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末明朝海禁政策解禁,青花瓷成中国文化代表,欧洲仿制浪潮

明末明朝海禁政策解禁,青花瓷成中国文化代表,欧洲仿制浪潮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晚期从1554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明末明朝海禁政策解禁,青花瓷成中国文化代表,欧洲仿制浪潮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匆遽 报不平 当仁不让 伶牙俐齿

B.娟秀 不旋踵 改斜归正 顶礼膜拜

C.沉疴 口头禅 兵慌马乱 妙语连珠

D.怨艾 打圆场 厉行节约 拒谏饰非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坚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C.《杂文月刊》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上半月刊名为“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

D.鸟类为什么要迁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候鸟迁徙的路线都相对固定。

4.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匆遽 报不平 当仁不让 伶牙俐齿

B.娟秀 不旋踵 改斜归正 顶礼膜拜

C.沉疴 口头禅 兵慌马乱 妙语连珠

D.怨艾 打圆场 厉行节约 拒谏饰非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坚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C.《杂文月刊》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上半月刊名为“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

D.鸟类为什么要迁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候鸟迁徙的路线都相对固定。

4.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匆遽 报不平 当仁不让 伶牙俐齿

B.娟秀 不旋踵 改斜归正 顶礼膜拜

C.沉疴 口头禅 兵慌马乱 妙语连珠

D.怨艾 打圆场 厉行节约 拒谏饰非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坚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C.《杂文月刊》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上半月刊名为“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

D.鸟类为什么要迁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候鸟迁徙的路线都相对固定。

4.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语文教师如果看不到学生自身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味让他们模仿“考场满分作文”,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B.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宜居要求,强化宜居意识,通过加快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使城市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城更美。

C.半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灾区20多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勘察、测量、分析和研究的羌族古建筑达2000余项之多,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D.春节期间,中山、华侨、金砂、石砲台四大公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园节目深受市民欢迎。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宋,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

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早期从1368年至1433年,以官营为主。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中期从1433年至1554年,官私并举。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晚期从1554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而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势力,以强大的武装为后盾,凭借雄厚的资本、广阔的市场与仍旧束缚于传统贸易中的中国商人展开了竞争,并逐渐占据了青花瓷外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成了青花瓷在明代的第二个外销高潮的形成。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明代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无论对明代中国还是输入地,在政治、商业、制瓷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更是对输入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如青花瓷在传入欧洲初期,因为数量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青花瓷大量传入欧洲正值文艺复兴后期,它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掀起一股东方文化的风潮,并直接影响了罗可可风格的形成。这种艺术风格在吸收青花瓷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潮流,席卷欧洲,当时,谈论中国文化成了欧洲最时尚的话题。明代青花瓷大量输入的同时,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也使欧洲各国面临着金库空竭的窘境。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在本地生产瓷器来解决财政危机。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摘编自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

6.下列对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与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销高潮全都出现在对外政策开放的时期。

B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经历了从官方贸易为主,到官私并举,再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的过程。

C外销青花瓷是明王朝提升自身国际影响的重要举措。

D.明代青花瓷大量销往欧洲,不仅使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同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自其诞生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销青花瓷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青花瓷制造业的发展。

B.明代青花瓷大量进入欧洲,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得到了欧洲人的青睐,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C.明末,中国商人在与西方商业势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

D.明代的外销瓷是青花瓷,青花瓷的外销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一种贸易活动,更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走私集团的武装走私愈演愈烈,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为巩固政权,明王朝被迫承认私人贸易的合法地位并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

B明代青花瓷进入欧洲的初期,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青花瓷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影响了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

D.因为外销青花瓷利润丰厚,所以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释】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竞,死于狱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语文教师如果看不到学生自身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味让他们模仿“考场满分作文”,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B.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宜居要求,强化宜居意识,通过加快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使城市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城更美。

C.半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灾区20多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勘察、测量、分析和研究的羌族古建筑达2000余项之多,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D.春节期间,中山、华侨、金砂、石砲台四大公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园节目深受市民欢迎。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宋,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

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早期从1368年至1433年,以官营为主。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中期从1433年至1554年,官私并举。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晚期从1554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而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势力,以强大的武装为后盾,凭借雄厚的资本、广阔的市场与仍旧束缚于传统贸易中的中国商人展开了竞争,并逐渐占据了青花瓷外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成了青花瓷在明代的第二个外销高潮的形成。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明代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无论对明代中国还是输入地,在政治、商业、制瓷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更是对输入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如青花瓷在传入欧洲初期,因为数量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青花瓷大量传入欧洲正值文艺复兴后期,它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掀起一股东方文化的风潮,并直接影响了罗可可风格的形成。这种艺术风格在吸收青花瓷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潮流,席卷欧洲,当时,谈论中国文化成了欧洲最时尚的话题。明代青花瓷大量输入的同时,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也使欧洲各国面临着金库空竭的窘境。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在本地生产瓷器来解决财政危机。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摘编自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

6.下列对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与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销高潮全都出现在对外政策开放的时期。

B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经历了从官方贸易为主,到官私并举,再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的过程。

C外销青花瓷是明王朝提升自身国际影响的重要举措。

D.明代青花瓷大量销往欧洲,不仅使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同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自其诞生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销青花瓷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青花瓷制造业的发展。

B.明代青花瓷大量进入欧洲,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得到了欧洲人的青睐,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C.明末,中国商人在与西方商业势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

D.明代的外销瓷是青花瓷,青花瓷的外销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一种贸易活动,更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走私集团的武装走私愈演愈烈,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为巩固政权,明王朝被迫承认私人贸易的合法地位并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

B明代青花瓷进入欧洲的初期,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青花瓷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影响了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

D.因为外销青花瓷利润丰厚,所以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释】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竞,死于狱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语文教师如果看不到学生自身发展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味让他们模仿“考场满分作文”,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B.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宜居要求,强化宜居意识,通过加快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使城市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城更美。

C.半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灾区20多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勘察、测量、分析和研究的羌族古建筑达2000余项之多,为灾后重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D.春节期间,中山、华侨、金砂、石砲台四大公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园节目深受市民欢迎。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隽逸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它起源于唐,经历宋,成熟于元,而最终在明代达到鼎盛。青花瓷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外销结下了不解之缘,是明代主要的外销瓷。

明代青花瓷的外销受国家对外政策的直接影响。随着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青花瓷的外销也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轨迹。早期从1368年至1433年,以官营为主。明初对外政策是开放的,因而有了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规模庞大的远航,极大地提高了明代中国的国际影响,明朝廷的官方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青花瓷迎来了第一个外销高潮。中期从1433年至1554年,官私并举。这一时期随着对外政策的渐趋保守,官方贸易逐渐走向衰落。这一时期虽朝廷仍沿续明初的海禁政策,严禁私人贸易,但民间走私贸易却日益兴盛,成为当时青花瓷外销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和巨额利益的驱使下,甚至出现走私集团武装走私的形式。西方在此时也开始介入青花瓷的外销。晚期从1554年直至明亡,以私营为主、中西竞争。明末,面对民间走私的强劲发展势头和西方商业势力的介入,明王朝不得不调整保守的对外政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明朝廷废除了海禁政策,承认私人对外贸易的合法化,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由此青花瓷的外销在中外商人的竞争与合作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局面。而以葡萄牙、荷兰为代表的西方商业势力,以强大的武装为后盾,凭借雄厚的资本、广阔的市场与仍旧束缚于传统贸易中的中国商人展开了竞争,并逐渐占据了青花瓷外销的主导地位,从而促成了青花瓷在明代的第二个外销高潮的形成。明末,青花瓷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

明代青花瓷远销世界各地,无论对明代中国还是输入地,在政治、商业、制瓷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国文化更是对输入地产生了深远影响。青花瓷已经超越了单纯意义上的贸易商品的概念,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如青花瓷在传入欧洲初期,因为数量少,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多,青花瓷才被抹去了神秘色彩。青花瓷大量传入欧洲正值文艺复兴后期,它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物质生活,更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掀起一股东方文化的风潮,并直接影响了罗可可风格的形成。这种艺术风格在吸收青花瓷艺术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潮流,席卷欧洲,当时,谈论中国文化成了欧洲最时尚的话题。明代青花瓷大量输入的同时,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也使欧洲各国面临着金库空竭的窘境。各国政府试图通过在本地生产瓷器来解决财政危机。于是,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了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摘编自刘洋《明代青花瓷的外销》)

6.下列对于“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青花瓷的外销与明代对外政策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外销高潮全都出现在对外政策开放的时期。

B明代青花瓷的外销经历了从官方贸易为主,到官私并举,再到私营为主、中西竞争的过程。

C外销青花瓷是明王朝提升自身国际影响的重要举措。

D.明代青花瓷大量销往欧洲,不仅使大量金银币源源不断地流向东方,同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潮。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青花瓷是我国的传统名瓷,自其诞生就与外销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销青花瓷不仅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青花瓷制造业的发展。

B.明代青花瓷大量进入欧洲,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得到了欧洲人的青睐,并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C.明末,中国商人在与西方商业势力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退出青花瓷外销领域。

D.明代的外销瓷是青花瓷,青花瓷的外销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一种贸易活动,更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8.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走私集团的武装走私愈演愈烈,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为巩固政权,明王朝被迫承认私人贸易的合法地位并批准西方人与中国贸易。

B明代青花瓷进入欧洲的初期,失去了它的实用性,被上层社会当作珍贵的艺术品加以收藏,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青花瓷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影响了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期的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转型。

D.因为外销青花瓷利润丰厚,所以欧洲各国纷纷掀起仿制青花瓷的浪潮。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0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释】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竞,死于狱中。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4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分)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www.xing528.com)

②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③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4分)

③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4分)

③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虞美人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词的上片是如何表现“愁”的?(4分)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2)结合下片内容,赏析“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4分)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露 珠

周代进

(1)深秋的清晨,踏着淡雾,走进市郊的田野,准备晨练。不一会,便发现自己的裤脚上有一些潮湿,这才意识到,田野的草上尽是露水。

(2)我蹲了下来,好奇地审视着一棵小草上发亮的小东西。绿绿的小草,两片长叶一片小叶,长叶的叶尖上各垂吊着一滴露水,像是小草用劲生长而冒出的汗珠,如同农民们顶着烈日在田头劳作时脸上渗出的那样,圆圆的,晶莹剔透。于是,我感叹大自然的杰作,想象着大自然将那些人类反复弄脏的污水塘中的水、污水河中的水以及土地中睡着的水,用怎样无声的呼唤和无声的拍打,将它们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唤醒,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动员到空中,超凡脱俗,成为露的志愿者,并随缘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分子团,吊挂在草尖上、树叶上,小草小树顿时像戴上了晶莹的项链,变得赏心悦目、楚楚动人。远远看去,无数颗露珠在田野汇成一片水晶珠玉的海洋,它们借助张力在一脸嫩绿的草尖上撒娇,将草尖热含在嘴中,犹如多情的少女正在亲吻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我用心体会着它们之间的言笑和他们的轻轻吟唱。我听到了小草在露珠的滋润中一齐生长发育的声音,就像当年我们高考的考场上一片安静,只有写字的“唰唰”“唰唰”的声音一样;就像我每日晨练使劲时,骨头的关节咔咔作响一样。我一下子意识到,周围充满了音乐,一种莫名的美妙的音乐,一种大自然发出的、催促世界万物生长奋进的爱的音乐。

(3)太阳升起,晨练归途,再来寻找刚刚欣赏过的那小草上的露珠时,露珠已无影无踪,不知它们都去了哪里?或许它们已修成正果,沿着一缕缕阳光升腾到了天堂,汇聚成了头顶那一朵淡淡飘逸的云;或许刚才的那一阵风把它们统统接走了,启程到了别的正在夜晚、有小草小树需要滋润的地方;或许,不是风带走了它们,而是我打扰了它们,它们害羞地跑走了,跑出了一阵微微的温情的风;更或许,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4)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是露珠多还是人口多。我莫名地想起我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他们如今都在哪里?刚刚飘去的、再难找回的那些露珠,莫非正是他们的身影;不仅他们,若干年后,今日的我以及千千万万的赏露之人,势必也将如同一滴草尖上的露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群晨练人的眼皮底下,不声不响地飘向天涯海角……

(5)一滴露珠,便如一段人生。难怪自古就有“人如朝露”一说呢。但我想,即便是露珠,我也要力争纯洁不染,一心滋润草木,誓不让自己空飘忽、染尘埃。

(6)那些露珠都悄悄地飞走了,但它们在草尖上的那份热情、那份晶亮、那份微笑,却始终珍藏和烙嵌在我的心里。它们在黑夜中那份宁静的情操和对草木的慈爱,那份在草尖上荡着秋千的惬意,那份为云、为雾、为雨的顺势而为的心态……它们没有雨的泛滥,也没有雾的散漫,更没有云的那种高高在上的随意,它们用心滋润着世界万物,一辈子凝心聚力地只做这一件事,默默地来,默默地去,没有辉煌,鞠躬尽瘁。虽然,它只是一个很小的、一吹即落、一触即溃的水珠,但却浓缩着世间最珍贵的宁静、纯洁和善良……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7)人们都说“荷”出淤泥而不染,难道“露”不也是吗?

(选自《散文选刊》2008·12)

14.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绘露珠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露 珠

周代进

(1)深秋的清晨,踏着淡雾,走进市郊的田野,准备晨练。不一会,便发现自己的裤脚上有一些潮湿,这才意识到,田野的草上尽是露水。

(2)我蹲了下来,好奇地审视着一棵小草上发亮的小东西。绿绿的小草,两片长叶一片小叶,长叶的叶尖上各垂吊着一滴露水,像是小草用劲生长而冒出的汗珠,如同农民们顶着烈日在田头劳作时脸上渗出的那样,圆圆的,晶莹剔透。于是,我感叹大自然的杰作,想象着大自然将那些人类反复弄脏的污水塘中的水、污水河中的水以及土地中睡着的水,用怎样无声的呼唤和无声的拍打,将它们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唤醒,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动员到空中,超凡脱俗,成为露的志愿者,并随缘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分子团,吊挂在草尖上、树叶上,小草小树顿时像戴上了晶莹的项链,变得赏心悦目、楚楚动人。远远看去,无数颗露珠在田野汇成一片水晶珠玉的海洋,它们借助张力在一脸嫩绿的草尖上撒娇,将草尖热含在嘴中,犹如多情的少女正在亲吻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我用心体会着它们之间的言笑和他们的轻轻吟唱。我听到了小草在露珠的滋润中一齐生长发育的声音,就像当年我们高考的考场上一片安静,只有写字的“唰唰”“唰唰”的声音一样;就像我每日晨练使劲时,骨头的关节咔咔作响一样。我一下子意识到,周围充满了音乐,一种莫名的美妙的音乐,一种大自然发出的、催促世界万物生长奋进的爱的音乐。

(3)太阳升起,晨练归途,再来寻找刚刚欣赏过的那小草上的露珠时,露珠已无影无踪,不知它们都去了哪里?或许它们已修成正果,沿着一缕缕阳光升腾到了天堂,汇聚成了头顶那一朵淡淡飘逸的云;或许刚才的那一阵风把它们统统接走了,启程到了别的正在夜晚、有小草小树需要滋润的地方;或许,不是风带走了它们,而是我打扰了它们,它们害羞地跑走了,跑出了一阵微微的温情的风;更或许,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4)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是露珠多还是人口多。我莫名地想起我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他们如今都在哪里?刚刚飘去的、再难找回的那些露珠,莫非正是他们的身影;不仅他们,若干年后,今日的我以及千千万万的赏露之人,势必也将如同一滴草尖上的露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群晨练人的眼皮底下,不声不响地飘向天涯海角……

(5)一滴露珠,便如一段人生。难怪自古就有“人如朝露”一说呢。但我想,即便是露珠,我也要力争纯洁不染,一心滋润草木,誓不让自己空飘忽、染尘埃。

(6)那些露珠都悄悄地飞走了,但它们在草尖上的那份热情、那份晶亮、那份微笑,却始终珍藏和烙嵌在我的心里。它们在黑夜中那份宁静的情操和对草木的慈爱,那份在草尖上荡着秋千的惬意,那份为云、为雾、为雨的顺势而为的心态……它们没有雨的泛滥,也没有雾的散漫,更没有云的那种高高在上的随意,它们用心滋润着世界万物,一辈子凝心聚力地只做这一件事,默默地来,默默地去,没有辉煌,鞠躬尽瘁。虽然,它只是一个很小的、一吹即落、一触即溃的水珠,但却浓缩着世间最珍贵的宁静、纯洁和善良……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7)人们都说“荷”出淤泥而不染,难道“露”不也是吗?

(选自《散文选刊》2008·12)

14.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绘露珠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露 珠

周代进

(1)深秋的清晨,踏着淡雾,走进市郊的田野,准备晨练。不一会,便发现自己的裤脚上有一些潮湿,这才意识到,田野的草上尽是露水。

(2)我蹲了下来,好奇地审视着一棵小草上发亮的小东西。绿绿的小草,两片长叶一片小叶,长叶的叶尖上各垂吊着一滴露水,像是小草用劲生长而冒出的汗珠,如同农民们顶着烈日在田头劳作时脸上渗出的那样,圆圆的,晶莹剔透。于是,我感叹大自然的杰作,想象着大自然将那些人类反复弄脏的污水塘中的水、污水河中的水以及土地中睡着的水,用怎样无声的呼唤和无声的拍打,将它们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唤醒,一个分子一个分子地动员到空中,超凡脱俗,成为露的志愿者,并随缘组合成一个一个的分子团,吊挂在草尖上、树叶上,小草小树顿时像戴上了晶莹的项链,变得赏心悦目、楚楚动人。远远看去,无数颗露珠在田野汇成一片水晶珠玉的海洋,它们借助张力在一脸嫩绿的草尖上撒娇,将草尖热含在嘴中,犹如多情的少女正在亲吻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我用心体会着它们之间的言笑和他们的轻轻吟唱。我听到了小草在露珠的滋润中一齐生长发育的声音,就像当年我们高考的考场上一片安静,只有写字的“唰唰”“唰唰”的声音一样;就像我每日晨练使劲时,骨头的关节咔咔作响一样。我一下子意识到,周围充满了音乐,一种莫名的美妙的音乐,一种大自然发出的、催促世界万物生长奋进的爱的音乐。

(3)太阳升起,晨练归途,再来寻找刚刚欣赏过的那小草上的露珠时,露珠已无影无踪,不知它们都去了哪里?或许它们已修成正果,沿着一缕缕阳光升腾到了天堂,汇聚成了头顶那一朵淡淡飘逸的云;或许刚才的那一阵风把它们统统接走了,启程到了别的正在夜晚、有小草小树需要滋润的地方;或许,不是风带走了它们,而是我打扰了它们,它们害羞地跑走了,跑出了一阵微微的温情的风;更或许,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4)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我不知道这世界上是露珠多还是人口多。我莫名地想起我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他们如今都在哪里?刚刚飘去的、再难找回的那些露珠,莫非正是他们的身影;不仅他们,若干年后,今日的我以及千千万万的赏露之人,势必也将如同一滴草尖上的露珠,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群晨练人的眼皮底下,不声不响地飘向天涯海角……

(5)一滴露珠,便如一段人生。难怪自古就有“人如朝露”一说呢。但我想,即便是露珠,我也要力争纯洁不染,一心滋润草木,誓不让自己空飘忽、染尘埃。

(6)那些露珠都悄悄地飞走了,但它们在草尖上的那份热情、那份晶亮、那份微笑,却始终珍藏和烙嵌在我的心里。它们在黑夜中那份宁静的情操和对草木的慈爱,那份在草尖上荡着秋千的惬意,那份为云、为雾、为雨的顺势而为的心态……它们没有雨的泛滥,也没有雾的散漫,更没有云的那种高高在上的随意,它们用心滋润着世界万物,一辈子凝心聚力地只做这一件事,默默地来,默默地去,没有辉煌,鞠躬尽瘁。虽然,它只是一个很小的、一吹即落、一触即溃的水珠,但却浓缩着世间最珍贵的宁静、纯洁和善良……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7)人们都说“荷”出淤泥而不染,难道“露”不也是吗?

(选自《散文选刊》2008·12)

14.第二段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去描绘露珠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它们为了躲避人类浮躁与喧嚣的尘埃,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2)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2)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2)真的希望露珠的这一切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让我被一颗露珠同化,被它的品质同化。

16.作者为什么说“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4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4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我突然为我看过的那两颗露珠以及千千万万颗露珠的消失而有些伤感”?(4分)

17.综观全文,“露珠”具有哪些特点与品质?文章以露珠为题有什么寓意?(4分)

17.综观全文,“露珠”具有哪些特点与品质?文章以露珠为题有什么寓意?(4分)

17.综观全文,“露珠”具有哪些特点与品质?文章以露珠为题有什么寓意?(4分)

六、(12分)

18.从下列带序号的句子选出语意连贯的三句话分别填入横线处。(3分)(只填序号)

六、(12分)

18.从下列带序号的句子选出语意连贯的三句话分别填入横线处。(3分)(只填序号)

六、(12分)

18.从下列带序号的句子选出语意连贯的三句话分别填入横线处。(3分)(只填序号)

①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

②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

③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被支起在空中

④把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支起在空中

⑤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将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

⑥将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

19.请在横线处续写一句总结句,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宜人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

①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

②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

③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被支起在空中

④把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支起在空中

⑤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将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

⑥将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

19.请在横线处续写一句总结句,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宜人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

①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

②一座座俄式的小木屋,于葱绿欲滴的丛林之中昂扬着

③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被支起在空中

④把一座座有着尖尖的红顶和圆木砌成的小木屋,支起在空中

⑤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将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

⑥将枝叶伸进来,与人握手交谈,从木制的墙缝中,洞开的窗口处

19.请在横线处续写一句总结句,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宜人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季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人生的哪一个瞬间不是繁花朵朵呢?

20.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下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制作的一幅招贴画,请对画面的主体部分作一个说明。60个字左右。(5分)

20.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下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制作的一幅招贴画,请对画面的主体部分作一个说明。60个字左右。(5分)

20.汉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意味。下图是汶川地震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制作的一幅招贴画,请对画面的主体部分作一个说明。60个字左右。(5分)

七、(66分)

21.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分)

七、(66分)

21.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分)

七、(66分)

21.在某班宣传交通文明的文艺节目中,李华扮演的志愿者对路萍扮演的违规行人进行了耐心劝导。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分)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路萍:哟,红灯啊?我没注意。李华:阿姨,您看,②____________

路萍:嗯,是不该跟着别人抢。

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路萍:也谢谢你,再见!

22.门的本义是房屋、车船等封闭空间的出入口,也指圈子、领域。它可开可关,既指向封闭又指向开放;它有形也无形,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世一遭,时时都要面对。

要求:请以“门里门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800字左右。(60分)

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路萍:也谢谢你,再见!

22.门的本义是房屋、车船等封闭空间的出入口,也指圈子、领域。它可开可关,既指向封闭又指向开放;它有形也无形,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世一遭,时时都要面对。

要求:请以“门里门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800字左右。(60分)

路萍:小伙子,你讲的在理。下次我会注意的。

李华:谢谢您,再见!

路萍:也谢谢你,再见!

22.门的本义是房屋、车船等封闭空间的出入口,也指圈子、领域。它可开可关,既指向封闭又指向开放;它有形也无形,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世一遭,时时都要面对。

要求:请以“门里门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800字左右。(60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