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
1.单音字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词语
1.明确词义
2.理解辨析
(1)捉摸·琢磨
二者都表示心理活动。“捉摸”是“猜测、预料”的意思,多用于否定式。“琢磨”读“zuómo”时,意思是“思索、考虑”;读“zhuómó”时,意思是“雕刻和打磨(玉石);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2)滥用·乱用
二者都有不合理地用的意思。“滥用”指无限制地使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一、基础巩固
1.指出下列加点字中错误的读音并改正。
2.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俗滥 老生长谈 拘礼 不既不离
黩武 涎皮赖脸 援例 刻苦自厉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朱光潜说“炼字就是炼意”,而一篇文章到底好不好,关键要看它是否真正和作者表达的心境相调和。
B.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死。
C.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
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www.xing528.com)
A.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④⑤①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咬文嚼字》第1~4段,回答6~7题。
6.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晚年朱光潜
(1)从1976年到1986年,朱光潜写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等三本书,重新翻译了《费尔巴哈论纲》并做了细致的注释,部分翻译了《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的章节,还用两年时间翻译了维柯四十万言的《新科学》。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愈加感到时间的宝贵,他每天要工作四至五小时,争分夺秒。朱光潜的晚年生活非常有规律。他把自己比作米勒那幅名画中的三位拾穗乡下妇人,这绝不是自谦!只有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的人才会有这种虚怀若谷的胸襟。
(2)面对美学界一些玩概念、套公式的恶劣文风,他实在忍不住了,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这些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不光是文风成问题,文艺界里还有许多禁区,要冲破这些“禁区”。他勇敢地站出来讲人性论、讲人道主义、讲人情味、讲共同美和形象思维。在给老友沈从文《凤凰》作序里他写道:“我相信从文在他的工作范围内实现了这个理想,我特别看出他有勇气提出‘人性’这个蹩脚倒霉的字眼,可能引起‘批判’,好在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就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真理的长河中,是非终究会弄明白的。”
(3)果然,朱光潜的序文在《湘江文学》1983年第1期上发表,很快就遭来一些人的批判。该刊的编辑凌宇感到有些歉意,专程去看望朱先生,朱光潜十分平静地对他说:“没关系,发了也就发了。”当时的政治气候确实对朱光潜有些不利,朱光潜身体也已渐衰弱,病了一场。
(4)朱光潜感到自己的身体欠佳事小,美学界的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事大,《新科学》又是近代对美学或诗论做出贡献最大的一部著作,因此他不惜余力和“维柯”一搏。他认为,把维柯的《新科学》介绍给国内的学者,有助于开拓视野,消除机械形而上学方法带来的危害,使中国美学真正和世界美学的潮流接轨。
(5)朱光潜治学的眼光是世界性的,因而他晚年的系列活动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3年3月,朱光潜应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主持该校第五届“钱穆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讲的题目就是《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1984年,美国世界维柯研究会正式邀请朱光潜赴美参加年会,朱光潜因年老体衰,终未能成行。
(6)1985年春,朱光潜病情突然加剧。头脑有时清醒,有时已不能自己。在友谊医院时,他会时常冷不防冒出一句:“维柯的《新科学》里这个词,早该这样译的。”
(摘编自宛小平《欣慨交心:朱光潜小传》)
【相关链接】
一、《拾穗者》是近代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名画,画的是三位乡下妇人在夕阳微霭中弯着腰在田里拾收割后落下的麦穗。我青年时期在法国卢浮宫看过这幅画,时过半个世纪,对它还保存着新鲜愉快的印象。现在想起自己的晚年美学研究,和那三位拾穗的乡下妇人颇可攀上同调。
(摘自朱光潜《美学拾穗集》)
二、我近几年因译维柯的《新科学》,在研究古代社会。过去这方面知识太差,处处都感到“捉襟见肘”,就向他(沈从文)提出一些关于古代社会的问题。他不但引证他自己在研究文物中所得的收获和启发,做了令人信服的解答,而且还指导我去看我国最近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的新论著。我从此认识到研究文学和美学已不宜画地为牢、闭关自守,考古和研究古代社会也还是分内事。
(摘自朱光潜《关于沈从文同志的文学成就历史将会重新评价》)
8.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朱光潜认为研究美学的人只要学一些与美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就能彻底扭转美学界的玩概念、套公式的恶劣文风。
B.朱光潜高度肯定维柯的《新科学》在近代美学研究中的贡献,翻译它是为了开拓美学界视野,消除思维僵化的危害。
C.在香港中文大学讲“维柯”以及收到美国世界维柯研究会的参会邀请,体现了朱光潜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D.病重的朱光潜时常冷不防地冒出一句:“维柯的《新科学》里这个词,早该这样译的。”这一细节表现了他对事业的一片痴心。
E.对维柯《新科学》的研究奠定了朱光潜先生在中国美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9.文章第二段与链接材料②提到朱光潜与沈从文的两段往事,从中可看出朱光潜在治学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析。
10.朱光潜为什么把自己比作米勒名画中拾穗的乡下妇人?请根据文章和链接材料做一个探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