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评价”强调:“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略读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由此可见,不管是精读、略读,还是浏览,都需要学生具有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试卷中的阅读题,需要结合生活与学生阅读水平的实际,精心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注重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实用价值。
1.文本认读的能力。
认读能力是指学生拿到一篇新文本,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的能力。认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中应该培养的最起码的能力。
(1)针对认读速度,精心选文。在选文上要合理地把握字数,以小学高年级为例,如果90分钟为测试时间,学生回答基础题需要25分钟左右,写作文需要35分钟左右,阅读答题时间要保证30分钟左右。学生正常的默读速度约为每分钟160字,阅读文章时间与答题时间比例一般为1∶4,那么阅读材料以1000字左右为宜。如果阅读题中既有文言文,又有白话文,因为文言文阅读的难度相对较大,白话文的选择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储备和阅读心理。
(2)瞄准认读的准度,精心命题。认读的准度指的是对文本内容认读的准确程度,包括对一些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所学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等。
例1: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例2:给文中□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获取信息的能力。
(1)信息检索能力。指的是阅读者从所阅读的文字或图表材料中,迅速捕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能力。
例:某市打算创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在广大市民中进行了支持度问卷调查(调查人员为600人),请你根据下面的数据,回答问题。
①调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环境保护,你认为作为一个小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具有学科综合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图表中的文字和数据表明了市民对创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支持程度,学生可以发现不支持的人数比是最少的,那么,怎样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调查结果?其方式是多样的、开放的。可以说:市民支持程度高,可以创建。也可以说:600人中表示不支持的人只有45个左右,支持程度是很高的,值得创建……第2小题则是图表以外的拓展延伸内容,学生可以综合“思品”“科学”等学科及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所掌握的知识来作答。
(2)信息加工能力。指的是理解文本表达的信息,并对文本表达的信息的合理性、实用性作出评价、判断、筛选的能力。概括是信息加工能力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认为,概括是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检测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从提要式概括、提取式概括和归纳式概括入手,其中归纳式概括难度最大,要求最高。
例:这篇短文写了马克·吐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
这是从基本的、基础的角度进行归纳式概括命题,特点是题目直接提出了答题指令,要求对文本进行概括。诸如“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都是常用的题干。这种考查角度强调对文章信息的整体把握,着眼于对文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的整体感知。
3.文本解释的能力。
文本解释的能力指的是阅读文本后,正确地解释文本所包含信息的意义的能力。它要求阅读者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
例:阅读时,我们要边读边想,随时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与体会,这就是写批注。现在请你认真阅读画横线的句子,读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触?在文中方框内试着写批注。
阅读命题既要重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体验,还要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考试命题中设置“写批注”的展示,意在引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这一重要读书方法的贯彻落实。
4.读写迁移的能力。
阅读试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句式表达、谋篇布局等方面的特色,实现读写迁移,积累运用才具有实用价值。
例1.注意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你能照样子仿写一句话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xing528.com)
例2.仿照例句写句子。
它的身躯一弯就是几百年,船儿多少次从它怀中划过,风儿多少次在它身上抽打,春秋多少次在它眼前变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引导学生关注的要点有两个:一是单音节形容词的连续运用,二是逗号的并列使用。这样的句式读来音韵干脆整齐,富有美感,在读写运用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例2给学生暗示的则是拟人与排比句式的综合运用。
①调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环境保护,你认为作为一个小学生可以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具有学科综合性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图表中的文字和数据表明了市民对创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支持程度,学生可以发现不支持的人数比是最少的,那么,怎样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的调查结果?其方式是多样的、开放的。可以说:市民支持程度高,可以创建。也可以说:600人中表示不支持的人只有45个左右,支持程度是很高的,值得创建……第2小题则是图表以外的拓展延伸内容,学生可以综合“思品”“科学”等学科及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所掌握的知识来作答。
(2)信息加工能力。指的是理解文本表达的信息,并对文本表达的信息的合理性、实用性作出评价、判断、筛选的能力。概括是信息加工能力的核心。美国心理学家贾德认为,概括是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检测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从提要式概括、提取式概括和归纳式概括入手,其中归纳式概括难度最大,要求最高。
例:这篇短文写了马克·吐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
这是从基本的、基础的角度进行归纳式概括命题,特点是题目直接提出了答题指令,要求对文本进行概括。诸如“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都是常用的题干。这种考查角度强调对文章信息的整体把握,着眼于对文中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的整体感知。
3.文本解释的能力。
文本解释的能力指的是阅读文本后,正确地解释文本所包含信息的意义的能力。它要求阅读者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
例:阅读时,我们要边读边想,随时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与体会,这就是写批注。现在请你认真阅读画横线的句子,读了之后有什么样的感触?在文中方框内试着写批注。
阅读命题既要重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体验,还要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考试命题中设置“写批注”的展示,意在引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这一重要读书方法的贯彻落实。
4.读写迁移的能力。
阅读试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句式表达、谋篇布局等方面的特色,实现读写迁移,积累运用才具有实用价值。
例1.注意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你能照样子仿写一句话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仿照例句写句子。
它的身躯一弯就是几百年,船儿多少次从它怀中划过,风儿多少次在它身上抽打,春秋多少次在它眼前变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引导学生关注的要点有两个:一是单音节形容词的连续运用,二是逗号的并列使用。这样的句式读来音韵干脆整齐,富有美感,在读写运用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例2给学生暗示的则是拟人与排比句式的综合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