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山下稻梁肥,豚珊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社日》
社日,在古代是十分受重视的节日。分春社、秋社。春社又称新社,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适当春分前后。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适当秋分前后。社即土地神。春社日,向土地神祈祷,祈福祈丰收;秋社日,则是对获得丰收的酬报,向社神“报功”,庆贺丰收。
对社神的定期祭祀,演变成为节日,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祭社神源于原始宗教信仰中的土地崇拜。在原始宗教信仰中,土地不仅是人类生产活动不可缺少的资料,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而且还具有一种超自然的主宰一切的神秘力量,关系到庄稼的丰歉,并且土地还具有生养万物的自然属性,所以,要祭祀加以报答。《礼记·郊特牲》:“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这种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崇拜,到商周时代,随着鬼神观念的盛行,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与对祖先神的祭祀彼此呼应,发展为对人格化神的崇拜,出现了大地神“后土”。
“后土”在唐代以前,是一个抽象化的地神,由皇帝专祀,汉代蔡邕《独断》中说“方丘之祭,祭大地之神;社之所祭,乃邦国乡原之土神也。”各级社会组织奉祀管理的这个地区性的土神,就是社神。汉代纬书《孝经纬》中说:“社,土地之主。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地为社,以报功也。”(《说郛》卷二,古典录略)这种社神信仰,已经是一种对多种社会职能的地区守护神的信仰。因此,社神奉祀与土地分封相配合,也分成等级,便出现了“国社”、“侯社”、以至“县社”、“里社”,社的象征形式,也由早期的土坛种树,变为“社祠”、“社庙”。人们祀社的时间,也有了规定的日期,这就是所谓的社日。祭社的内容又加上了遇水旱则祈,既如愿而报。祈雨是因为社公社母不食旧水,故社日必雨,谓之社翁雨等等。
祭社的方法各地不一。帝王祭祀,《礼记·祭法》:“瘗埋于泰折”。孔颖达注《礼记·郊特牲》:“地示在下,非瘗埋不足以达大。”瘗(yì)埋,指把牲等祭品埋于地中,以示让社神享用。更多的时候是设坛祭或树木祭。设坛,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筑成高台。作为社的象征,进行祭祀。树木祭,即种树作为社的标志。《论语·八佾》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回答:“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说夏代植松、殷人植柏、周人植栗树为社。有人注释为用松木替社神做个牌位,恐不确。《墨子·明鬼》中说“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菆社”。菆(cuán),丛聚。《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都是说植不同的树来代表社神的。
民间祭社活动出现的也很早,《国语·鲁语》上记载:“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淮南子·精神训》记:“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也。”可见,春秋时期,祭社民俗已经广泛流行,即使穷乡僻壤,人们也要敲打着盆、瓴(líng盛水的瓶)当乐器,大家一起伴乐唱歌,以享社神。不过,民间祭社,祀神之外,娱乐性质增强了。宗懔《荆楚岁时纪》述南朝风俗,“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即社日,左邻右舍的人家,集合起来祭社,给社神献上家畜、浊酒(醪láo),在树下搭成屋,用牲醪先祭社神,然后大家分吃祭品(胙,zuò,祭肉)。陈元靓的《岁时广记》“搜节物之异闻,考风俗之攸尚”,对社祭之俗的记载颇为详备,书中记有社日、立社稷、祀社稷、举社稷、配社稷、祠社稷、祭稷神、五帝神、成周社、西汉社、后汉社、魏国社、两晋社、南朝社、北朝社、隋朝社、唐朝社、天子社、王者社、诸侯社、大夫社、州县社、春秋社、建酉社、以至用未社、结综社、鸡豚社等。显然,这种种社祭之俗,从古之祭土神、田神到朝仪之祭宗庙社稷,再到民间之结综社、鸡豚社以及其他之社会结社,内涵并不一致,却反映出了古代社日节俗的丰富繁杂。
围绕社日,还形成了许多民俗活动,如求丰年、治聋酒、造环饼、作傲饼、赐社饭、送社糕、宰社肉、杀社猪、赎社、喷社酒、饮社钱、罢社祭、值社会、降社雨、种社瓜、放社假、以及戒儿女、宜外甥、求计算、乞聪明、饮神酒、乞社语等。并且,社日蒞卜来年庄稼的成色,社日酒可以治聋,互相赠送社糕、社酒,吃社零星,以社酒喷屋及种丝瓜社日为上,社日以杵舂百果树下结实牢固,社日稚子爬沟乞聪明等,构成一整套的习俗惯例。
唐宋诗文中,描述春社、秋社的情景都涉及饮酒,大概与社酒治聋、去蚊虫的妙用有联系,如杜甫《遭田文泥饮美严中丞》写宝应元年春社,严武“大作社”,祈农祥,诗云:“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则写在鹅湖(山名,在今江西铅山县境)过春社的情景,田野间,“稻梁肥”,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村庄里,豚栅鸡栖,六畜兴旺;门扉半掩,静谧安逸,看得出丰年富足,日子过得太平安宁。这时,村民们家家都去参加社日子。“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两句,从侧面落笔,却十分传神,作社、观社的全过程以及村民们兴高采烈的过社活动及陶醉心情,透过“桑柘影斜”和“醉人”已完全表露出来了。杜甫笔下的秋社,仍然是“南翁巴曲醉”(《社日两篇》其一),可见,无论京兆长安的田文,夔州的南翁,还是鹅湖山村的人家,社日饮酒是必不可少的。陆游《社日》“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自注:“古谓社酒治聋。”
当然,社日也是劳动民众“自以为乐”的极好机会,社日到来时,要进行集会竞技,作各种类型的过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酒足醉归,无比开心。宋代田园诗人杨万里的《观社》有非常生动的描绘: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
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
诗中“忽然”四句,写社火,最为精彩。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诗有“颠狂社舞呈”句,自注云:“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杨万里的摹写,正突出了社火滑稽可笑的特点,人人把脸涂成虎豹的凶恶模样,呲牙咧嘴,互相逗乐,狂呼乱叫,渲泄欢情;孩子们更是拿出许多灵巧高难的“跳神”好戏,引得大家围观笑闹,处处掀起社舞的高潮。乡民们饮社酒,吃社肉,喝上社零星羹(陶榖《清异录·馔羞》:“予偶以农干至庄墅,适秋社,庄丁皆戏呈社零星,盖用猪羊鸡鸭粉麦蔬菜为羹。”)高高兴兴观社火,红红火火祀社神,吃得开心,耍得痛快,赛得上大节大庆。
围绕社日,还形成了许多民俗活动,如求丰年、治聋酒、造环饼、作傲饼、赐社饭、送社糕、宰社肉、杀社猪、赎社、喷社酒、饮社钱、罢社祭、值社会、降社雨、种社瓜、放社假、以及戒儿女、宜外甥、求计算、乞聪明、饮神酒、乞社语等。并且,社日蒞卜来年庄稼的成色,社日酒可以治聋,互相赠送社糕、社酒,吃社零星,以社酒喷屋及种丝瓜社日为上,社日以杵舂百果树下结实牢固,社日稚子爬沟乞聪明等,构成一整套的习俗惯例。(www.xing528.com)
唐宋诗文中,描述春社、秋社的情景都涉及饮酒,大概与社酒治聋、去蚊虫的妙用有联系,如杜甫《遭田文泥饮美严中丞》写宝应元年春社,严武“大作社”,祈农祥,诗云:“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则写在鹅湖(山名,在今江西铅山县境)过春社的情景,田野间,“稻梁肥”,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村庄里,豚栅鸡栖,六畜兴旺;门扉半掩,静谧安逸,看得出丰年富足,日子过得太平安宁。这时,村民们家家都去参加社日子。“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两句,从侧面落笔,却十分传神,作社、观社的全过程以及村民们兴高采烈的过社活动及陶醉心情,透过“桑柘影斜”和“醉人”已完全表露出来了。杜甫笔下的秋社,仍然是“南翁巴曲醉”(《社日两篇》其一),可见,无论京兆长安的田文,夔州的南翁,还是鹅湖山村的人家,社日饮酒是必不可少的。陆游《社日》“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自注:“古谓社酒治聋。”
当然,社日也是劳动民众“自以为乐”的极好机会,社日到来时,要进行集会竞技,作各种类型的过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酒足醉归,无比开心。宋代田园诗人杨万里的《观社》有非常生动的描绘: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
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
诗中“忽然”四句,写社火,最为精彩。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诗有“颠狂社舞呈”句,自注云:“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杨万里的摹写,正突出了社火滑稽可笑的特点,人人把脸涂成虎豹的凶恶模样,呲牙咧嘴,互相逗乐,狂呼乱叫,渲泄欢情;孩子们更是拿出许多灵巧高难的“跳神”好戏,引得大家围观笑闹,处处掀起社舞的高潮。乡民们饮社酒,吃社肉,喝上社零星羹(陶榖《清异录·馔羞》:“予偶以农干至庄墅,适秋社,庄丁皆戏呈社零星,盖用猪羊鸡鸭粉麦蔬菜为羹。”)高高兴兴观社火,红红火火祀社神,吃得开心,耍得痛快,赛得上大节大庆。
围绕社日,还形成了许多民俗活动,如求丰年、治聋酒、造环饼、作傲饼、赐社饭、送社糕、宰社肉、杀社猪、赎社、喷社酒、饮社钱、罢社祭、值社会、降社雨、种社瓜、放社假、以及戒儿女、宜外甥、求计算、乞聪明、饮神酒、乞社语等。并且,社日蒞卜来年庄稼的成色,社日酒可以治聋,互相赠送社糕、社酒,吃社零星,以社酒喷屋及种丝瓜社日为上,社日以杵舂百果树下结实牢固,社日稚子爬沟乞聪明等,构成一整套的习俗惯例。
唐宋诗文中,描述春社、秋社的情景都涉及饮酒,大概与社酒治聋、去蚊虫的妙用有联系,如杜甫《遭田文泥饮美严中丞》写宝应元年春社,严武“大作社”,祈农祥,诗云:“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则写在鹅湖(山名,在今江西铅山县境)过春社的情景,田野间,“稻梁肥”,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村庄里,豚栅鸡栖,六畜兴旺;门扉半掩,静谧安逸,看得出丰年富足,日子过得太平安宁。这时,村民们家家都去参加社日子。“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两句,从侧面落笔,却十分传神,作社、观社的全过程以及村民们兴高采烈的过社活动及陶醉心情,透过“桑柘影斜”和“醉人”已完全表露出来了。杜甫笔下的秋社,仍然是“南翁巴曲醉”(《社日两篇》其一),可见,无论京兆长安的田文,夔州的南翁,还是鹅湖山村的人家,社日饮酒是必不可少的。陆游《社日》“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自注:“古谓社酒治聋。”
当然,社日也是劳动民众“自以为乐”的极好机会,社日到来时,要进行集会竞技,作各种类型的过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酒足醉归,无比开心。宋代田园诗人杨万里的《观社》有非常生动的描绘: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
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
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
诗中“忽然”四句,写社火,最为精彩。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诗有“颠狂社舞呈”句,自注云:“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杨万里的摹写,正突出了社火滑稽可笑的特点,人人把脸涂成虎豹的凶恶模样,呲牙咧嘴,互相逗乐,狂呼乱叫,渲泄欢情;孩子们更是拿出许多灵巧高难的“跳神”好戏,引得大家围观笑闹,处处掀起社舞的高潮。乡民们饮社酒,吃社肉,喝上社零星羹(陶榖《清异录·馔羞》:“予偶以农干至庄墅,适秋社,庄丁皆戏呈社零星,盖用猪羊鸡鸭粉麦蔬菜为羹。”)高高兴兴观社火,红红火火祀社神,吃得开心,耍得痛快,赛得上大节大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