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衣裘者赤其里而反衣之:秦简牍考察

衣裘者赤其里而反衣之:秦简牍考察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亦其里”一句, 原释文作“赤其裹, □仗, 衣之”。《汉书·匡衡传》: “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 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司空律》之所以规定城旦舂衣裘者“赤其里而反衣之”, 当是因为毛面(表)不便染色的缘故。诸当衣赤衣者, 其衣物毋(无)小大及表里尽赤之。其前一字, 或是“而”。

衣裘者赤其里而反衣之:秦简牍考察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简167-168 记云:

·司空律曰: 城旦舂衣赤衣, 冒赤毡, 枸椟杕之。 诸当衣赤衣者, 其衣物毋(无)小大及表里尽赤之。 其衣167/1375裘者, 赤其里【而】反衣之。 仗城旦勿将司。 舂城旦出(徭)者, 毋敢之市及留舍阓外, 当行市中者, 回【勿行】。168/1412

如同整理者已指出的那样, 这条律文与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司空律》简147-148 所记大致相当。[5]但有关衣、 裘的具体要求则前所未见。

城旦舂有衣裘者, 《秦律十八种·司空律》未尝言及。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简383-385 记云: “·县输从反者、 收人材官, 多毋(无)衣履, 毋(无)以蔽。 输者或不遝冬夏贱〈赋〉衣。 议: 【叚】新【输】而后冬若夏贱〈赋〉衣而联寒者冬袍裘绔履及它物可衣履者, 尽四月收。 其后贱〈赋〉夏衣者, 假襌裙襦, 尽九月收。 叚(假)裘者, 勿假袍; 叚(假)袍者, 勿假裘。 它有等比。”[6]从反者、 收人假袍裘, 可与城旦舂衣裘相印证。

“亦其里”一句, 原释文作“赤其裹, □仗, 衣之”。 其中释为“仗”的字, 笔画有残泐, 看字形、 文意, 实当释为“反”。 其前一字, 或是“而”。 古人衣裘与今人不同, 是以毛面朝外。 张舜徽曾指出: 《说文》“表”字, 许氏解释道: “上衣也, 从衣从毛, 古者衣裘, 以毛为表。”根据这个字的形义, 可知古人穿皮衣, 毛在外而皮在内。 许氏作《说文》时, 已称“古者”, 那么, 汉代穿皮衣, 毛已在内, 和今天的习俗相同了。 证以《新序》所记: “魏文侯出游, 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 胡为反裘以负刍? 对曰: 臣爱其毛。”当时的反裘, 是用毛向内。 可知战国末期的人, 穿皮袍无不用毛向外, 忽然遇见有人把毛向内穿, 是最令人惊怪的。[7]晋文侯见反裘负刍之事, 亦见于《淮南子·说山》。 《晏子春秋·杂上》《吕氏春秋·观世》另有晏子至晋见反裘负刍的记载。 汉代以后文献中, 仍有“反裘”的记述。 如《盐铁论·非鞅》: “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 爱其毛, 不知其皮尽也。”《汉书·匡衡传》: “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 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载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 “而亮反裘负薪, 里尽毛殚, 刖趾适履, 刻肌伤骨, 反更称说, 自以为能。”《晋书·张骏传》: “今群欲因人之饥, 以要三倍, 反裘伤皮, 未足喻之。”这是当时尚有反裘遗风,还是在称引典故, 尚待考究。[8]先秦衣裘以毛面朝外为常, 则应无疑义。 《司空律》之所以规定城旦舂衣裘者“赤其里而反衣之”, 当是因为毛面(表)不便染色的缘故。

·司空律曰: 城旦舂衣赤衣, 冒赤毡, 枸椟杕之。 诸当衣赤衣者, 其衣物毋(无)小大及表里尽赤之。 其衣167/1375裘者, 赤其里【而】反衣之。 仗城旦勿将司。 舂城旦出(徭)者, 毋敢之市及留舍阓外, 当行市中者, 回【勿行】。168/1412

如同整理者已指出的那样, 这条律文与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司空律》简147-148 所记大致相当。[5]但有关衣、 裘的具体要求则前所未见。

·司空律曰: 城旦舂衣赤衣, 冒赤毡, 枸椟杕之。 诸当衣赤衣者, 其衣物毋(无)小大及表里尽赤之。 其衣167/1375裘者, 赤其里【而】反衣之。 仗城旦勿将司。 舂城旦出(徭)者, 毋敢之市及留舍阓外, 当行市中者, 回【勿行】。168/1412

城旦舂有衣裘者, 《秦律十八种·司空律》未尝言及。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简383-385 记云: “·县输从反者、 收人材官, 多毋(无)衣履, 毋(无)以蔽。 输者或不遝冬夏贱〈赋〉衣。 议: 【叚】新【输】而后冬若夏贱〈赋〉衣而联寒者冬袍裘绔履及它物可衣履者, 尽四月收。 其后贱〈赋〉夏衣者, 假襌裙襦, 尽九月收。 叚(假)裘者, 勿假袍; 叚(假)袍者, 勿假裘。 它有等比。”[6]从反者、 收人假袍裘, 可与城旦舂衣裘相印证。(www.xing528.com)

如同整理者已指出的那样, 这条律文与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司空律》简147-148 所记大致相当。[5]但有关衣、 裘的具体要求则前所未见。

城旦舂有衣裘者, 《秦律十八种·司空律》未尝言及。 《岳麓书院藏秦简〔肆〕》简383-385 记云: “·县输从反者、 收人材官, 多毋(无)衣履, 毋(无)以蔽。 输者或不遝冬夏贱〈赋〉衣。 议: 【叚】新【输】而后冬若夏贱〈赋〉衣而联寒者冬袍裘绔履及它物可衣履者, 尽四月收。 其后贱〈赋〉夏衣者, 假襌裙襦, 尽九月收。 叚(假)裘者, 勿假袍; 叚(假)袍者, 勿假裘。 它有等比。”[6]从反者、 收人假袍裘, 可与城旦舂衣裘相印证。

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 胡为反裘以负刍? 对曰: 臣爱其毛。”当时的反裘, 是用毛向内。 可知战国末期的人, 穿皮袍无不用毛向外, 忽然遇见有人把毛向内穿, 是最令人惊怪的。 [7]晋文侯见反裘负刍之事, 亦见于《淮南子·说山》。 《晏子春秋·杂上》《吕氏春秋·观世》另有晏子至晋见反裘负刍的记载。 汉代以后文献中, 仍有“反裘”的记述。 如《盐铁论·非鞅》: “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 爱其毛, 不知其皮尽也。”《汉书·匡衡传》: “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 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载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 “而亮反裘负薪, 里尽毛殚, 刖趾适履, 刻肌伤骨, 反更称说, 自以为能。”《晋书·张骏传》: “今群欲因人之饥, 以要三倍, 反裘伤皮, 未足喻之。”这是当时尚有反裘遗风,还是在称引典故, 尚待考究。 [8]先秦衣裘以毛面朝外为常, 则应无疑义。 《司空律》之所以规定城旦舂衣裘者“赤其里而反衣之”, 当是因为毛面(表)不便染色的缘故。

4b-bb96-0edac8b1e4f4.jpg">(系)城旦舂”, 显然对应于简361 中的“徒隶”。 [4]这与里耶秦简16-5、16-6 对“徒隶”的指向相当。 而简262、 361 均以“居赀赎债者”与“徒隶”对言, 也与里耶秦简16-5、 16-6 中“居赀赎责(债)”与“徒隶”并列的情形相一。

有关这些徒隶的生存状态, 岳麓秦简法律文献比早先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有一些新的记述。 以下即对其中的几点试作阐述。

简357-3

“亦其里”一句, 原释文作“赤其裹, □仗, 衣之”。 其中释为“仗”的字, 笔画有残泐, 看字形、 文意, 实当释为“反”。 其前一字, 或是“而”。 古人衣裘与今人不同, 是以毛面朝外。 张舜徽曾指出: 《说文》“表”字, 许氏解释道: “上衣也, 从衣从毛, 古者衣裘, 以毛为表。”根据这个字的形义, 可知古人穿皮衣, 毛在外而皮在内。 许氏作《说文》时, 已称“古者”, 那么, 汉代穿皮衣, 毛已在内, 和今天的习俗相同了。 证以《新序》所记: “魏文侯出游, 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 胡为反裘以负刍? 对曰: 臣爱其毛。”当时的反裘, 是用毛向内。 可知战国末期的人, 穿皮袍无不用毛向外, 忽然遇见有人把毛向内穿, 是最令人惊怪的。[7]晋文侯见反裘负刍之事, 亦见于《淮南子·说山》。 《晏子春秋·杂上》《吕氏春秋·观世》另有晏子至晋见反裘负刍的记载。 汉代以后文献中, 仍有“反裘”的记述。 如《盐铁论·非鞅》: “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 爱其毛, 不知其皮尽也。”《汉书·匡衡传》: “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 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略》载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 “而亮反裘负薪, 里尽毛殚, 刖趾适履, 刻肌伤骨, 反更称说, 自以为能。”《晋书·张骏传》: “今群欲因人之饥, 以要三倍, 反裘伤皮, 未足喻之。”这是当时尚有反裘遗风,还是在称引典故, 尚待考究。[8]先秦衣裘以毛面朝外为常, 则应无疑义。 《司空律》之所以规定城旦舂衣裘者“赤其里而反衣之”, 当是因为毛面(表)不便染色的缘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