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语文教育,集经史子集于一体,融文史哲经于一炉,可称之为“大语文教育”或“泛语文教育”。古代的语文教育是文言文的一统天下,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等传统儒家经典。这种教育重点关注个体的内心修为,借助于个体“仁义礼智信”等内在的修为来提升思想境界,从而为实施外在的统治创造坚实的道德基础,即“内圣外王”。
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历史主要体现在封建社会,甚至可以粗略地认为,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历史长河就是从封建社会开始的,孔子就是古代语文教育的开创者。当然,封建社会以前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两个时期也有古代的语文教育,但无论从教育思潮还是教育理念来说,这两个时期在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地位都远远低于封建社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孔子之前的古代教育不是缺乏学校教育的特征,就是缺乏语文教育有意识的目的性,不是没有语文教育的系统性,就是没有语文教师身份的明确性。总之,孔子之前的语文教育只是学校教育的雏形,这从学校诞生时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来。
接受教育的群体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准统治者,这些准统治者还包括那些企图成为统治者,但最后却不能成为统治者的群体。这些人在当时基本上属于上层阶级,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优越的地位。这时候的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的范畴,接受教育的群体即为精英阶层。当然,这里所用的“精英教育”这个词与当前国际上通行的精英教育是“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接受高等教育”是有区别的。(www.xing528.com)
作为一种专制教育,古代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将精英阶层培养成社会的统治者。其实,从大范围来讲,这些精英阶层大多已经属于统治阶级的范畴,让他们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只是为了使其成为更好的统治者,具有“锦上添花”的意蕴。除此以外,古代语文教育的根本之处在于通过一整套教育体制的宣扬来实现对个体的思想行为进行控制。按照葛兰西的观点,即为“文化霸权”,通过“四书五经”的教育内容来实现对个体的思想控制。
在对古代语文教育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把握这样一条线索:统治阶级通过一整套“四书五经”等传统儒家教育内容的选择来实现统治阶级的思想宣传,并通过这些教育内容的考试来选拔统治阶级,从而实现社会控制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