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民法典实施后的热点话题 - 法治观察

2021民法典实施后的热点话题 - 法治观察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因如此,民法典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讨论话题之一。截至2021年4月22日,民法典实施已逾100天,通过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超过13万份判决援引民法典相关条文。从近3个月的微指数来看,民法典话题热度小高峰出现在2月17日、3月3日和4月4日(见图2)附近。

2021民法典实施后的热点话题 - 法治观察

编者按: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定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一条条看似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背后,都与普通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因如此,民法典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讨论话题之一。截至2021年4月22日,民法典实施已逾100天,通过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超过13万份判决援引民法典相关条文。但分析发现,这些案件类型与网络热议话题并不同步,现实与舆论的错位值得引起关注和深入思考。

一、舆论场上的“民法典”热词

自2020年5月民法典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后,微博热搜中与民法典相关的词条共有34个,阅读量累计超过百亿。我们整理了10个相关的热议话题(见图1),其中阅读量和讨论数反映了该话题的影响力。

与民法典诞生和施行相关的话题阅读量在微博热搜榜单上名列前茅。从民法典的起草到正式通过,民法典的诞生不仅铭刻在史册里,也牢牢印在公众的心中。

从整体来看,34个热搜话题大致可分为4类:对民法典新增内容的讨论;民法典的应用案例和对生活的影响;民法典的亮点和趣味讲解等普法内容;民法典的诞生、施行等重要时间进程。这与热搜榜单阅读量前十的话题分类大致相仿。

 9

微指数是衡量关键词在微博上的传播互动效果、热议情况的重要指标。从近3个月的微指数来看,民法典话题热度小高峰出现在2月17日、3月3日和4月4日(见图2)附近。结合相关热搜话题,分别对应着

“#民法典解答孩子红包能否自己保管#”“#如何取名民法典自有规定#”

“#90后女调解员用民法典讲脱口秀#”“#张哲瀚被粉丝送民法典#”4个热搜话题。

 9

微指数是衡量关键词在微博上的传播互动效果、热议情况的重要指标。从近3个月的微指数来看,民法典话题热度小高峰出现在2月17日、3月3日和4月4日(见图2)附近。结合相关热搜话题,分别对应着

“#民法典解答孩子红包能否自己保管#”“#如何取名民法典自有规定#”

“#90后女调解员用民法典讲脱口秀#”“#张哲瀚被粉丝送民法典#”4个热搜话题。

 9

微指数是衡量关键词在微博上的传播互动效果、热议情况的重要指标。从近3个月的微指数来看,民法典话题热度小高峰出现在2月17日、3月3日和4月4日(见图2)附近。结合相关热搜话题,分别对应着

“#民法典解答孩子红包能否自己保管#”“#如何取名民法典自有规定#”

“#90后女调解员用民法典讲脱口秀#”“#张哲瀚被粉丝送民法典#”4个热搜话题。

让网民们争执不休的,往往已经超越法律本身,更偏向情感层面。网民在讨论这些话题时,很难将法律和情感完全割裂。于是,谈离婚冷静期的提起了家暴出轨,谈孩子压岁钱的讲起了人情世故。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编纂之难,难在用法律调整公民的私生活,难在公道人心的法理拿捏,它既要回应民众生活的需要,也要体察并护持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和心理认同。

二、判决书里的民法典关键词

上述被热议的特殊情况只是沧海一粟。自民法典正式实施以来,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经有超过13万起判决援引民法典条文,这些实际发生的案件和被热议的情形是否一致?答案隐藏在裁判文书里。

一是层级方面。93.6%的案件由基层法院审理宣判,这说明民法典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相当亮眼。

二是地域方面。按照行政区域对援引民法典的裁判文本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河南省判决数量最多,高达15449起;其次是浙江、山东、湖南(见图3)。这些省份判决数量多可能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另外,在判决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多数省份位于南方,可能与经济发展及公众的法律意识有关。

让网民们争执不休的,往往已经超越法律本身,更偏向情感层面。网民在讨论这些话题时,很难将法律和情感完全割裂。于是,谈离婚冷静期的提起了家暴出轨,谈孩子压岁钱的讲起了人情世故。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编纂之难,难在用法律调整公民的私生活,难在公道人心的法理拿捏,它既要回应民众生活的需要,也要体察并护持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和心理认同。

二、判决书里的民法典关键词

上述被热议的特殊情况只是沧海一粟。自民法典正式实施以来,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经有超过13万起判决援引民法典条文,这些实际发生的案件和被热议的情形是否一致?答案隐藏在裁判文书里。

一是层级方面。93.6%的案件由基层法院审理宣判,这说明民法典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相当亮眼。

二是地域方面。按照行政区域对援引民法典的裁判文本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河南省判决数量最多,高达15449起;其次是浙江、山东、湖南(见图3)。这些省份判决数量多可能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另外,在判决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多数省份位于南方,可能与经济发展及公众的法律意识有关。

让网民们争执不休的,往往已经超越法律本身,更偏向情感层面。网民在讨论这些话题时,很难将法律和情感完全割裂。于是,谈离婚冷静期的提起了家暴出轨,谈孩子压岁钱的讲起了人情世故。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编纂之难,难在用法律调整公民的私生活,难在公道人心的法理拿捏,它既要回应民众生活的需要,也要体察并护持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和心理认同。

二、判决书里的民法典关键词(www.xing528.com)

上述被热议的特殊情况只是沧海一粟。自民法典正式实施以来,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经有超过13万起判决援引民法典条文,这些实际发生的案件和被热议的情形是否一致?答案隐藏在裁判文书里。

一是层级方面。93.6%的案件由基层法院审理宣判,这说明民法典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相当亮眼。

二是地域方面。按照行政区域对援引民法典的裁判文本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河南省判决数量最多,高达15449起;其次是浙江、山东、湖南(见图3)。这些省份判决数量多可能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另外,在判决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多数省份位于南方,可能与经济发展及公众的法律意识有关。

黑体_GBK; font-size: 9pt;">3 民法典相关判例地域分布

三是案件类型方面。从判决类型来看,98.3%的案例是民事案件,主要涉及财产权益、侵权行为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见图4)。

民事判决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合同”,但这个词不仅在微博舆论场中无迹可寻,就连新闻报道也较少提及。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公众经常在和“合同”打交道。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表示,“订合同就是和民法打交道”,比如点外卖、使用手机App,这些活动都是在“订合同”。

3 民法典相关判例地域分布

三是案件类型方面。从判决类型来看,98.3%的案例是民事案件,主要涉及财产权益、侵权行为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见图4)。

民事判决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合同”,但这个词不仅在微博舆论场中无迹可寻,就连新闻报道也较少提及。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公众经常在和“合同”打交道。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表示,“订合同就是和民法打交道”,比如点外卖、使用手机App,这些活动都是在“订合同”。

3 民法典相关判例地域分布

三是案件类型方面。从判决类型来看,98.3%的案例是民事案件,主要涉及财产权益、侵权行为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见图4)。

民事判决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合同”,但这个词不仅在微博舆论场中无迹可寻,就连新闻报道也较少提及。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公众经常在和“合同”打交道。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表示,“订合同就是和民法打交道”,比如点外卖、使用手机App,这些活动都是在“订合同”。

【结语】

综合排名靠前的判例关键词可知,民事纠纷大都围绕经济问题展开,无论合同、利率还是借贷、违约金,都离不开金钱。看来在现实生活应用中,民法典处理的更多是经济利益纠纷,而非微博上热议的情感议题。

与经济合同纠纷相比,微博讨论最热的“离婚冷静期”在实际判决中出现极少,即便如此,相关新闻报道援引数据指出,多地仍有近五成的夫妻在离婚冷静期撤回申请,可见离婚冷静期成效明显。

100余天,132844起判决,平均每天判决超过千起案件。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民法典的普遍应用,是民法典的“润物无声”。从草案到成形,从编纂到施行,民法典经过了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也许它还不够“完美”,但从经济纠纷到情感议题,民法典一直在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观察时间截至2021年4月22日)

【结语】

综合排名靠前的判例关键词可知,民事纠纷大都围绕经济问题展开,无论合同、利率还是借贷、违约金,都离不开金钱。看来在现实生活应用中,民法典处理的更多是经济利益纠纷,而非微博上热议的情感议题。

与经济合同纠纷相比,微博讨论最热的“离婚冷静期”在实际判决中出现极少,即便如此,相关新闻报道援引数据指出,多地仍有近五成的夫妻在离婚冷静期撤回申请,可见离婚冷静期成效明显。

100余天,132844起判决,平均每天判决超过千起案件。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民法典的普遍应用,是民法典的“润物无声”。从草案到成形,从编纂到施行,民法典经过了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也许它还不够“完美”,但从经济纠纷到情感议题,民法典一直在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观察时间截至2021年4月22日)

【结语】

综合排名靠前的判例关键词可知,民事纠纷大都围绕经济问题展开,无论合同、利率还是借贷、违约金,都离不开金钱。看来在现实生活应用中,民法典处理的更多是经济利益纠纷,而非微博上热议的情感议题。

与经济合同纠纷相比,微博讨论最热的“离婚冷静期”在实际判决中出现极少,即便如此,相关新闻报道援引数据指出,多地仍有近五成的夫妻在离婚冷静期撤回申请,可见离婚冷静期成效明显。

100余天,132844起判决,平均每天判决超过千起案件。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民法典的普遍应用,是民法典的“润物无声”。从草案到成形,从编纂到施行,民法典经过了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也许它还不够“完美”,但从经济纠纷到情感议题,民法典一直在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观察时间截至2021年4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