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对失独家庭在政策层面、经济保障、养老照料和精神慰藉四个方面建立特有的北京模式,以“暖心计划”和“心灵家园”作为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的核心工程,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
(一)政策层面:将失独家庭纳入政府保障
在北京,对独生子女伤残伤亡家庭的帮扶措施从2008年起开始实施,2013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是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全国首个区域性落实政策,该文件首次明确了政府对失独老人的保障责任,将失独老人作为一个群体给予相应福利保障,明确了政府承担的基本责任。
(二)养老及照料:建立失独老人养护基地
官方数据显示,在北京市失独家庭中60岁以上的占比过半,失独人群中老年人比重较大,失独老人普遍面临着养老窘迫。2013年1月,北京市建立了首批失独老人养护基地,由爱心传递热线和北京市民政局牵头,首批有北京第一社会福利院等10家机构参与,共同搭建专门针对失独老人的养老及照料基地。针对失独老人入住养老院的实际困难,爱心传递热线作为担保人签署担保书,有效改善了失独老人入住养老院困难的状况,老人入院后超出的费用由爱心企业等承担,解决了养老及照料费用支出的问题,并由专业人员对失独老人进行免费的心理疏导。
(三)经济保障:暖心计划和特别扶助金
1.探索失独家庭社会保障体系的暖心计划
“暖心计划”是2012年6月开始启动的一项计划生育失独家庭综合保障项目,是通过保险公司的专业设计和资金运作,在原有失独保障基础上建立的一项专门针对失独人群的综合保险制度,该计划由人寿保险北京市分公司与北京市计生协联手设计和实施。它专门为失独家庭设计,由政府出资连续投保3年,为失独家庭提供养老、疾病或意外身故、医疗、女性重大疾病等保险,以此增强失独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是一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惠民工程,与一般的帮扶措施相比,“暖心计划”既体现了政府责任,又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对失独家庭的保障水平和救助力度,帮助这些家庭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13]2013年,北京依托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实施“失独母亲”帮扶计划,建立失独母亲紧急救助基金,为遭受意外伤害暂时无力垫付送医住院费用的失独父母,提供应急的资金支持,同时针对特别困难的独居失独父母,以联名担保方式,帮助其获得养老服务。[14](www.xing528.com)
2.特别扶助金
特别扶助金属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要内容。该制度专门针对计划生育家庭而设计,如果该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夫妻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且符合规定条件的,由政府按月(直到其死亡或者其子女康复)给予每个人一定额度的扶助金。2014年之前,北京市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是200元,从2014年起每人每月将提高至500元,2018年每人每月提高至720元。虽然扶助金标准较以往有所提高,与同等经济水平的其他地区相比,对失独家庭在经济上的帮扶力度和补偿水平与首都经济发展地位不相匹配,存在补偿和扶助标准偏低、实际购买力下降、政策效果弱化等问题。
(四)精神慰藉:打造心灵家园基地
精神养老是失独家庭养老的重要问题,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设立的心灵家园基地为失独家庭提供诸多精神帮扶,在16个区(县)建立16个市级心灵家园基地,为失独老人提供活动交流的场所和贴心细致的服务。
失独家庭的父母普遍存在精神严重受创、自我封闭的现象,如何帮助其走出精神低谷,重新融入社会是失独家庭精神养老的核心问题。心灵家园基地是对这类人群进行精神关爱和慰藉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空间,其具体内容包括包户服务、同伴服务、亲情服务、融入服务和政策服务。由计生人员、志愿者和专业人员共同实施,通过建立失独家庭的基本信息档案和相对稳定的跟踪服务关系,形成有效社会支持系统,搭建自我服务平台,用“家”的温暖培育失独人群良好的心态,使其重新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
北京市计生协牵头将18个区县的各驻地部队战士、学生、共青团员、社区志愿者、医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与“空巢家庭”结对子,及时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帮助与关怀;北京市昌平区已为失独父母建成“心灵家园”活动室,成立了关爱互助小组,并拥有一支志愿者的服务队伍,每月都进行一次心灵家园关爱互助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