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产业升级内涵的界定
国外学者对于产业升级的研究起步较早,一些经典的观点和理论成果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并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产业升级定义方面,Porter(1990)提出,从理论层面看,产业升级就是当资本(人力与物力)相对于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禀赋更加充裕时,一国在资本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挥比较优势[17]。Gereffi(1999)认为,当一个企业或经济体向更具获利能力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迈进的过程,就是产业升级[18]。Poon(2004)则指出产业升级就是生产制造商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且价值较低的产品向生产高价值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经济角色转移的过程[19]。基于此,本书将产业升级作如下定义:在较长一段时期之内,产业经济可以持续高效增长,同时企业获取收益的方式与此前也应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里包括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等。
1.1.3.2 文化产业升级的理论依据(www.xing528.com)
(1)静态比较成本说和动态比较成本说。考虑到文化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对文化产业结构的影响,与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理论包括静态比较成本说和动态比较成本说。Adam 等(1876)首次提出静态比较成本说,他指出各国是按照绝对成本的高低进行成本分工,从而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从低效率产业流向高效率产业,最终使资源达到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实现优化[20]。筱原三代平(1959)提出动态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是能够转化的,在某一时期内处于劣势的产业,当外界条件满足时可能转化为优势的产业[21]。
(2)主导产业扩散效应论。Rostow(1958)指出,主导产业的发展和扩散是构成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因素。他提出在一个相对成熟并持续成长的经济体系中,经济体系能够保持增长的原因是少数的主导部门快速扩大,并且这种扩大又对产业部门有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共包括旁侧效应、回顾效应与前向效应三种[22]。同时,他还阐述了五种主导部门综合体系,认为主导部门的序列不能任意的改变,每一个国家都要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