式[31]。吴承忠(2019)提出在5G 技术影响下,文化产业将在文化产品、产业技术、商业模式以及产业管理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向,个性化、智能化、情景化、国际化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消费以及多主体联动式监管成为主流[32]。长远来看,在5G 数字技术创新的驱动下,文化产业相关资源将实现高效配置,文化产品流通也将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同时,“5G+大数据”“5G+物联网”“5G+AI”等技术融合形态也会使得互联网体验不断优化,文化表现形式也愈加丰富,由此改变大众文化消费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