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惜友谊,保持真正的友谊地久天长

珍惜友谊,保持真正的友谊地久天长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示好,不能称为友谊。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是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友谊是出于一种本性的冲动,而不是出于一种求助的愿望。同学们珍惜友谊,愿友谊地久天长。人要获得友谊,需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朋友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现象。相互包容与信任,才能保持友谊地久天长。尊重关心只有尊重对方的人格,才会在平等基础上产生真正的友谊。

珍惜友谊,保持真正的友谊地久天长

友谊是一个灵魂占据两个躯体

——亚里士多德

青少年时期是建立友谊的黄金时期,同学们在同一所校园、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一起学习生活,志同道合,相互关爱,产生出深厚的同学情谊,这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那么,什么是友谊呢?

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任何单方面的示好,不能称为友谊。

友谊以亲密为核心成分,亲密性是衡量友谊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罗杰斯对这种亲密性做了三点概括:

(1)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

(2)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其“自我表白”将为朋友所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用以反对自己;

(3)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己之间。

友谊有以下三个特征:

(1)尊重和信任;

(2)倾心交流(表露自己的秘密);

(3)这种情感不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础上。

西塞罗说:“一个人,他的真正的朋友就是他的另一个自我。”友谊是出于一种本性的冲动,而不是出于一种求助的愿望。它是出自一种心灵的倾向,这种倾向与某种天生的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出自对于可能获得的物质上的好处的一种精细的计算。

友情对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开心时为对方高兴,对方痛苦时为对方难过。在你悲伤无助的时候,友谊给你安慰与关怀;在你失望彷徨的时候,友谊给你信心与力量;在你成功欢乐的时候,朋友会分享你的胜利和喜悦。在人生旅途上,尽管有坎坷、有崎岖,但有朋友在,就能给你鼓励、给你关怀,并且帮你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同学们珍惜友谊,愿友谊地久天长。但是如何让同学友谊长期保持下去呢?

分享共担

梁实秋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假如一个人独自升天,看见宇宙的大观,群星的美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他必要找到一个人向他述说他所见的奇景,他才能快乐。”共享快乐,比共受患难,应该是更正常的友谊中的趣味,有快乐无人分享就是痛苦,有痛苦无人分担就是不幸。培根说:“实际上,友谊的一大奇特的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信任包容

中国有句俗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要获得友谊,需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朋友之间有矛盾是正常现象。匈牙利谚语说,友谊中的小争吵如在食物中加些胡椒粉,反而可以调节味道。非洲人说,朋友的一拳,胜过敌人的一吻。相互包容与信任,才能保持友谊地久天长。

真心朋友

有两个朋友在沙漠旅行。某天,他们吵架了,一个人给了另外一个人一记耳光。被打的人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然后他们继续往前走。就这样一直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休息,被打巴掌的那位口渴了,就去河边喝水,结果不小心滑进了水里差点淹死,幸好朋友及时赶到,把他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好奇地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一个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深处,那里任何东西都不能抹去它。”朋友的相互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尊重关心

只有尊重对方的人格,才会在平等基础上产生真正的友谊。只有关心对方的工作、生活,帮助对方克服人生中的困难,才能产生真正的感情。

管鲍之交

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某天,他们吵架了,一个人给了另外一个人一记耳光。被打的人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然后他们继续往前走。就这样一直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休息,被打巴掌的那位口渴了,就去河边喝水,结果不小心滑进了水里差点淹死,幸好朋友及时赶到,把他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好奇地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一个笑笑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深处,那里任何东西都不能抹去它。”朋友的相互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尊重关心

只有尊重对方的人格,才会在平等基础上产生真正的友谊。只有关心对方的工作、生活,帮助对方克服人生中的困难,才能产生真正的感情。

管鲍之交

管仲年轻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得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账就给花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还欣然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管仲出资少,平时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红利,显然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是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

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

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恐吓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实地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己的谋士。而鲍叔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佐一个公子,干得热火朝天。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自己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这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

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夺取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军师及时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先我们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我看还是我先带一队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派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护送您回国。”公子纠笑答:“好主意!”

当管仲带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时,正碰上鲍叔牙带领一队莒国人马护送公子小白飞驰而来。管仲上前拦住去路,他说:“你不好好在姥姥家住着,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经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我看您还是返回莒国好好待着吧!”

鲍叔牙虽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现在是各为其主。他瞪着眼睛呵斥管仲:“我们公子回国有自己的事情,你管得着吗?再说你扯的瞎话也瞒不了我鲍叔牙吧?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了齐国,那你干吗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谎言被揭,脸色通红,一时无言以对。

鲍叔牙不敢耽搁,命令部队火速前进,管仲见状急得要命,要是拦不住公子小白,自己还有啥脸面再见公子纠啊,于是他心一横,搭弓取箭,朝着车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见大功告成,便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一点没伤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补上一箭他就没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声装死倒在车里。

见管仲跑了,他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鲍叔牙见公子小白平安无事,立刻命部队抄小路向齐全力疾驰。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向齐国进发,结果到齐、鲁边界的时候,一个齐国的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使者说:“我奉齐国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来通知鲁国,请你们不必送公子纠回国了。”

管仲一听,才知道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的当。于是一气之下把齐国使者给杀了,公子纠更是什么也不顾了,命令大将曹沫率领仅有的500多鲁国士兵去跟齐国拼命。于是齐、鲁两国就开了战,鲁国本来就是个小国,兵马少,又是到人家齐国门口来打仗,哪有不败的道理!幸亏大将曹沫很勇敢,保护公子纠和管仲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齐国君王的宝座,称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只说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后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纠干掉!于是他命令鲍叔牙领兵30万去攻打鲁国,那时齐国很强大,小小的鲁国为了公子纠被迫应战,结果连连败北,鲁国君王见顶不住了,就派人和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鲁国把公子纠杀了,二是把管仲交给齐国,不然的话绝不退兵。鲁庄公没别的法子,只好照办。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一起交给了齐国。

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功劳,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是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佐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地为您卖命啊!”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捐弃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为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他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有趣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探讨下任国相的问题,齐桓公问:“假如你要是死了,谁接任你的国相为好呢?”管仲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二人选呢?”管仲就又说了一个人的名字,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三人选呢?”管仲又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很不高兴地再次问:“第四人选呢?”管仲说:“那就是鲍叔牙了!”齐桓公说:“我真的很奇怪,鲍叔牙对你那么好,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过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杀了,后来鲍叔牙又在我面前积极推荐你为国相,怎么现在请你推荐下任国相的人选时,你竟然把鲍叔牙放在第四人选的位置上呢?你对得起人家鲍叔牙吗?”管仲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谁做下任国相最合适的问题,您并没有问谁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们的私交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www.xing528.com)

心灵交流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交心,心灵的交流是友谊的本质特征。钱钟书说:“人之间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朋友之间更为重要的是心灵的相通,《诗经》上说:“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史记》说:相知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古人感叹: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志同才能道合,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高山流水觅知音

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为此感到很苦恼。俞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听闻大喜,连声说好。

管仲年轻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得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账就给花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还欣然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管仲出资少,平时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红利,显然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是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

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

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恐吓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实地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己的谋士。而鲍叔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佐一个公子,干得热火朝天。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自己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这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

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夺取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军师及时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先我们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我看还是我先带一队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派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护送您回国。”公子纠笑答:“好主意!”

当管仲带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时,正碰上鲍叔牙带领一队莒国人马护送公子小白飞驰而来。管仲上前拦住去路,他说:“你不好好在姥姥家住着,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经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我看您还是返回莒国好好待着吧!”

鲍叔牙虽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现在是各为其主。他瞪着眼睛呵斥管仲:“我们公子回国有自己的事情,你管得着吗?再说你扯的瞎话也瞒不了我鲍叔牙吧?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了齐国,那你干吗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谎言被揭,脸色通红,一时无言以对。

鲍叔牙不敢耽搁,命令部队火速前进,管仲见状急得要命,要是拦不住公子小白,自己还有啥脸面再见公子纠啊,于是他心一横,搭弓取箭,朝着车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见大功告成,便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一点没伤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补上一箭他就没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声装死倒在车里。

见管仲跑了,他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鲍叔牙见公子小白平安无事,立刻命部队抄小路向齐全力疾驰。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向齐国进发,结果到齐、鲁边界的时候,一个齐国的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使者说:“我奉齐国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来通知鲁国,请你们不必送公子纠回国了。”

管仲一听,才知道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的当。于是一气之下把齐国使者给杀了,公子纠更是什么也不顾了,命令大将曹沫率领仅有的500多鲁国士兵去跟齐国拼命。于是齐、鲁两国就开了战,鲁国本来就是个小国,兵马少,又是到人家齐国门口来打仗,哪有不败的道理!幸亏大将曹沫很勇敢,保护公子纠和管仲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齐国君王的宝座,称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只说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后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纠干掉!于是他命令鲍叔牙领兵30万去攻打鲁国,那时齐国很强大,小小的鲁国为了公子纠被迫应战,结果连连败北,鲁国君王见顶不住了,就派人和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鲁国把公子纠杀了,二是把管仲交给齐国,不然的话绝不退兵。鲁庄公没别的法子,只好照办。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一起交给了齐国。

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功劳,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是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佐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地为您卖命啊!”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捐弃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为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他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有趣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探讨下任国相的问题,齐桓公问:“假如你要是死了,谁接任你的国相为好呢?”管仲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二人选呢?”管仲就又说了一个人的名字,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三人选呢?”管仲又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很不高兴地再次问:“第四人选呢?”管仲说:“那就是鲍叔牙了!”齐桓公说:“我真的很奇怪,鲍叔牙对你那么好,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过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杀了,后来鲍叔牙又在我面前积极推荐你为国相,怎么现在请你推荐下任国相的人选时,你竟然把鲍叔牙放在第四人选的位置上呢?你对得起人家鲍叔牙吗?”管仲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谁做下任国相最合适的问题,您并没有问谁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们的私交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心灵交流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交心,心灵的交流是友谊的本质特征。钱钟书说:“人之间的友谊,并非由于说不尽的好处,倒是说不出的要好。”朋友之间更为重要的是心灵的相通,《诗经》上说:“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史记》说:相知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古人感叹: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志同才能道合,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高山流水觅知音

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为此感到很苦恼。俞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听闻大喜,连声说好。

于是成连带伯牙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岛,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岛上稍候,我去找老师。”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过了几天,老师没回来,伯牙有点郁闷。有一天,伯牙站在岛上,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从此,伯牙的琴艺大长。原来,成连是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感受,从而可以专心致志,移情入音,达到音神合一的境界。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乐音的本质。后来,俞伯牙成为一代琴师,创作了《水仙操》,但真正能听懂他曲子的人却不多,他一直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瑶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声呢?”于是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此时的情景,如《列子·汤问》中所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次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千古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知识链接

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少孤独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于是成连带伯牙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岛,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岛上稍候,我去找老师。”说完,成连划船离开了。过了几天,老师没回来,伯牙有点郁闷。有一天,伯牙站在岛上,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伯牙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从此,伯牙的琴艺大长。原来,成连是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感受,从而可以专心致志,移情入音,达到音神合一的境界。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乐音的本质。后来,俞伯牙成为一代琴师,创作了《水仙操》,但真正能听懂他曲子的人却不多,他一直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瑶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声呢?”于是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此时的情景,如《列子·汤问》中所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次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千古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知识链接

一个人能够承受多少孤独

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为了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被试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到第4天时,被试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可以说,雷达测员和长途司机都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时就会看见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引发事故。有时,高层住宅里的主妇独处于毫无声响的房间里时,会突然感觉到强烈的不安,这也是感觉剥夺状态下的孤独感所造成的。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被试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到第4天时,被试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一点: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可以说,雷达测员和长途司机都处于轻微的感觉剥夺状态。正因为如此,他们有时就会看见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引发事故。有时,高层住宅里的主妇独处于毫无声响的房间里时,会突然感觉到强烈的不安,这也是感觉剥夺状态下的孤独感所造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