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综述】
1.网传西安出租车司机车内猝死被贴罚单引关注
2021年5月2日中午,一则短视频在网络开始传播。视频显示,5月1日10时许,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康乐路,一名“的哥”在车内死亡。“的哥”被发现时,出租车四扇车窗均为打开状态,车辆B柱贴有西安交警新城大队开具的罚单。当日下午,该视频被点时新闻等网络媒体转发,由于视频极具冲击力且无法确定“的哥”在交警贴条时是否已经死亡,网络中开始出现大量诸如“死了都要罚”“交警贴条时如果看一眼出租车就不会死”等针对涉事交警的质疑和猜测声,舆情迅速发酵。2日17时许,N视频等媒体采访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新城大队时,相关人员表示该情况已向领导汇报,目前正在核实中。舆论场开始转向对交警日常执法的讨论,诸如“交警罚钱是目的,其他都是次要”等批评性观点逐渐占据高位。
当日22时许,“@西安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就此事发布详细通报,称西安市公安局已成立多部门参与的联合调查组,经过调取车内监控视频,还原了事发过程。其中提到交警警务人员执法期间未注意到车内异常,目前正在接受调查。然而,这则较为详细的通报发布后并未平息舆情,反而有大量网民对交警执法时不先劝离而是直接开罚单的做法表示质疑,猜测“以罚代管”“逐利执法”已成为交警执法的常态。
此后,舆论持续关注此事,“#警方回应出租车内猝死仍被贴罚单#”登上微博热搜。死者家属向媒体透露,相关鉴定结果显示,死者是由于心脏问题猝死,但具体死因未进一步鉴定。封面新闻、极目新闻等媒体评论表示,此次事件中显现的逐利执法、粗暴执法弊病,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全面整顿。此外,澎湃新闻和极目新闻就交警执法问题及事件疑点进行总结。例如,澎湃新闻采访的多位律师表示,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驾驶员如果在现场的话,交警是不能直接贴罚单的。假如交警在贴罚单过程中能及时提醒司机离开,可能就会发现当时的异常情况。极目新闻提出4点追问:警务人员在车窗开着的情况下为何没能发现昏迷的司机?是交警执法还是辅警执法?如果警务人员及时发现车内异常能否避免死亡?死者家属能否向交警部门提出索赔?
2.警方二次回应通报调查处置结果降温舆情
面对舆论的种种疑问,2021年5月4日23时许,西安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西安公安”发布通报称,涉事警务人员未严格依法开展执法活动,存在执法不规范、工作不细致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对责任民警予以警告处分,对责任辅警予以通报批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中队负责人予以诫勉。该通报发布后再度引发舆论热议,截至2021年5月5日18时,“#西安警方再通报出租车猝死车内#”等多个微博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4亿人次。网民观点中,不少网民认为此事件中司机猝死与交警执法并无直接关系,这样的处罚较为恰当;但仍有部分网民将交警执法不规范与司机猝死相关联,质疑交警执法目的。媒体评论也逐渐转向对事件的反思上来,如“@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评论均呼吁,在日常交通执法中,不是简单贴个罚单,执法要有温度,罚是为了有序管理,不能“为了罚而罚”。《羊城晚报》评论指出,此事件中西安警方及时回应舆论关切并追责相关警员值得肯定,但对于舆论更为关注的是“执法不规范”背后有无“以罚代管”,乃至“执法逐利”等老问题并未回应。之后,该事件舆情热度逐渐降温。截至2021年5月13日12时,与该事件相关的新闻524篇,微博1.5万余条,微信公众号文章2200余篇。
【舆情解析】
此次舆情发酵后,短时间内即形成了针对涉事交警部门的舆论风暴,根源正是在于涉事警务人员在执法规范性的欠缺以及公众对交通执法领域乱象积攒的不满情绪。(www.xing528.com)
1.涉事警务人员执法规范性不足引爆舆情
回顾这起舆情发酵始末可以看到,涉事警务人员执法规范性不足是引爆此次舆情的关键因素。对于这类执法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3条对车辆违停如何处置已给出标准答案,但涉事警务人员并未按规定要求处理,而是直接贴罚单,在舆论看来这样的执法程序和态度已然构成违规。此外,事件中贴条位置也被专业人士指出有误。因而,在出租车司机死亡时间、原因未明的情况下,舆论已先入为主地将出租车司机的猝死与执法违规画上了等号,从而倒逼涉事交警部门发声表态。甚至在警方二次回应后,不少网民依然主观地认为,涉事警务人员在贴罚单前后只要观察车内情况就会发现司机状态异常,也就不会闹出“出租车猝死仍被贴罚单”的乌龙。
2.交通执法乱象频出加剧舆论情绪宣泄
今年以来,交通执法领域负面舆情频出,前有广东佛山高速公路岔路口天量罚单事件,后有河北唐山、广东清远2地货车司机不满超载处罚自杀、自残事件。这些事件短期内连续发生,推高了舆论对交通领域行政执法乱象的讨论热度,尤其是这些事件的背后有无“以罚代管”乃至“逐利执法”的情况更是各方讨论的焦点内容。在舆论场对交通执法领域负面情绪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西安出租车司机猝死仍被贴罚单”事件被曝光,再次推动了此类情绪的蔓延。加之许多网民对部分地区交警日常执法方式抱怨已久,这些情绪最终促成带有舆论共鸣性质的追问、质疑声在网络扩散,对涉事交警部门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
【应对评点】
这起舆情中,官方调查结果证实,出租车司机猝死与交警贴罚单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但出租车司机猝死的悲剧和交警冷冰冰的罚单所形成强烈的现实冲突,还是刺激到了舆论敏感的神经,最终在舆论场上演化为对交警不规范执法的情绪宣泄。在舆情应对方面,西安市公安部门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积极调查、主动回应的处置方式值得肯定,起到了舆情降温的效果。首先,西安交警部门利用官微在首次回应中通过调取车内视频还原了出租车司机猝死全过程,证明了贴条与出租车司机猝死之间并无关联。紧接着,在舆论情绪并未因警方自证清白而趋缓时,通过西安市公安局官微提级进行二次通报,迅速厘清责任,追责相关警务人员,给舆论一个超出预期的回应,从而引导舆情最终降温。此举也从侧面说明,处置部门不避焦点问题、积极回应舆论关切对消除舆情危机具有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上,公安部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提出最新要求:要着力整治顽瘴痼疾,坚决打好铁腕治警、正风肃纪攻坚战;要深化为民理念,坚持宽严相济,进一步规范交警执法处罚,严禁过度执法、逐利执法、粗暴执法。这也再度提示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出现涉交警执法领域负面舆情后,主管部门不能仅注重平息负面舆情,还应从引发舆情的日常实体执法工作中查找根源、解决问题,主动提升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服务意识,力争做到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观察时间截至2021年5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