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地设办事窗口认可,公众期待更多精细设计

多地设办事窗口认可,公众期待更多精细设计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河北保定市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明确应办未办的事5日解决,“完全不能”的办理事项3日内给予群众回复。法制网评论文章进一步指出,各地应以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契机,想办事人员所想、急办事人员所急,破除阻碍企业、群众办成事的隐性壁垒。当前,“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仍在推广中,政务服务效果已初步得到舆论认可。

多地设办事窗口认可,公众期待更多精细设计

舆情综述】

2021年4月22日,据“@荔枝新闻”报道,南京玄武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一个“办不成事”窗口,市民吴女士就在这个窗口的协助下,办成了一件原本现场可能无法办成的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窗口的设立,是为办事受阻的企业和百姓提供更快捷的办成渠道,未来也将推广到各个分区。该消息引发网民关注,“#南京设立‘办不成事’窗口#”阅读量迅速突破千万。多数网民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一种务实担当”“对民意的尊重”,值得推广;部分网民担忧会流于形式主义。另据《新华每日电讯》等媒体报道,内蒙古包头、河北保定、山东威海等多地已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破解“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这一“放管服”改革的“痛点”和“难点”。例如,河北保定市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明确应办未办的事5日解决,“完全不能”的办理事项3日内给予群众

回复。

该现象引发舆论热议,主流媒体普遍持支持和认可态度。如《人民日报》文章表示,以专门窗口受理普通窗口“办不成”的事,以专班为群众排忧解难,既消除了服务中可能存在的盲区,也为群众送上了一份安心,不管事有多难,还有专门窗口兜底。《楚天都市报》认为,有了专门的窗口,有了专人的处理,可以研判分析实地走访,不仅解决当下的问题,也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的范本,希望全国各地推广。更多媒体聚焦如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避免政务窗口成为形式主义的“盆景”。《大众日报》客户端文章建议,要依法充分论证“办不成事”窗口在现行条件下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依法明确“办不成事”窗口的权责,建立一套精准、规范、完整的运行体制机制等,在法治轨道上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发扬光大。中国经济网文章表示,政府服务部门不能止于设立窗口,更要主动成立专班,认真分析问题成因,尽快找到解决方法,针对疑难问题“帮到底”,切实为老百姓“办成事”。法制网评论文章进一步指出,各地应以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契机,想办事人员所想、急办事人员所急,破除阻碍企业、群众办成事的隐性壁垒。

截至2021年4月29日12时,相关新闻报道约5000篇,微博6000余条,微信文章2400余篇。“#河北保定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南京设立‘办不成事’窗口#”等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达1.6亿次。

【舆情点评】(www.xing528.com)

多地设立“办不成事”窗口获得舆论普遍叫好,反映出政务部门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公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办事群众的实际难题,契合了公众对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期许。从网络舆情的角度来看,群众疑难问题得到专事专办,个人诉求有了更多机会进行顺畅地反馈和解决,有助于弱化负面情绪的滋生,避免其诉诸网络向政务部门施压,有利于从源头处化解舆情风险。政务部门也摆脱了舆情倒逼和公信力受损的被动局面,其主动作为所展现的责任与担当,正是公众所支持和欢

迎的。

当前,“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仍在推广中,政务服务效果已初步得到舆论认可。但能否切实解决疑难问题,令公众满意,尚待观察。实际上有网民调侃称如果不行还可以“加设‘办不成事窗口解决不了的事’窗口”,提示“办不成事”窗口要发挥长效作用还需要精细设计。一方面,“办不成事”标准确立需要进一步精准,哪些事务属于该窗口受理范围需要明确,这关乎“办不成事”窗口的最终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办不成事”窗口的运行机制需理顺,特别是若公众不满“办不成事”窗口的处理结果,后续该如何表达诉求,还需要多部门协作,设计出规范科学的监督及救济机制。

(观察时间截至2021年4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