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音
1.单音字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2)语境辨析法
二、字形
三、词语
1.明确词义
2.理解辨析
(1)震动·振动
两者都是动词,都有“物体因外力作用、影响而颤动”的意思。
“震动”①指颤动;使颤动。②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又称振荡,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震动”侧重于不规则的、较强烈的颤动;“振动”侧重于有规律的振荡。
(2)精致·精制
“精致”是形容词,表示制造精巧细致。如:这工艺品很精致。
“精制”是动词,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如:在生橡胶里加硫黄精制,就成了普通橡胶。
3.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怨恨 打涝 苇眉 缝衣透针
B.缠绞 冒失 梭鱼 打冰枷鱼
C.搭理 脱缰 震荡 烟波浩渺
D.浸透 稻秧 噘嘴 聚精汇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水面___________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②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_______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③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______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④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______________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A.浮 舒展 消逝 钻
B.笼 舒展 消失 冒
C.浮 扩展 消逝 钻
D.笼 扩展 消失 冒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www.xing528.com)
A.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才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
B.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即使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C.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D.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一个个来回警戒。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1~31自然段),回答6~8题。
6.第1~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怎样的意境特征?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7.“怎么了,你?”这句话有什么特点?水生嫂为什么这样说?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8.“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套 袖
铁 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注]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
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您是见老。”我说。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
【注释】 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9.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套袖”是行文的线索,作者三见孙犁老师,次次都写到了套袖,并通过套袖反映出孙犁老师的不苟言笑与宽容。
B.本文借物抒情,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
C.孙犁老师是大作家,“我”怕见大作家,套袖消除了“我”对孙犁老师的怕。戴着套袖的孙犁给了“我”亲近感。
D.全文反复强调套袖,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了大师品质的高尚,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
10.作者为什么在开篇写养在笼中的鸟都怕孙犁?
11.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1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段与全文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可以删掉吗?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